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趴窩”的財政資金

  近日,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通報顯示,部分地方擴內需保就業保民生仍有短板弱項,財政資金和專項債券資金閒置、被擠佔挪用。近年來各地財政收支援續呈現緊平衡狀態,一方面急需資金,另一方面又把寶貴的資金“趴在賬上”或者違規使用。看似矛盾的做法,反映出的是對財經紀律的漠視和對資金效益的忽視。

  從通報披露的幾個地方情況看,所涉資金動輒上千萬元乃至上億元。比如,有的地方去年收到中央財政補助資金20億元,截至督查時該筆資金仍未分配下達;有的地方違規挪用專項資金逾億元;有的地方違規將2000萬元抗疫特別國債資金用於其他專案建設。巨量資金的閒置、挪用和地方財政收入吃緊、不少支出“等米下鍋”,形成了刺眼的反差。

  實際上,這些問題在各級審計中也屢有出現,嚴重違反了財經紀律和預演算法。細究其原因,和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的“懶政”、預算不夠細化精準、預算缺乏硬約束等直接相關。

  為此,一方面,要嚴肅財經紀律,強化預算硬約束。財政資金都有特定用途,任何支出必須嚴格按照預算執行,“無預算不支出”。對擠佔挪用等行為,要嚴肅查處、堅決糾正。另一方面,提升政策效能和資金效益至關重要,資金使用要著力在及時、精準、有效上下功夫。要加快推進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財政支出更加突出績效導向,切實做到花錢要問效、無效要問責。

  作為穩投資補短板的重要工具,專項債券必須發行好、使用好。今年7月,中央要求合理把握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進度,推動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幾個月來,專項債發行加快進度,截至10月末,全國地方政府新增債券發行35130億元,其中專項債券27578億元,為各地穩增長提供了重要資金。

  專項債發行加快,但不能“蘿蔔快了不洗泥”,也不能只重發行、不重使用管理。要按照“資金跟著專案走”的原則,把資金用在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重點領域專案建設,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績效。尤其是要提升專案儲備和安排的精準性、規範性,避免“錢等專案”,真正發揮專項債券對有效投資的拉動作用。

  當然,一些債券專案實施條件變化,確實容易導致資金無法及時有效使用。對於這些情況,財政部近期釋出了專項債券用途調整操作指引,規範專項債專案的調整,以更好盤活閒置資金、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應當注意的是,專項債券資金使用,堅持以不調整為常態、調整為例外,用途調整應當嚴格履行規定程式,嚴禁擅自隨意調整、挪用。

  總之,要把“趴在賬上”的資金盤活併發揮出應有效益,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同時臨到年末也不能突擊亂花錢、擠佔挪用資金。資金管得嚴、用得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就能發揮出更大效能,更好助力“六穩”“六保”。(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26 字。

轉載請註明: 用好“趴窩”的財政資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