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優秀的沃爾沃,為何最後下嫁吉利李書福呢?福特做的嫁衣
在瑞典,作為最大的工業企業集團,沃爾沃與諾貝爾獎、影星英格麗·褒曼、宜家家居一樣,是國王王冠上明珠,國王出行,就乘坐沃爾沃豪華轎車。
對沃爾沃品牌有一定了解的網友一定知道,沃爾沃的誕生與瑞典知名軸承製造商SKF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其創始人古斯塔夫·拉爾森和阿瑟·格布林森原本都服務於SKF,其中森拉是工程師,而蓋佈列森則是經濟學出身的國際行銷部門經理。當時的沃爾沃只是SKF軸承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其主要經營專案仍是SKF集團傳統專案,汽車只被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沃爾沃進行研發。
由於兩人對汽車的前瞻性與熱情,攜手合作在1925年9月時成功說服SKF的董事會,借到了該公司位於特斯蘭大的廠房進行試作車的組裝,並且在1926年8月10日(官方認定沃爾沃成立於1927年)獲得授權,用“VOLVO”作為汽車公司名稱,開始重點研究汽車。也是在沃爾沃成立的兩週後,在遙遠的東方,中國著名實業家張謇去世。
公司最初落戶於瑞典哥德堡市,目的是生產民用量產汽車。
1927年,一輛OV4型汽車在瑞典著名海港哥德堡下線,沃爾沃公司正式宣告成立。在拉丁語中,沃爾沃含有“滾滾向前”之意,暗喻公司將勇往直前、前途無限。此後多年來,全方位安全、豪華品質和高尚環保,成為沃爾沃一以貫之的品牌之道。
還在第一輛汽車下線出廠前,沃爾沃就對轎車進行了首次撞擊試驗。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通往哥德堡的公路上,一輛OV4原型汽車與一輛美國的轎車進行正面撞擊測試。隨著一聲巨大的撞響,進口的美國車幾乎成為變形的廢鐵。而沃爾沃原型車上只有些明顯的劃痕,車體大致安然無恙。由此,沃爾沃一炮打響,樹立起安全汽車的光輝形象。
無怪乎有人感慨:“若是追求身份,不妨去買輛賓士;如果要張揚個性的話,可以試試法拉利;對於想在碰撞中不受傷害的人士來說,沃爾沃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沃爾沃也是世界“最潔淨的轎車”。1976年沃爾沃240型汽車引入美國時,其尾氣排放量低到幾乎難以測試的程度,這使美國測試工作者一度以為他們的測試儀器失靈了。沃爾沃還由專業人員組成“鼻子小組”,負責甄別車內各個部件的味道,以此來確保車內的空氣清新健康。
在這裡你可能會問了,如此優秀的沃爾沃,為何最後下嫁吉利李書福呢?
這個問題,還得追溯到2008年的經濟危機。
1994年1月24日,沃爾沃汽車在首都成立了在華的第一個辦事處,同年我國首個《汽車工業產業政策》釋出,第一次提出鼓勵個人購買汽車。在1994年這一個時間點上,沃爾沃在中國的反應速度還是很快的。但隨後,1999年沃爾沃集團將轎車業務出售給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由此就產生了很大的差距了。
拿不到生產資質的新造車企業,只能透過代工的方式造車,甚至會成為其他整車企業的供應商。2008年沃爾沃在上海成立了沃爾沃汽車銷售(上海)有限公司,隸屬於北京海之沃volvo服務集團,瑞典volvo授權經銷商。以國產S40來說,2008年整年銷量5666輛,同比還下跌了1134%,這個成績更加拉大了它和其他企業的差距。中國市場表現不佳也就算了,畢竟那個時候全球金融危機。
這擊中了福特的軟肋。受金融危機衝擊,福特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2008年,福特2008年全年虧損累計達146億美元,為連續第三年虧損。
為突破困局,實現資金快速回籠,福特汽車繼把捷豹和路虎兩個品牌以23億美元賣給印度塔塔汽車集團之後,2008年12月,終於忍痛割愛,決定出售沃爾沃了。
福特 “嫁女”出售沃爾沃,吉利最終獨佔花魁,這離不開 “窮小子”李書福多年來對沃爾沃這位“豪門公主”的苦苦追求。
2007年9月,一封信函漂洋過海來到福特美國總部。這封從杭州發出的英文信,正式闡明瞭吉利收購沃爾沃的想法,對方卻根本沒有“來電”。2008年1月,參加美國底特律車展的李書福,見到了福特汽車財務總監勒克萊爾,並再次表示想收購沃爾沃。勒克萊爾的答覆是:“我們一年的銷售額是1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是1000多億元。”言下之意,吉利沒有錢,你們買得起嗎?
或許是為了表示誠意,2008年3月,當福特出售旗下的捷豹和路虎品牌時,李書福也參加了競標。吉利3億美元的象徵性報價,第一輪即被淘汰。但李書福對此並不在意,他的追求物件依然是沃爾沃,並且越挫越勇。
當然,最終幫助李書福打動福特的是吉利的報價。2009年7月16日,吉利報價20億美元收購沃爾沃。8月初,不堪財政壓力的福特與吉利就收購沃爾沃達成初步意向。2009年10月28日,福特發表宣告,吉利成為福特首選沃爾沃競購方。
為臨門一腳保成功,11月16日,李書福“御駕親征”,組建200多人的專家團隊奔赴沃爾沃總部瑞典哥德堡談判。終於,12月23日,吉利與沃爾沃實現“訂婚”——將獲得沃爾沃100%的股權。
平民迎娶公主有一千個理由供人猜測,吉利收購沃爾沃也是如此。對此,李書福曾這樣說:
沃爾沃看中吉利什麼,一是吉利背後的中國市場,二是吉利的商業文明,三是吉利的民營企業性質。
消化沃爾沃這件事,靠我一個人做不了,靠吉利一家企業做不了,要依靠國家的力量。
在我們前面走出去的企業中,聯想邁出了驚險的一步,悍馬的併購是流產了。但不管多少次失敗都不能否定一個共識,那就是融合、併購帶來的多元化恰恰是產生偉大企業的搖籃。文化差異本身是好事,善加引導能產生混血的聚變。人類如果只在族群內部通婚,生出的是痴呆兒。我想企業也是一樣。
“對沃爾沃,我2002年就看中了。”李書福說。2002年,李書福剛剛拿到小轎車“準生證”,這時距離這位冰箱廠廠長帶領車間工人手工敲打出中國第一臺民營製造汽車已經整整四年,為了“造車夢”已經投入20億元。
當年李書福把自己用的賓士車拆解開讓工人仿造,他最初想打造的就是中國的梅賽德斯賓士。雖然為了生存不得不從低端車起家,但是他從來沒有對進軍一流汽車製造商的夢想死心。
“收購沃爾沃於國於民有利,與吉利的夢想一致。”李書福說,“我的夢想是打造最安全、最環保、最節能的好車,讓中國車走遍世界,而不是讓全世界的車走遍中國。”
李書福為收購沃爾沃總結了三層意義:第一,透過收購沃爾沃為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打通了一個通道;第二,對提升一個民族的品牌,讓中國汽車立足於世界舞臺,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第三,有利於中國的消費者。
對於無論產銷量、品牌美譽度還是市場佔有率都還在起步階段的吉利來說,收購有著八十年曆史,被稱作全世界“最安全汽車”的沃爾沃,或者可以讓夢想提前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