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籍志願軍烈士吳雄奎親人戰友共聚一堂,訴說對他的思念

閩侯籍志願軍烈士吳雄奎親人戰友共聚一堂,訴說對他的思念

望著吳雄奎當年寄回的老照片,弟弟吳奎俤(左)與當年的戰友吳興水(右)感慨萬千。 記者 鄭帥 攝

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 謝星星

一包閩侯橄欖,一句福州方言,一腔深情懷念。9月3日,在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安葬儀式舉行,閩侯籍烈士吳雄奎“盼”來了親人,“聽”到了家鄉話,“嘗”到了家鄉味。

烈士家屬吳玉成剛從瀋陽參加完儀式回榕,就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4日上午,在烈士出生、長大的地方——閩侯縣青口鎮宏三村,親人、戰友共聚一堂,一起向英雄訴說對他的思念。

“大伯,我們都非常掛念您”

“大伯,我代父親看您來了!我們都非常掛念您。您回國了,回家就方便了,想我們了就回來看看。大家日子過得都挺好,我也有了兩個兒子,您後繼有人了。”

吳玉成說,在墓碑前,他用福州話向吳雄奎表達了最深的思念。伴著親切的鄉音,吳玉成還小心翼翼地將一包從家裡帶來的閩侯橄欖鋪展在靈牌前。青綠的果實帶著清香,澀而回甘,這是吳雄奎離開家鄉後再也沒嘗過的味道。“這是父親專門給大伯準備的,說是他生前最愛吃的東西。”

1951年,吳雄奎辭別相依為命的弟弟吳奎俤,響應國家號召抗美援朝,1953年在執行偵查任務時犧牲於朝鮮江原道鐵原郡。

從瀋陽回到福州,吳玉成仍沉浸在澎湃的激情中。在安葬儀式上,他多次熱淚盈眶。“儀式的槍聲響起時,我聞到了硝煙的味道,腦海中浮現戰士們在戰場上拼殺的畫面,再看向英雄牆上的名字,彷彿看到鮮活的生命在炮火中一個個倒下。”吳玉成說,現在的美好生活,正是無數像大伯這樣的英雄們用犧牲換來的。

“‘小兄弟’,國家沒有忘記你”

聽著吳玉成的講述,今年92歲的吳興水雙手微微顫抖。70年前,吳興水和吳雄奎一起趕赴戰場。經歷了九死一生,吳興水倖存下來。

“‘小兄弟’,國家沒有忘記你,人民也沒有忘記你,我們也沒有忘記你,我們的所有奮鬥都是值得的。”眼含淚水的吳興水,看著吳雄奎的舊照片,動情地說著。

吳興水說,入伍時吳雄奎非常年輕,大家都叫他“小兄弟”。吳興水到現在還記得,當時每次上戰場前,他們都會將自己姓名、番號、祖籍等資訊寫在一條白絹上,揉成一條裝進空彈殼內,縫製在胸口,一旦犧牲就能快速確認身份。

吳雄奎是偵察兵,1953年時在一次摸哨中被發現,倒在了敵軍的機槍下。“聽到他犧牲的訊息,戰友們都非常難過。我們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就是要打敗敵人。”正是這樣的信念,讓吳興水冒著槍林彈雨,在戰場上多次立功,他的右手掌和左髖都被流彈碎片擊中,手指扭曲變形。

記者瞭解到,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閩侯人民積極響應號召,共有2030名閩侯人被編入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鮮作戰。其中,有200多位優秀的閩侯兒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哥哥,你的願望實現了”

“哥哥呀,你離開時說要去保家衛國,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能過上好日子。現在,你的願望實現了,我們都過上了好日子,放心吧。”吳奎俤從1951年哥哥離家那天起,就天天盼著他能早日回家。

吳雄奎和吳奎俤父母早亡,參軍前,兄弟兩人靠著吳雄奎打臨工、種地過活,日子過得很清苦。離家時,尚未成年的弟弟一直是他的牽掛。如今,吳奎俤已經退休,和妻子林雪妹養育了一子一女,子女有穩定工作、美滿家庭。

“我們家好了,家鄉也越來越好了,青口現在是汽車城,你要是回來看,肯定都認不出了。”握著吳雄奎留給親人的唯一遺物——一張2寸小照,吳奎俤輕聲地說。

記者注意到,照片中的吳雄奎一身戎裝,背景布上是群立的高樓,那代表著當時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好日子。今天,從福州南連線線驅車進入青口鎮,路網四通八達,兩側高樓林立,比吳雄奎照片背景上的高樓更高、更密。

從偏僻的農業鎮,到如今年產值數百億的汽車產業基地,再到正加快打造的千億級現代化汽車特色小鎮,英雄昔日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已經實現。

來源:福州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556 字。

轉載請註明: 閩侯籍志願軍烈士吳雄奎親人戰友共聚一堂,訴說對他的思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