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 書寫長清發展絢麗篇章
千年長清,歷史悠久,百年風雨,人文薈萃。長清,是濟南的西部城區。公元594年始設長清縣,擁有1400多年的縣建制歷史。2001年6月,長清撤縣設區,迎來了加快發展的歷史新機遇。
長清因境內齊長城和“清水”而得名,與黃河的淵源自古有之。作為古濟水流經長清的一段河流,“清水”後被黃河佔道。作為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以寬廣的胸懷,磅礴的氣勢,歷經千年滄桑鉅變,造就了長清這方沃土。
近年來,長清區紀委監委始終將發展廉潔文化、推動清廉長清建設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從傳統文化、紅色文化中汲取養分,建設廉潔文化品牌,透過強化家風建設、拓展廉潔教育基地、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進社群”共建共享活動等方式,讓廉潔文化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努力營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態。
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長清山水秀美,文化燦爛,8000年前便有人類活動的痕跡,2600多年前齊長城由此發端。境內5000畝濟南國際園博園湖光山色、如詩如畫,50000畝濟西國家溼地公園碧波盪漾、鳥語花香。厚重的歷史文化和水清景美的生態環境,賦予了長清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
長清孝堂山山頂有一座建於漢代的石祠,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石築石刻房屋建築,1961年被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善孝為先。在當地老百姓看來,孝堂山是心目中的聖地,更是長清孝文化的代表,凝聚著長清人民對於孝文化的崇尚與尊重,是長清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位於長清區萬德街道的靈巖寺,地處泰山西北,現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泰山的重要組成部分。靈巖寺始建於東晉,於北魏孝明帝正興元年開始重建,至唐代達到鼎盛,有闢支塔、千佛殿等景觀。自唐代起,靈巖寺就與南京棲霞寺、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並稱天下“四大名剎”。寺中最為引人入勝的是千佛殿內40尊宋代彩色泥塑羅漢。它們形態各異、活靈活現,置身其中不得不感嘆古人做事情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時光流逝,歲月如梭。如今穿行於千年古剎紅牆內外,古韻幽幽,暗香浮動,悠遠的鐘聲不斷述說著往日的故事。
除此之外,長清境內還有距今2500年的齊長城遺址、江北道教聖地五峰山等,這些文物古蹟,凝聚著古人智慧、積澱著歷史煙雲,是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視窗。
紅色基因賡續綿長
早在上世紀20年代,莊東曉、魏金三等就在長清積極開展革命活動;1938年1月,中共長清臨時支部成立,標誌著中共長清地方組織的正式誕生;抗日戰爭期間,這裡舉行了馬灣抗日武裝起義,成立了泰西地區第一個民主選舉的縣級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大峰山抗日根據地,被稱為“泰西的延安”;解放戰爭時期,中共長清地方組織領導全縣人民英勇抗擊國民黨軍隊的進攻……紅色精神在長清傳承百年,名副其實。
長清紅色資源豐富,大峰山更是一片浸潤著紅色基因、鐫刻著紅色記憶的熱土。
1938年,長清革命先驅張耀南、魏金三在大峰山建立了長清抗日根據地,建立了大峰山抗日獨立營,長清第一屆委員會就誕生在這裡。1938年1月至1940年10月,短短兩年多,當時的長清建立起完善的組織體系,發展黨員3900多名,形成了離敵佔區中心城市最近最牢固的根據地。羅榮桓、徐向前、萬里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經在這裡工作戰鬥過。
大峰山元勳魏金三同志,在生命最後一刻上交最後一次黨費,書寫了對黨的無限忠誠;毀家紓難的張耀南,寧願自己餓得半夜捋樹葉充飢,也要把糧食留給他人,“一生奔走,為國為民,兩袖清風”是他的真實寫照……大峰山是一座“英雄山”,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在這裡譜寫了一曲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史詩。在血與火的淬鍊中,大峰山兒女錚錚鐵骨,浩然正氣,鑄就了以“信仰如山,一心為民,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為主要內涵的大峰山精神,成為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
2015年,在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大閱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模部隊“老虎營”一展雄姿。這支英雄的部隊正是在大峰山區由共產黨領導的泰西各路武裝改編而成,全稱是八路軍山東縱隊第六支隊,其中的大峰山獨立營更是一支英勇善戰的部隊。大峰山獨立營後來跟115師一路南下,挺進大別山,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大西南戰役、進軍西藏,後來又參加了對印自衛反擊作戰和對越自衛反擊作戰,戰功赫赫,被譽為“山中猛虎,軍中鐵拳”。
大峰山革命烈士陵園裡,有20多位烈士長眠於此。陵園的最高處,是劉賢權將軍的墓冢。劉賢權是開國少將,江西吉安人,曾任泰西軍分割槽司令員,他的指揮部就曾設於大峰山上。劉賢權將軍在病危的時候,曾交代夫人,死後將骨灰撒到大峰山一半。他說,我對大峰山太有感情了,我在那裡革命的時候,是大峰山人民養育了我、支援了我……
紅色故事濃縮著輝煌的歷史記憶,也體現著新時代的價值追求。新的時代,新的使命,我們要以史為鑑,以史資政,以史育人。革命先烈留下的紅色基因流淌在我們的血液中,沉澱在我們的生命裡,成為引導我們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精神力量。
大河安瀾長治久安
黃河長清段上迄長平灘區交界處,下至玉符河口,全長52公里,沿河有16處護灘控導工程,348段壩(岸),流經4個街鎮、226個村莊。
黃河這條孕育了華夏文明的母親河,由於一系列自然和人為因素,曾發生過多起洪澇災害。防洪,一直以來是黃河沿岸的重點工作。聚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長清一直不遺餘力。建設安瀾之河、生態之河、和諧之河、文化之河,已經成為這片土地上最鮮明的主題、最激昂的旋律。
全長22.96公里的長平灘區護城堤工程(長清段)的完工,給灘區群眾生產生活加了一道“安全堤”,也終結了黃河下游無堤防河段的歷史。分佈在黃河河岸的燕劉宋控導、姚和門控導等16處控導工程,讓河槽內黃河水得以被有效引導,避免黃河水對河岸的淘刷。此外,街鎮也相繼建起一座座小型水庫,織出灌溉網,讓廣闊的土地變為良田。去年,長清區先後實施了北大沙河生態及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南大沙河五峰山段治理鞏固提升、學城水庫和黃聯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確保大河安瀾。
大河安瀾澤兩岸,黃河精神永流傳。長清區在治理黃河的同時,把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作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深入挖掘古代治黃史蹟、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清兒女與洪水斗爭的英雄事蹟,大力弘揚開拓進取、不斷變革的創新精神,天人合一、保護自然的綠色精神,吞納百川、融通陸海的開放精神,滋養萬物、灘區遷建的共享精神,百折不回、治沙理水的鬥爭精神,這些精神必將激勵長清人民在新時代新徵程中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專項監督保駕護航
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構築安瀾屏障是先手,弘揚文化是靈魂,加強專項監督是保障。
長清區紀委監委認真落實中央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區委工作要求,充分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職能作用,緊扣重點工作和薄弱環節,認真抓好“一臺賬、兩清單、雙責任、雙問責”監督機制,突出工程建設、營商環境、惠民政策等,形成5個方面63項監督重點任務,用好“室組”聯合察訪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工作機制,開展自然資源保護領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監督檢查、交通運輸領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監督檢查、築牢涉民生特種裝置安全底線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監督檢查、農村“三資”管理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監督檢查,推動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在市紀委監委的指導下,長清區紀委監委以農村“三資”管理領域為“小切口”,深化運用室地聯合專項監督檢查工作機制,推動形成權責明確、公開透明、依法合規、監督有力的村(居)權力執行機制。開展農村“三資”管理護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室地聯合專項監督檢查工作,以村居為“點”下沉監督,以街道管理區為“面”跟進監督,激活了監督“神經末梢”,實現了監督下沉、監督落地,從而推動監督有效融入基層治理,打通了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長清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新時代的長清,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中,聚焦國家、省、市部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保護中治理,在治理中保護,加快推進醫養康養活力區、中醫中藥特色區、生態文明樣板區、智慧製造先進區、科教產業融合區、全域旅遊示範區、文化創新引領區“七區聯動”,精細精準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長清正以奔流之勢開啟發展新局面,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書寫長清發展絢麗篇章。
( 通訊員:慄震、周新宇、楊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