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遠 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東南大學國際戰略智庫首席研究員
“納卡地區”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Nagorno-Karabakh)的簡稱,位於南高加索。該地區面積不過44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7萬餘,境內多屬山地與森林。納卡地區自古以來都是高度敏感的是非之地,其中既有歷史原因和歷史遺留問題,更有民族和宗教矛盾。該地區主要族群為亞美尼亞族,主要宗教為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官方語言為亞美尼亞語,目前主要由亞美尼亞人掌管。
納卡在歷史上經歷了多個王朝、公國的統治,而國王和王子們又分屬不同的王朝後裔家族,彼此既有王親也有衝突。1805年,納卡成為俄羅斯帝國的保護國。漫長歲月中,亞美尼亞人及亞美尼亞人信奉的東正教和亞美尼亞曆史文化在當地佔據主流,素來與當地的突厥人和伊斯蘭教、伊斯蘭文化存在嚴重衝突。1917年俄國革命之後,納卡地區其中的卡拉巴赫成為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的一部分,但該共和國很快分解為亞美尼亞人、亞塞拜然人及喬治亞人各自的國家,禍根也因此種下,一系列衝突和小型戰爭在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多個地區接連發生。
1918年7月,納卡地區的第一亞美尼亞人議會宣佈該地區自治,併成立國會與政府。但不久,奧斯曼帝國的強大軍隊就進駐了卡拉巴赫,遭到亞美尼亞人的武力反抗。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戰敗後,英國軍隊又佔領卡拉巴赫。英軍撤離後,土耳其在納卡地區和外高加索的勢力再次坐大。在蘇聯與土耳其幾番較量博弈下,1923年7月7日納卡地區納入了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由於蘇聯的嚴密控制,納卡地區衝突消失了數十年。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由於蘇聯開始瓦解,納卡的爭議衝突和分離再度公開浮現。
1988年,亞美尼亞人堅決要求將卡拉巴赫地區從蘇聯的亞塞拜然共和國轉移到蘇聯的亞美尼亞共和國,1990年代初雙方在納卡地區的衝突升級為一場全面戰爭。期間蘇聯解體助長了亞美尼亞人在亞塞拜然的分離主義運動,他們經過全民公決投票宣佈脫離亞塞拜然,但未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納卡地區成了亞塞拜然的一塊“飛地”,雖名義上仍在亞塞拜然,但納卡實行的是民族自治,實際上掌控在亞美尼亞人手中,亞塞拜然對此很不甘心,決意要收回亞美尼亞人的自治權。從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長達6年多的納卡戰爭,導致3萬多人喪生,多達23萬亞塞拜然的亞美尼亞人和80多萬亞美尼亞和卡拉巴赫的亞塞拜然人流離失所,納卡衝突和爭議演變為阿亞兩國之間的重大問題。1994年以來,納卡地區在俄羅斯的調停和施壓下,保持了20來年的相對平穩,但期間納卡地區以及阿亞兩國間也發生了多起武裝衝突、邊境衝突等嚴重事件,並有不小死傷。
納卡地區雖小,但牽動的是外高加索地區極其敏感脆弱的地緣政治神經。外高加索地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豐富。特別是該地區東面為裡海,西面為黑海,北面為俄羅斯,南面為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三個中東大國,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且高度敏感,而中東地區的各種勢力,包括宗教極端勢力,又都長期覬覦和設法藏身此地,使得外高加索地區的地緣政治錯綜複雜。
美俄地緣爭奪、俄歐矛盾加深、美土矛盾擴大、美伊交惡和極端組織“伊斯蘭國”陰魂不散,加上裡海大量油氣資源的探明開發,使得該地區的各種利益爭奪和矛盾更加犬牙交錯。
納卡衝突看似是當地亞美尼亞人和亞塞拜然人以及阿亞兩國的爭端、衝突和戰爭,實質具有更為深刻、複雜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文化和民族衝突背景。除俄羅斯在外高加索地區有重要的影響力外,土耳其、伊朗、敘利亞、法國和歐安組織等也在當地培植、擴充套件勢力,參與衝突或衝突調停。有些外部勢力還不斷給納卡衝突直接輸送武器彈藥甚至派去僱傭軍。
表面上,一些外部勢力打著公正、公平和調停的旗號,但實際上無不在為自己謀取各種利益,爭奪各自地盤,擴充各自勢力。納卡衝突與阿亞戰爭在某種程度上已演變為一場“代理人戰爭”和地緣政治爭奪。在9月27日以來的納卡衝突中,上述情況更是明顯,也因此使得這場衝突更具複雜性與神秘色彩。
從衝突規模和人員死傷情況看,此次衝突是相當嚴重的,阿亞雙方都使用了重武器和導彈等新式武器,如果不加以制止,這場衝突的戰火將越燒越旺,至少會釀成一場曠日持久的地區衝突與戰爭,禍及地區民眾,影響國際和平。要不是俄羅斯緊急出面調停,武力衝突還會打下去並難以收場。
俄羅斯對納卡地區的衝突有很大的控制力,對阿亞兩國具有絕對的影響力和調和能力。在納卡地區武裝衝突的關鍵時刻,俄羅斯施加了影響,積極發揮了調解作用,使得這場戰火終於被暫時撲滅。
無論是美國,還是法國等歐洲國家乃至北約,出於自身戰略利益和地緣政治、經濟、資源需要,對納卡地區衝突特別是整個外高加索地區的局勢,歷來都很十分關心,也一直都在施加自己的影響力。誰將外高加索地區納入自己的勢力,不僅可以進一步逼近俄羅斯,插入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勢力範圍,而且可以利用外高加索地區監控中東,防範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插足外高加索地區。但此次衝突發生在美國即將大選之時,美國當局無暇顧及。
根據俄、阿、亞三方在莫斯科達成的和解協議,納卡衝突和阿美戰爭問題的和平解決,下一步將交予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起源於1973年的歐安組織囊括了一大批西歐國家,它們對於納卡戰爭和阿亞兩國的衝突的實質性談判解決,無疑會有很大的發言權、影響力和牽制力。
歷時近兩週的納卡衝突,既有歷史原因也有現實原因;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宗教、民族因素,也有地緣政治、軍事、安全和能源等因素,並非一次簡單的領土爭端。
此次納卡衝突以來,土耳其相當不甘寂寞。土耳其公開站到亞塞拜然一邊,遭致亞美尼亞的強烈譴責。亞美尼亞總理尼古拉·帕辛揚在接受德國報紙採訪時,指責土耳其協助運送敘利亞戰鬥人員到亞塞拜然,參與同亞美尼亞人的戰鬥。
亞美尼亞與土耳其的矛盾根深蒂固,土、亞兩國和兩個民族與宗教的交惡已有數百年,兩國至今未建交。特別是1915至1917年,奧斯曼帝國製造了“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造成100多萬亞美尼亞人遇難。筆者在歐洲留學時的教授就是亞美尼亞人,每當談起奧斯曼帝國的後代土耳其,從來都是咬牙切齒,表現出不共戴天。而歷史上以伊斯蘭教為主的亞塞拜然,則與土耳其關係緊密。此次土耳其再次公開站到亞塞拜然一邊,必定導致土耳其與亞美尼亞兩國一度緩和的關係再度嚴重惡化,世代冤仇越積越深。但土耳其否認參與了納卡戰爭和阿亞衝突,亞塞拜然也指責亞美尼亞散佈虛假訊息。
土耳其公開支援亞塞拜然,使武力的天平傾向於亞塞拜然,但土耳其的所作所為也遭到了國際上和周邊國家的詬病,連美國和北約也質疑土耳其的動機,使土耳其在中東地區的形象進一步受損。與世敵土耳其相鄰的亞美尼亞,與俄羅斯關係一直較好,俄羅斯在亞美尼亞至今設有軍事基地。另外,伊朗作為地區大國,對阿亞衝突的立場與土耳其也不同,這使得亞美尼亞並不感到孤單。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都是亞洲西部小國,但懸殊不小。亞塞拜然有1000多萬人口,國土面積86600平方公里;且毗鄰里海,自然資源特別是油氣資源豐富,經濟實力較強。蘇聯時期,亞塞拜然與俄羅斯就是蘇聯僅有的兩個無需中央財政補貼的共和國。而亞美尼亞不過300餘萬人口,面積僅29800平方公里,尤其能源資源奇缺。
此次納卡戰爭和阿亞衝突一如既往有三個說不清:一是誰先開的火說不清;二是誰有理說不清;三是納卡爭端問題究竟如何解決說不清。阿亞兩國的和談,至今進行多次,但總是打打談談,談談打打,軍事上誰也無法佔有絕對優勢。
這個世界總是那麼不太平。當人類處於新冠肺炎疫情的苦難之中時,最近中亞和西北亞地區又節外生枝,戰火燃燒。除了阿亞衝突,在距離外高加索不遠的中亞國家吉爾吉斯坦,近日來也動亂不止,引起國際社會的嚴重關注。這兩地的衝突、戰亂和動亂是否有某種聯絡,目前很難說清,但至少可以肯定,兩地的戰火與內亂之中有外部勢力插手的影子。中亞和西北亞的複雜局勢值得關注,尤其值得周邊國家和相關國家高度警惕。
作者:周遠
編輯:顧航
東方智庫丨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為何而戰?
東方智庫丨疫情依然嚴峻,世界經濟復甦之路何在?
#亞美尼亞擬就納卡衝突停火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