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退休減少人才浪費,會對年輕人就業造成影響嗎?

在國新辦2月26日的新聞釋出會上,人社部副部長遊鈞表示,人社部正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延遲退休的具體改革方案。

醞釀已久的延遲退休已箭在弦上。

2013年年初,我國第一部老齡事業發展藍皮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2013)》釋出。藍皮書指出,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達到1.94億,佔總人口的14.3%。隨著新中國成立後出生人口進入老年,我國迎來第一個老年人口增長高峰。

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就是由2013年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七年後的2020年11月,“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用詞已從“研究制定”變成了“實施”。

而在2月26日的國新辦釋出會上,遊鈞表示,到2019年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達18.1%,預計“十四五”期間將超過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

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特聘專家、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原院長吳江說,退休年齡偏低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漸進式延遲退休能夠緩解就業和人口老齡化兩方面的現實矛盾。數字經濟和智慧製造創造了大量新型就業崗位,延遲退休實際上不會對年輕人就業造成影響。

較早退休導致人才浪費和養老壓力

“‘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要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現在做這項工作實際上是著眼於2035年,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吳江認為,穩步漸進式地延遲退休年齡,有助於使整個就業形勢在進入老齡化社會過程中完成平穩過渡。

人社部部長張紀南在2月26日的國新辦釋出會上表示,當前就業形勢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難和招工難並存,特別是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過2,一個技術人才至少有2個崗位在等著他。“這會是未來15年的主要矛盾。招工壓力會越來越大,有經驗有技術的人越來越少。因此勢必要把有工作經驗的人留在崗位。如果較早退休,就會造成人才的浪費。”吳江說,就業問題是延遲退休要化解的兩大現實矛盾之一。

“中國正處於從工業化向後工業化過渡階段,後工業社會的經濟形態主要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和智慧製造衡量的是人的智力而不是體力。所以工作年齡延長對勞動者來說不成問題。”吳江說。

按照聯合國和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65歲以上屬於老年人。目前世界主要經濟體的退休年齡也普遍都在65歲以上。吳江進一步指出,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對化解人口老齡化的矛盾也有積極意義。“退休的人越多,撫養比的壓力就會越大。事實上70%的退休人員完全是有勞動能力,或是處在健康狀態的。”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到2035年建成人才強國,“人才強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人才的智力和技術因素。60歲以上的人口到2035年是4億,佔總人口接近三分之一。如果三分之一都不能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有效作用,就是很大的浪費。現在60歲以上的人很多都是既有經驗也有知識,學歷層次比較高,這些人還需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知識、技能、經驗。”

老人不退年輕人上不來?沒必要擔心

“延遲退休不會剝奪人們退休的自由。隨著靈活就業的情況越來越多,退休也會變成彈性的。目前很多國家都採取彈性退休,退休的概念也會逐步淡化。”吳江強調,對退休年齡的嚴格規定主要對體制內起作用,一些單位的專家已經可以到65歲退休,有些是到63歲,2019年施行的修訂後的《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工作滿30年可以自願選擇退休,都反映出對“彈性”的需要。體制外民營經濟都是合同制,彈性就體現得更充分。“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可能會有一個比較長的過渡期。因此在過渡期內採取一定的靈活政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延遲法定退休年齡是否會影響年輕人就業?這是許多人關心的問題。吳江指出,答案是否定的。“要看現在年輕人就業的主要渠道是什麼。高科技的發展對就業的影響顯而易見,很多工作崗位都被淘汰了,但也創造了更多新的工作崗位,就像工業革命中汽車代替馬車一樣。數字經濟和智慧製造的工作崗位依靠高科技、網際網路、大資料,都是為年輕人準備的,潛力非常大。年紀大的人佔據的主要是一些技術崗位和管理崗位,後面的人上不來,這是工業社會的特徵,高科技發展淘汰的就是這些崗位。延遲退休的目的是把一批豐富經驗的人保留下來。”

吳江進一步舉例說,現在很多製造業崗位都消失了,但是先進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則不然。“北京服務業在GDP的佔比已經超過80%。絕大多數新興服務業的崗位都是給年輕人的。未來就業都是高技術、高知識、高智慧的崗位,所以根本沒必要有任何擔憂。”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12 字。

轉載請註明: 延遲退休減少人才浪費,會對年輕人就業造成影響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