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城花、送一人”到“千里奔波、為送一程”,再到“素未蒙面,如同親爺爺一般”,又到“袁爺爺走好,我們會好好吃飯”...袁老的追悼會上,無數人不遠千里、奔赴緬懷,無數人潸然淚下、痛哭不已,無數人悲慟哀傷、如喪考妣,只要有袁老鵰塑的地方,就有群眾自發送上鮮花,甚至有人託在長沙的朋友為自己代送一束鮮花以表敬意,還有人自費購買鮮花、稻穗分發給群眾一同悼念。萬人空巷、舉國哀悼、悲痛心扉,儘管很多人如同你我一樣沒有見過袁老,但內心卻把袁老當成了自己最親的人,這蘊藏了中國人骨子裡對英雄的膜拜和尊崇、敬仰和欽佩。
禾下乘涼夢,丹心映青田。如果說,這個世界上哪個民族、哪些群體、哪個國家最崇拜英雄。那麼答案必然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和中國。從十萬人追思追憶袁老,就足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精神品質和民族性格,一種發自群體性內在的對英雄敬畏和崇尚的基因血脈。正因為,這股精神血脈,才激發了無數中國人秉持“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錚錚鐵骨,涵養“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豪邁壯闊,砥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堅定信念。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滋養下,中國人總有一群願意為民族大義、民生大愛、國家大事而前赴後繼、捨生忘死、奉獻擔當。
有人說,一城送一人,這很中國。是啊,中國人民是最懂得感恩的、中華民族是最黑白分明的,這個古老的民族、這群淳樸的人民,總是把對社會有益、對祖國有貢獻的人高高舉起、擺在最高位置,讓英雄的精神永遠鐫刻在歷史豐碑,讓英雄的事蹟永遠傳頌在神州大地。“這很中國”,折射出中國人的民族心理、傳統作風、優良品質和價值追求,把有價值、有擔當、有血性、有奉獻的人當作“膜拜的偶像”,照見的是正確、理性、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和歷史觀。
為何我們眼睛裡充滿了淚水,因為我們共同的親人離世。天空最耀眼的星,不是日月星辰、不是銀河宇宙,而是光芒閃爍在億萬人民群眾中的巨人巨星。袁老就是這顆巨人巨星,他一生躬耕田野,用雙手替中國人端穩了飯碗,解決了“吃飯”這件大事,為人類書寫解決溫飽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一筆。民以食為天,飲水不忘源。“我會好好吃飯”,飯香裡溢位的思念,絲絲入扣於億萬群眾的情感世界裡,這是一種穿越一切平凡的力量,能夠打破地域和時間的格局,正如網路流傳的一張畫圖,年輕時的袁隆平手握稻穗向91高齡的袁老致敬,多少“此情可待成追憶”、多少“一江春水向東流”,飽含了對英雄的無限敬愛和無限思念。
一夢逐一生,千萬人吾往矣。袁老的一生,同“禾下乘涼夢”緊密串聯在一起,也同億萬人民的飯碗串聯在一起。傳承和弘揚,是最好的銘記與懷念;今日為您送別,明日我成為您,才是“我們流淚滿面”之後該做的事情、至關緊要的事情。袁老離我們而去,但他不曾離開過。因為他那忠誠於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矢志不渝、頑強品格和質樸無華,透過一粒粒飯香在每一箇中國人血脈裡得到延續和駐留,袁老的夢想、億萬人民的夢想、中華民族復興之夢都會在一代接著一代接續奮鬥中擘畫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