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公尺”更見功夫

記者的調查“挑”了一個複雜選題,融資成本容易說清楚嗎?的確,影響因素千絲萬縷,求真查實也很費神。但它事關經濟血液迴圈是否通暢,事關企業創新發展成敗以及區域金融生態口碑。迎難而上的信心,來自於遼寧上下扭轉融資困境的決心,來自於滴水穿石的韌性改變。

調查中一個聲音振聾發聵:如果民間借貸更易獲利,誰還去堅守實體經濟?所幸的是,我們看到政府下力氣改善金融生態環境,深挖徹查出重拳;開闢轉貸資金池,科技融資擔保不看“押品”看“人品”;扶持、獎掖企業上市,多元引入金融活水。同時看到,金融機構也在迴歸本源,政策護航減費讓利惠及企業;盡職免責,設定合理的不良容忍度,激勵銀行敢貸、願貸、能貸;小微企業信用貸、首貸、無還本續貸大幅增加,獲得感顯著增強……

為啥小微企業感覺融資難融資貴?缺資訊、缺抵押、缺擔保。民營企業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凸顯融資支援的可貴。普惠金融業務越多越好,還請繼續。融資渠道單一也是一大難題,除了地方努力,也盼能有更給力的“及時雨”。

辨材須待七年期,金融生態的修復與改善豈能一蹴而就?站在一邊看,還是跟著一起幹?態度不同,結果迥異。遼寧正在緊鑼密鼓抓落實,全力縮短“說了”和“做了”“發文件”和“落實了”之間的距離。好政策好措施抵達企業的“最後一公尺”更見功夫。等閒識得東風面,嫁與春風不用媒。(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潛彤)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567 字。

轉載請註明: “最後一公尺”更見功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