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掃健康碼後還要手動登記,真有必要嗎?

由 緱風彩 釋出於 綜合

不僅要掃健康碼,還須在紙上手寫個人資訊作為登記內容——在部分地區,進入小區、銀行、商場以及一些單位時,在掃描健康碼後點擊“進入”之後,還要填寫個人資訊進行登記。這“二次登記”,到底起什麼作用,真有必要嗎?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一些地方,登記資訊時並沒有任何核驗程式,資訊可以隨意填寫。有的登記表中,同一頁出現了多個“王先生”“李先生”,真假莫辨;有的內容填寫,字跡潦草,或是加入圓圈、波浪線等符號,難以進行識別;有的電話號碼的位數明顯不對,但也無人詢問或者糾正……入口處的值守人員,並不關心填寫的具體內容,只是機械要求每個人在表格內進行填寫。

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公眾在掃描健康碼時多願意配合,資訊登記環節為何出現多重問題?一方面,從登記內容來看,不少登記表中,不僅要求寫明姓名、手機號等,還要寫下性別、身份證號等諸多資訊,需要填寫的資訊較多,登記者對於個人資訊是否會洩露有著現實擔憂。

另一方面,對於所登記資訊的具體用途、登記本填滿之後將會被如何處理等,登記者往往並不清楚,容易心生顧慮。多重原因疊加之下,登記本上的資訊自然容易出現隨意化或是明顯失真問題。

資訊不準,實效自然大打折扣。佔用了公眾時間,收集的卻是明顯失真或是真偽存疑的資訊,這樣“二次登記”顯然形式意義大於最終效果,無疑也是一種形式主義。更何況,許多人同用一支筆進行登記,使得登記工作也潛藏可能的交叉感染風險;有的地方,雖提出使用酒精擦拭等方式對公用筆進行消毒,但也存在擦拭頻率不高、登記表同樣可能成為傳染源的現實難題。

疫情防控,須臾不能放鬆;防控手段,還需更加有效精準。失真、存疑且可能潛藏一定風險的“二次登記”,亟待及時進行糾偏。對於低風險地區,“綠碼通行”之外,是否可以減少或者取消“二次登記”?對於中高風險地區,如果在特定場所確有“二次登記”必要,是否應著力加強核驗,或是以資訊化手段推動線上填報?反之,形式主義驅動下的“二次登記”,雖費時費力,但註定難有實效。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 梁建強

編輯 高晨晨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