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23日釋出最新資料顯示,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4箇中美洲國家的饑荒人數過去兩年翻了近兩番。
上月,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經濟師雪莉·穆斯塔法表示,如果亞洲出口變少,可能會導致北非和西非今年6月至10月間出現糧食短缺。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以來,國際糧食市場出現較大波動,加之蝗災、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全球糧食安全及短缺問題更加嚴峻。聯合國研究報告之前預警,今年共有25個國家面臨嚴重飢餓風險,世界瀕臨至少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
新冠疫情推升糧價
世界糧食計劃署說,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今年有將近800萬人正在忍飢挨餓,比2018年的220萬大幅增加。
“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危機已導致最弱勢的群體買不起糧食。”世界糧食計劃署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事務主管米格爾·巴雷託說。
在敘利亞,食品價格在過去的一年中飛漲,基本物品的價格上漲了236%。養活一個家庭一個月的基本食物,比如麵包、大米、扁豆、油和糖,至少要花費共計12萬敘利亞鎊(約合616.68元人民幣),遠遠超出了人們的平均工資水平。
世界糧食計劃署進行的2020年糧食安全和生計評估也顯示,敘利亞缺少糧食援助就無法生存的人數在過去一年內增加了一倍,達到130萬。除非採取緊急行動,否則該國還將有180萬人可能陷入嚴重的糧食不安全狀態。
《聯合早報》報道,有跡象顯示,過去一年困擾全球的糧食價格上漲問題正在加劇。新冠疫情影響了食品供應鏈,導致運輸癱瘓、工人生病,最終提高了全球糧食價格。
路透社報道,2020年,主要亞洲產糧國的大米基準價格上漲了20%至45%不等。同時,對低品質大米作為替代品的需求以及海運成本也在上漲,進而推升糧價。
新冠疫情的蔓延讓產糧國大幅減產,一些糧食出口國出於本國安全考慮,開始限制糧食出口,越南、俄羅斯、泰國、塞爾維亞等國一度宣佈禁止或減緩糧食出口,而許多糧食進口國卻宣佈儲備告急。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彙總,全球疫情暴發之初國際市場穀物價格升至6年來最高。
氣候災害“雪上加霜”
除了疫情,氣候災害也對全球糧食市場造成影響。新冠疫情肆虐加劇了氣候災害影響,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糧食計劃署資料,2020年全球有5000多萬人遭受了氣候災害和疫情的雙重打擊。
巴雷託說,中美洲地區去年11月遭遇的兩場颶風對中美洲國家造成“進一步打擊”。近年來,氣候變化導致中美洲“乾旱走廊”地帶乾旱情況愈發嚴重,這一地區饑荒狀況尤其糟糕。
嚴重蝗災威脅著非洲和南亞的一些國家。去年,東非經歷了幾十年來最嚴重的蝗災。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英厄·安諾生安諾生說,地球正面臨著威脅人類未來的三大危機: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以及環境汙染。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野火、洪水、旱災等自然災害變得越來越普遍;拉丁美洲、非洲和亞洲約有三分之一河流遭受嚴重汙染……這些無疑都對糧食安全構成巨大威脅。
經濟學人智庫(EIU)科蒂瓦部門(Corteva)編制的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指出,去年49個國家的農業生產變得更加脆弱,這主要是由於氣候變化。
資料來源:新華社、央視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