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在美華人學者和科學家僅僅因其種族、國籍或與中國的關聯而受到美方不公平調查。自美國司法部於2022年2月宣佈停止“所謂應對中國安全和技術威脅的行動”(“中國行動計劃”)後,5月31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釋出報告特別強調,各情報部門將不會特地針對華裔美國人收集情報。
《華盛頓時報》報道截圖
據《華盛頓時報》5月31日報道,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5月31日公佈一份報告要求,聯邦調查局、中央情報局和其他情報機構不得將華裔視為更大的安全威脅。
“‘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不是中國人民,更不是華裔美國人。”報告稱,在繼續與(中國)“威脅”作鬥爭的同時,情報機構和組成部分必須確保其情報活動和安全審查程式保護華裔和其他美國人的隱私、自由和公民權利”。
報告截圖
美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建議,進一步確保美國情報部門在反諜行動中確保包括華裔美國人在內的所有美國人的隱私權、公民自由和公民權得到充分保護,包括加強情報收集人員和安全背景調查人員的培訓,強調禁止基於人種或族裔的情報收集和相關安全行動,並針對各族裔在應聘時經歷的安全背景調查的時間和結果作出統計並公開統計結果。
報告指出,美國情報部門不僅有法律責任保護所有美國人的隱私權、公民自由和公民權,還致力於在保護國家安全的同時為弘揚“美國的價值”做出榜樣,這些價值包括平等和公平對待每個種族和民族。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是在美國慶祝亞太裔美國人傳統月“五月”發表的。在此特殊月份裡,包括美國國會議員在內的一些亞裔人士指出,他們在一些領域繼續受到歧視。例如,目前國會僅有的三位華裔眾議員之一的孟昭文就對媒體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亞裔遭受的種族歧視和仇恨犯罪日趨嚴重。現在針對亞裔的仇恨和偏見仍然很多,有的人甚至都不敢離開家門。
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園區。圖自社交網路
據《華盛頓時報》介紹,美國國會透過的2020年國家國防授權法規定,國家情報總監必須向國會報告,美國情報部門針對中國採取的行動如何影響華裔美國人的隱私和公民自由。2021年的情報授權法則規定國家情報總監必須每年向國會做出相關報告。
《華盛頓時報》評論稱,該報告似乎是基於“情報和安全機構對華裔毫無根據的指控”。
據《紐約時報》於2021年11月份報道,在特朗普當政期間,美國政府展開了一項名為“中國行動”(China Initiative)的計劃,其雖然披著“防止商業機密盜竊和其他間諜行為”的外衣,但諸多美國學者、科學家、民權組織和議員都質疑其“過度針對學術人員”。據《麻省理工科技評論》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該計劃總共起訴了148人,其中88%的被告是華裔或者華人。
由於針對許多學術人員而引發爭議,美國司法部於2022年2月宣佈該計劃停止。但該計劃對中美學術合作造成的負面衝擊並未消退,因為學者仍擔憂他們與中國的合作,可能會在未來成為美國政府針對的目標。
例如,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今年5月30日公佈的資料顯示,過去3年發表的學術文獻中,同時隸屬於中美兩國學術單位(dual-affiliation)的作者人數下降超20%。同時,中美兩國學者合作發表的論文數也在去年首次下降。分析認為,這與中美緊張關係,以及先前的“中國行動計劃”有關。
《自然》(Nature)雜誌報道截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