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為何建設數字法治政府?對百姓有何益處?
央廣網北京8月18日訊息(記者李兆娣)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以下簡稱《綱要》)。中央依法治國辦負責同志表示,《綱要》在奮鬥目標上進一步突出對建設數字法治政府和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的要求。什麼是數字法治政府?《綱要》為何強調建設數字法治政府?數字法治政府對於百姓有何益處?就此,央廣網記者專訪了相關法律專家,對《綱要》進行了解讀。
建設數字法治政府 驅動生產、生活、治理方式變革
《綱要》第九部分提出,健全法治政府建設科技保障體系,全面建設數字法治政府。同時,要求堅持運用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促進依法行政,著力實現政府治理資訊化與法治化深度融合,最佳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大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設數字化水平。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行政法所所長成協中對此表示,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是網際網路時代法治政府建設的新課題,其既豐富和拓展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具體內容,為新科技在行政執法中的應用提供了制度支撐,有助於政府監管效能的提升;也為政府創新對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監管規則提出了新的方案和選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數字政府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數字化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數字政府是全面數字化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工程,在促進數字經濟、建設數字社會、完善數字生態中起到關鍵的引領作用。”成協中說。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為,法治化的落點在於群眾基礎,所以法治化最終需要老百姓認可成果,推進法治化的過程一方面需要解決效率問題,數字化技術可以有效地提質增效,解決監管半徑過大的難點,提升政府監管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推進法治化需要更好地服務來換取群眾的支援,數字化大大簡化了流程,能夠讓老百姓更加方便地參與到法治化建設中來。
推進“網際網路+”監管 實現監管執法“一網通管”“一網協同”
《綱要》同時提出,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執法。積極推進智慧執法,加快建設全國行政執法綜合管理監督資訊系統,將執法基礎資料、執法程式流轉、執法資訊公開等匯聚一體,建立全國行政執法資料庫。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執法有助於更好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提升政府監管效能。”成協中進一步解釋說,首先,“網際網路+”監管執法能夠打破區域和部門壁壘,實現監管執法“一網通管”“一網協同”,節約執法時間,減少執法行為對公民生活和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其次,“網際網路+”監管執法能夠提升執法監管的標準化、規範化,基層執法人員能夠一次上門,聯合檢查,發現問題依法處置,檢查情況全程留痕,將經驗式監管轉變為標準化監管。第三,“網際網路+”監管執法能夠提升執法監管的精準化、智慧化,實現風險預警、遠端監管等功能。
成協中表示,數字法治政府建設是實現“網際網路+”監管的基礎,有助於更好建立應對網際網路新業態的政府監管規則。法律以及據之形成的政府監管架構總是針對社會中既有的、典型的技術形態、商業模式而設計,一旦出現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就會出現規則的不匹配。
“此時,如果僵硬地適用既有監管規則,則可能扼殺創新。”成協中表示,而完全放任不管,則可能導致法律所保護的權益暴露於風險下。在監管執法方面,數字法治政府的提出,則是創造一個適應新情況新業態,與時俱進的政府監管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