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我們來了!抗疫參與者談自己和部隊的不解之緣

軍營,我們來了!

金秋時節,又一批懷揣夢想的00後新兵加入迷彩方陣,在軍營的廣闊天地裡用汗水澆灌夢想的種子。這些青年身上,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獨立自信、思想活躍、富有朝氣,同時也帶著“拇指族”“網生代”的特徵。他們為什麼選擇參軍?在給部隊帶來生機與活力的同時,他們的內心有何期盼?今天我們邀請3位新兵,請他們談談自己和部隊的不解之緣以及投身軍營的心路歷程。

“梁三喜”之孫——

三次應徵終圓夢

■王明建

軍營,我們來了!抗疫參與者談自己和部隊的不解之緣

王明建和奶奶李金花一起展示入伍通知書。王慶澤攝

9月10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貴州省威寧縣人武部的孔幹事給我送來了入伍通知書。參軍報國一直是我心中的夢想,經過3年努力,夢想終於成真。我要以爺爺為榜樣,在部隊大熔爐裡好好磨鍊,不辜負鄉親們的厚望。

上世紀80年代,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家喻戶曉。主人公梁三喜的原型之一就是我的爺爺王發坤烈士,時任副連長的他也是在邊境作戰中犧牲的。

爺爺犧牲後,奶奶李金花收到爺爺的遺物,其中有一封信。信上寫道:“如果我犧牲了,你就改嫁吧……父親去世,家裡蓋房子,我總共借了鄉親們3000多塊錢,欠的賬你一定替我還上,咱人走了,賬不能賴!”爺爺重諾守信,奶奶面對的卻是一副如山的重擔。當時才26歲的奶奶並沒有改嫁,她只留下爺爺的軍大衣,將所有的撫卹金都用於償還債務。後來,奶奶帶著伯伯和父親艱難打拼,用11年時間還清全部欠款,完成了爺爺的遺願。

我很小的時候,奶奶就給我講爺爺戰鬥的故事。在這些故事薰陶下,我的心中漸漸有了參軍的夢想。2018年,我高中畢業後第一次報名參軍,體檢、政審一路過關,但擇優錄取時,我落選了。爺爺的事蹟一直激勵著我,軍地領導也一直在關心幫助我們家,我暗暗下定決心,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學歷。

2019年,我拿到貴州工貿職業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後,第二次報名參軍,卻因身體超重又落選了。參軍路上遭遇兩次失利,朋友都勸我放棄,但夢想早已在我的內心深處紮根。身體超重就減肥,我制訂了“瘋狂”的減肥計劃,積極參加村裡的民兵訓練,每天早上堅持跑步5公里,晚上暴走1小時以上,學習之餘堅持做俯臥撐、仰臥起坐、拉單槓、跳繩。我還戒掉了許多愛吃的美食……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半年多的努力,我減肥成功,今年順利透過應徵體檢。

3次報名參軍終圓夢,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在英雄的光環下成長,永葆一顆報國的紅心。

(特約通訊員 王慶澤整理)

抗疫參與者——

追夢路上“行動派”

■張 明

軍營,我們來了!抗疫參與者談自己和部隊的不解之緣

為入營第一天,張明在整理內務。李 林攝

自年少時,當兵的種子就在我心裡生根發芽。就讀湖北仙桃職業學院期間,我經常向學校和家鄉宣恩縣人武部諮詢徵兵事宜。2018年我一畢業就報名參軍,但由於家裡突發情況,沒能完成初檢。後來,考慮到父母的意願和期待,我回到宣恩縣,成為曉關侗族鄉中心衛生院的一名醫務工作者。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不期而至。我作為一名基層醫務工作者,奮戰在家鄉的抗疫一線。按照防疫分工,我和公安民警、退役軍人一道,在高速路出口對返鄉人員及車輛進行檢查。他們始終衝鋒在前的身影,一直激勵著我。

隨著疫情形勢愈發嚴峻,鄉里出現了1例確診患者,大家人心惶惶。就在這時,一名退役軍人挺身而出,主動協助醫護人員,將病人從家中送往隔離病區。有人問他:“你不怕嗎?”他說:“事關生命,我義不容辭!第一個進入戰場,最後一個退出戰場。這就是軍人!”

這件事讓我深受觸動,使我本就想熱血報國的心再次明亮起來,立志要圓兒時的從軍夢。我做了這樣的決定,但又擔心父母不願讓我離家遠行。在和父母的交談中,我推心置腹地說:“參軍是我兒時的夢想,不管能不能成,還是想去試一試,不給自己留下遺憾!”在得到父母的理解後,我第一時間在網上報了名。

對於我畢業兩年後報名參軍的決定,很多親戚朋友不太理解:“既然已經有了許多人羨慕的‘鐵飯碗’,何必還要去當兵呢?”面對這些疑問,我說:“戰士的樣子,就是無論面對哪種困難都能堅持到底;中國軍人的樣子,就是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忘初心。沒有經歷過部隊錘鍊的人生,對我來說,就不算完整的人生!”

如今,面對即將到來的軍旅生涯,我滿懷期待,相信在綠色軍營裡定會有我的一片天地。在疫情防控中見到的軍隊醫務工作者,就是我最好的榜樣!

(張 梨、童 格整理)

一等功臣之子——

擁有自己的“軍功章”

■馬睿謨

軍營,我們來了!抗疫參與者談自己和部隊的不解之緣

一等功臣馬文彩(右)送兒子馬睿謨踏上征程。劉坤華攝

離開家鄉那天,父親特意換上老式軍裝,佩戴好3枚軍功章,到車站為我送行。在我的印象中,從沒見他這樣穿戴,也沒見他這麼高興。就在我即將登上火車的那一刻,他還向我致以軍禮,我好感動。我知道,這是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期待,更是一名老兵對新兵的囑託,我忽然感到肩頭一沉。

父親一直是我的偶像。他是一名老兵,參加過邊境作戰。他在家裡很威嚴,平日不苟言笑,只有講起在部隊的經歷時,才變得神采飛揚。我從小就經常聽他講戰鬥故事,講一起經歷生死的戰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敬佩他,感覺他就是英雄,也因此對軍營充滿了嚮往。

父親還是一個很低調的人。他從來沒有在家裡提起在部隊立功的事,直到2018年採集退役軍人資訊時,我才第一次看到了父親的軍功章,才得知父親在邊境作戰中,榮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看到工作人員崇敬的目光,聽父親講軍功章的故事,我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下決心要去當兵,當像父親一樣的兵,擁有屬於自己的軍功章。

我本來是想大學畢業後再參軍的,可是父親由於受戰鬥留下的傷病困擾,加上患了中風,說話和行動都不方便,身體也一天不如一天。為了不讓父親和自己留下遺憾,今年徵兵開始後,我毫不猶豫地報了名。父親知道我報名參軍後,非常高興,支援我入伍的態度非常堅定,每每遇到街坊鄰居,都不忘說說我報名參軍的事。

我現在已經是一名新兵了,部隊駐地就在父親當年戰鬥過的地方。我將以父親為榜樣,努力做像他一樣的兵,刻苦訓練、不怕犧牲,用肩膀扛起自己的責任,以實際行動報效國家。

(黃金強、馮 強整理)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解放軍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08 字。

轉載請註明: 軍營,我們來了!抗疫參與者談自己和部隊的不解之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