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不是每個人都能出眾,不努力的便只能平庸。”
是的,有些人彷彿註定不會平庸,那當然不是他天生命好,而是他自身的心態和作為所決定的。
也就是說,一個人若是不斷的努力修身,精進自我,慢慢的,他就會變得有趣且高階。
反之,一個人若是整日渾渾噩噩,無所事事,慢慢的,他就會變得無趣而低階。
其實,那些最終取得成功的人,他們身上都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一個人從低階慢慢走向高階,這三步缺一不可。
01
生活中追求簡單淡然
有人說,越是形式簡單的東西,智慧含金量越高,越是高階的東西越是簡單,簡到極致,便是大智。
的確如此,社會上很多成功人士的生活往往都很簡單,但他們追求的這種簡單,不是有些人的那種不作為,而是用捨棄複雜無意義的事情,省下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就拿坐擁億萬財富的李嘉誠先生來說,他在生活裡就是一個追求簡單淡然的人。據說,他每日的午餐特別的簡單,就只是在辦公樓裡吃炒粉和青菜湯。
還有76歲的華為創始人任正菲,他在生活上也一向簡單樸素。2016年,曾經有網友在上海虹橋機場拍到任正菲排隊等計程車的畫面,當時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一個70多歲高齡而且資產雄厚的企業大老總,能和普通人一樣自己獨自拉著行李箱排隊坐出租,真的是極其低調。
後來又有員工在網上曝光了一組任正菲在食堂排隊打飯的照片,他和普通員工一樣,排隊領餐後,一個人端著盤子去一邊吃飯。
作為企業老總,他並非就高人一等,在生活和工作中,他選擇和普通人一樣循規蹈矩、簡簡單單,這正是一個人高階素養的體現。
02
能夠耐得住寂寞,很享受獨處的時間
享受孤獨,是一種人生境界,沒有經歷過孤獨的人,也不會有超人的成就,所以,一個擁有了孤獨的人,才能擁有真正的自我。
王澍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的院長,他曾經獲得了普利茲克國際建築大獎,這項獎項等同於諾貝爾和奧斯卡,並且第一次由中國人獲取。
在採訪時,他說起自己成功的秘訣,就是因為這些年的孤獨時光。
小的時候,他喜歡畫畫,夢想著自己長大後做一名畫家。高考填志願時,父母極力反對他的藝術夢想,讓他填報了可以畫畫的專業“建築系”。
畢業後,他進了浙江美院,熬了幾年後選擇了辭職。之後的十年間,他周圍的建築師大多都成了鉅富,只有他整日泡在工地上和工人們一起從事著體力勞動。
在孤獨中,他並沒有放棄對建築的思考,一直堅持自己對建築的“另類改造”,
這才讓他獨樹一幟,讓自己的另類得到了昇華。
王澍是孤獨的,但是我們應該感謝他的這份獨守,正是因為他的獨守,才迎來了中國地產第一品牌的形成。
有句話說得好:“真正優秀的人一定覺得自己是孤獨的,因為他們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秀來源於一份孤獨。”
03
從來不會畏懼於年齡的增長
說起舞蹈演員楊麗萍,大家腦海中永遠都是那個美麗如仙、青春永駐的女人。如今已經步入60多歲的她,仍然堅守在她熱愛的舞蹈事業中。
她曾經在採訪中說:“我們村落的人,80歲了還在舞蹈。”
所以,她的一生都不會與舞蹈分開,即使到了七老八十,她還會是那個愛美、永遠都不服輸的孔雀精靈。
年齡從來不應該成為我們人生的一個障礙,相反,因為年齡的增長,我們的人生才更應該豐富多彩起來。
看過劉嘉玲的一次採訪,主持人問她,最享受人生的哪一段時光?她回答說:“最享受現在,此刻就是我最好的時光。”
最後她還說道,50多歲的女人雖然皮膚的質地沒那麼好了,但是我眼神中的光芒卻是年輕人沒有的。
那一年她51歲,相信51歲這個年齡,很多人都做不到她的這份自信和篤定,更多的人可能反而會越來越屈服於世俗的目光,最後也只能按班就步,沒有了自己的選擇。
其實,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的味道,每個年齡也都是恰到好處的自己,而那些越努力越高階的人,就越會無懼於年齡的增長。
04
蕭伯納說過:“有信心的人,可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
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決定著人生最後的結局,如果你想擺脫平庸,提高自己的層次,那你就應該認真地去做好這人生的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