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上海普陀體育館
及其南側三條小路
(普雄路、沙洪浜路、談家渡路)
上海普陀體育館處在整個普陀區的東南部,位於曹楊路和普雄路交界處的東北角(圖1),十字路口的斜對角即是寧夏路201號的綠地科創大廈。
圖1 普陀體育館區點陣圖
普陀體育館曾經創下過兩項第一:全市第一個區級體育館以及國內第一家由企業品牌命名的體育館。在其迄今62年的歷史上,經歷過三代的建築變遷。
第一代體育館:
1959年上海市體委在曹楊路400號,即原上海印鈔廠工人自行修建的區簡易靶場位置處,建成了磚木結構和人字形木屋架的體育館,總建築面積1200平方米,可容納2200名觀眾。1972年又進行了大修,頂上覆蓋了玻璃天棚,鋪設了木質地板。可惜目前只能從各方蒐集整合到了以上的文字資訊,並未見到老館照片。
第二代體育館:
1983年,為適應社會發展,對老體育館進行了翻建,新體育館由上海冶金設計研究院進行設計,並於1987年10月竣工(圖2),新館總建築面積增至6185平方米,外表馬賽克貼面、茶色玻璃,均體現了當時建築的設計潮流。
圖2 第二代普陀體育館
1992年,為迎接首屆東亞運動會拳擊比賽,在體育館北邊沿曹楊路一側又建造了拳擊館。1995年,此拳擊訓練大樓被上海市金屬交易所收購。
1997年場館承辦了八屆全運會的排球和柔道比賽(圖3)。
圖3 八屆全運會柔道比賽門票
1998年5月,普陀體育館冠名為“普陀古越龍山體育館”(圖4)。
圖4 普陀古越龍山體育館
第二代體育館更側重比賽觀看功能,其設計理念並不適合當下“全民健身”的理念。在此背景下,要求改造成新一代體育館的呼聲愈來愈高。
第三代體育館:
2013年普陀區體委委託上海申聯建築設計有限公司進行第三代體育館的設計工作,做了兩個建築方案(圖5)。
圖5 第三代普陀體育館兩個方案
2014年12月8日正式開啟了新一輪改擴建工程,專案由上海建工五建集團施工。2017年6月,歷時兩年半改擴建的第三代普陀體育館竣工(圖6),9月1日正式對社會開放。新館總建築面積達到10248平米。分佈格局是底層為籃球館、二層為羽毛球館、網球館、三層為辦公區域、四層為高階健身館。建築形態呈三維曲面“金屬菠蘿”造型,底部的花崗岩幕牆和上部的穿孔金屬板菱形外立面,賦予了建築在陽光下光影變幻的夢幻效果。
圖6 第三代普陀體育館現狀
普陀體育館是此區域的中心型標誌性建築,也是本文的開篇介紹。在漸次展開三條小路(普雄路、沙洪浜路、談家渡路)之前,讓我們先看一下其所屬街道的變遷情況吧。
1953年普陀區建立沙洪浜辦事處,1959年8月改稱沙洪浜街道。此時這三條小路即屬於沙洪浜街道(圖7)。1993年5月,沙洪浜街道更名為白玉路街道(圖8)。
圖7 沙洪浜街道圖
圖8 白玉路街道圖
因此,1960年附近的地段醫院建立時,名稱也就叫普陀區沙洪浜街道醫院(圖9),後期隨街道變遷而更名為上海市白玉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圖10)。它的位置在曹楊路421號,處在普陀體育館的西側,與其隔路相對。
圖9 普陀區沙洪浜街道醫院革命委員會和肌肉注射費收據
圖10 上海市白玉社群衛生服務中心
2000年4月27日,普陀區行政區劃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調整。白玉路街道被撤銷,曹楊路以西劃歸長風新村街道,以東劃歸長壽路街道。因此,三條小路區域自21世紀始,就屬於長壽路街道了(圖11)。長壽路街道也成了上海唯一一個橫跨蘇州河兩岸的街道。
圖11 長壽路街道圖
三條小路——普雄路、沙洪浜路和談家渡路,相距甚近,相互間隔也就這麼七、八十米。其中的大樓或園區在這條路上有前門同時在那條路上就會有後門,且在這條路上也會顯示隔壁路的門牌號。下面我們透過上世紀50年代以來5張不同年份的本區域地圖,以面帶線,以線著點,從點入內,依次深入挖掘每個點包含的歷史元素。
在1956年的地圖(圖12)上,普雄路尚未開通,沙洪浜已填築但尚未賦予路名,只有一個“東沙洪浜”的地名,此時此處僅有一條孤零零剛開闢的西談家渡路。
圖12 本區域地圖(1956年)
在1989年出版的《上海市商用地圖冊》(圖13)上,本區域三條道路以及各商業網點、工廠、學校等標註極為詳盡,這也是下面我們探尋的重點依據。
圖13 本區域地圖(1989年)
在上世紀末出版的《上海市實用地圖冊》(圖14)上,前面提到的“古越龍山體育館”名稱以及上海金屬交易所收購的拳擊訓練中心均有體現。同時,當時的區政府以及公安分局所在位置也有詳細標註。
圖14 本區域地圖(1999年)
在2006年的地圖(圖15)上,逸流公寓的名稱以及普雄馨苑、燕寧苑等小區的建築物均有顯示。
圖15 本區域地圖(2006年)
當前2021年的百度地圖(圖16),所列資訊也頗為詳細,也作為研究現今各地點的主要依據。
圖16 本區域地圖(2021年)
接下來我們還是沿每條路按照從西北到東北,再從東南到西南的順時針方向,逐個解讀每個重要建築功能節點的歷史演變。
01 普雄路
普雄路西起曹楊路,東迄武寧路、武寧支路路口,長度約400多米。西段原為區政府機關大院由曹楊路進出的內部通道,1956年武寧路建成後,改由武寧路51號大門進出,曹楊路大門改為後門。1958年在區政府機關大院南側建造普陀一村住宅樓房。1964年拆除普陀一村東面的簡屋後,區政府讓出該內部通道作路基,並向東延伸至武寧路橋堍闢成此路,以四川省越西縣普雄鎮名命名。
自曹楊路向東,普陀體育館的東邊即是普雄路31號的武寧新村幼兒園(圖17為改造前後兩代照片,值得注意的是上面那張左側還是第二代的普陀體育館)。幼兒園創辦於1963年5月,原址在武寧路74弄9號,現址從2009年9月始啟用,目前是上海市一級一類全日制公辦幼兒園。
圖17 武寧新村幼兒園(上改造前 下改造後)
從此處的新老地圖對比(圖18)上可以看出,此處原來的位置大致是“紅星鑄字廠”、“沙洪浜派出所”以及附近的“普陀區公安分局”。如今“紅星鑄字廠”已經不復存在,“沙洪浜派出所”隨著街道屬地的一再更名變遷,也已被合併到了白玉路派出所,此處目前屬於東新路派出所管轄範圍。而普陀區公安分局也已於2000年遷至大渡河路1923號。
圖18 武寧新村幼兒園處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在上方武寧新村幼兒園後的板式高層即為普雄路29弄的逸流公寓(圖19),整個小區佔據了整條普雄路北面幾乎一半的沿街面。逸流公寓又叫海尚印象,由馬來西亞獨資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上海先達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開發建設,小區由4棟板式和2棟點式高層組成,總建築面積86400平方米,總戶數800餘戶,專案一、二期已分別於2004年和2012年交付。
圖19 逸流公寓
逸流公寓小區所處位置原先是普陀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圖20),正如上面所提及的,當初普雄路還是其內部道路(圖21)。2000年5月19日普陀區區級機關正式遷入大渡河路1668號新建大樓辦公。
圖20 逸流公寓處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圖21 原普陀區區級機關大院
普雄路的東頭,是一個集甲級高檔寫字樓、酒店式公寓及大型購物中心於一體的商業專案-我格廣場(IMAGO)(圖22),總建築面積近11萬平方米,它與逸流公寓的開放商是同一家,其中五層的商業廣場於2010年6月6日開業。當然,我格廣場還是以武寧路為主出入口,它的門牌號是武寧路99號。
圖22 我格廣場(IMAGO)
我格廣場處的前身,也是各類商業網站集中地(圖23)。其中“普陀區59糧油店”已撤銷,“悅來香油糧食品店”曾搬遷至曹楊路205號,併成立“普陀區沙洪糧油食品批發部悅來香分部”,後也被撤銷。“武寧酒家”後期去向不明,筆者手中有一枚1986年寄往此地址的平信信封(圖24)。
圖23我格廣場處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圖24 1986年寄往武寧酒家的平信
我格廣場的南面為普雄路26弄的普雄馨苑(圖25),小區1993年竣工,由4棟高層和5棟多層組成,總建築面積約5.2萬平方米。
圖25 普雄馨苑
在1989年的地圖上(圖26),此處顯示為待建,可見當時已經拆除了此處原有的建築,而著手準備興建普雄馨苑。
此處原本有東瞿巷村落。其中另有一處叫做牛奶棚,地址屬於東談家渡路25弄。1923年由姚氏在此飼養水牛數條,用於輾磨小麥。1937年其子透過康平路自由農場瞿氏的幫助,成立中國農場,飼養奶牛10餘條,習稱牛奶棚。1954年此農場與其他農場合並後它遷,原舍漸成居民點,多為簡屋,仍沿用牛奶棚名。1968年後,改建成磚木結構平房10間,二三層樓房各1幢。佔地約1668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5年底原房屋全部拆除。
圖26普雄馨苑處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從這裡往西,便是大名鼎鼎的“普陀一村”(圖27)。
圖27普陀一村
普陀一村這名氣來自於其獨特的歷史。1958年,為解決原普陀區委區政府機關人員住宿問題和其他企業單位職工住宿問題,建造了兩層樓和三層樓的“工人新村”建築,磚木結構的樓房,水、電、煤俱全,每5戶合用廚房和廁所,這些建築被統稱為“兩萬戶”。“兩萬戶”住宅是在1952年,參考了前蘇聯聯排式集體農莊的模式,由希馬柯夫等前蘇聯城市規劃專家指導下完成的。當時,“兩萬戶”是作為先進典型而向全世界介紹新中國建設和人民生活狀況改善的視窗。
接下去回到普陀體育館的南面,坐落在曹楊路普雄路交叉口東南角的便是金陽大廈(圖28)。1998年建成的金陽大廈是由上海金陽房地產實業有限公司開發建設,是總高21層的商住兩用樓。商住兩用的業態是上世紀90年代所獨有的。
圖28金陽大廈
隨著金陽大廈的落成,當初在此地的四新浴室和天興源煙雜店都不見了蹤跡(圖29)。而流傳於網上的那個“當年”房價廣告(圖30),正是此處的金陽大廈。
圖29 金陽大廈處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圖30 當年金陽大廈開盤時廣告
走完普雄路,讓我們沿曹楊路往南走個七、八十米,去開啟另一條小路的探索歷程。
02
沙洪浜路
地圖上顯示有沙洪浜路,但實際上並無路牌,因此在曹楊路上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這個路口(圖31),圖中左側建築即為金陽大廈。
圖31沙洪浜路與曹楊路路口
此路系1953年填沙洪浜而成煤渣路,1979年改建成現路面,並以所填浜名命名。
吳淞江水系河道的通名,按河道寬、窄、長、短、航運作用及人工開鑿等因素,有一定的規律。其大者稱為江、河、浦、港、涇、瀝、塘、匯等,較小者稱為浜、溝、灣、漕、澳等。按河道流向,歷來又有縱浦橫塘之說。
因此按名稱來看,沙洪浜應該是條小水流。上世紀初,這一帶是河浜縱橫的水鄉(圖32)。境東有一條南北走向直通吳淞江的沙洪浜,河口即在今武寧路橋北堍東側。近河口處有一支河,東北至西南向橫貫境內,稱西沙洪浜。也就是說,我們今天所說的沙洪浜其實應該是南北向主沙洪浜的支流,只不過主沙洪浜被填沒後未成路,因而支流直接採用了主浜的名稱。
圖32 此地區昔日河道示意圖
既然此支流(原名西沙洪浜)填浜築路後已改成沙洪浜路,那西沙洪浜和東沙洪浜又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此支流上原有一座小石橋(距今武寧支路西約100米),橋東習稱東沙洪浜,南、北分別有東瞿巷和東沙洪浜村落;橋西習稱西沙洪浜,南、北兩岸分別有瞿巷和西沙洪浜村落(圖33)。因此準確地說,現在的西沙洪浜是原支流西沙洪浜的西,現在的東沙洪浜是原支流西沙洪浜的東。
圖33 東西沙洪浜大致位置圖
1956年闢築武寧路橋時,又將東沙洪浜一分為二:橋西部的地塊在普雄路南,1984年由區住宅辦徵用,最終建成了上面提到的普雄馨苑;橋東部的地塊原房屋多為簡屋,間有少許不規則磚木結構二層樓房,筆者收集到一枚寄往原東沙洪浜8號的信封(圖34)。
圖341983年寄往東沙洪浜8號的平信
橋東部的地塊在90年代初進行了改造,於1995年建成了由4棟多高層住宅組成的東沙小區(圖35),所在地地址是光復西路683弄。
圖35東沙小區
現在搞懂了沙洪浜路這名字所包含的資訊,最早支流西沙洪浜的東段被填了但未成路,只有西段築成道路,因此現在地圖上的沙洪浜路其實僅是支流西沙洪浜的西段-西沙洪浜,用主流名字來命名支流的西段,不仔細探究還真沒法搞清這種混沌局面。
接著我們還是按慣例,從曹楊路口開始順時針研究一下沙洪浜路沿街的各類資訊。
上面提到過,沙洪浜路離普雄路僅七十多米,因此沙洪浜路北面相當多建築、小區是普雄路的背面。如金陽大廈地下車庫出入口和後門(圖36),普陀一村南立面及出入口(圖37)。
圖36 金陽大廈後門
圖37 普陀一村南立面
在道路北面,有一些破舊的一層簡棚,掛上店招做起了生意(圖38)。
圖38裁縫店和舊貨及修理店
在沙洪浜路北側的普陀一村門牌地址也是各式各樣,相當不統一(圖39),有些還是上一代的標準(圖40)。
圖39表達地址方式不同的門牌號
圖40 上一代門牌號
往東走是幾棟五層樓的新公房,一層開了一排服務本小區的底商(圖41)。
圖41新公房和底商
路北最後一個建築物是長壽西沙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圖42),位於西沙洪浜路51號(門牌號顯示為普雄路26號),此處原有房屋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為二層樓混合結構的老房子。長壽路街道在2017年對此房屋進行裝修改造,打造了集長期照顧、每日照顧、康復中心和護理站為一體的智慧化、資訊化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圖42長壽西沙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沙洪浜路的東頭看似是死衚衕(圖43),圍牆外即是普雄馨苑;但到了盡端向右一拐,豁然開朗,這條小弄可以直通談家渡路(圖44)。
圖43沙洪浜路的東端盡頭
圖44沙洪浜路盡頭右拐
在右拐的這條弄堂上有普雄路居委會和小龍泉便民浴室(圖45),不過此處已經屬於談家渡路的弄堂範圍,這裡的歷史情況留待下面再細談了。
圖45 普雄路居委會和小龍泉便民浴室
沙洪浜路的南側,門牌號基本都是談家渡路,因此就選主要入口在沙洪浜路上的學校和商業來挖掘,其他的都留給談家渡路。
武寧路小學普雄路校區(圖46),前身是私立光宗小學,創辦於民國35年(1946年),原址在曹家巷138號。1953年私立建光小學併入,改名私立立基小學。1956年改公辦後,改為曹楊路第二小學,1960年遷現址西沙洪浜40號。(圖47)1974年沙洪浜第三民辦小學併入。1980年曾列為區重點小學。1994年曹楊路第三小學併入。2011年秋, 併入武寧路小學,成為其普雄路校區。
圖46 武寧路小學(普雄路校區)
圖47 武寧路小學普雄路分校處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再往西有一棟三層樓的小建築,隸屬於西談家渡路81弄,是環源公司退休職工管理部(圖48)。上海環源實業發展有限公司隸屬上海城投環境(集團)有限公司,2004年經“事轉企”資產重組後由11家單位合併成立。2018年,環源公司企業型別由全民所有制轉為有限責任公司。
圖48 環源公司退休職工管理部
小樓的西側,是一幢黃色外牆的五層類似辦公樓的建築(圖49),院子大門緊鎖,透過鐵柵欄門看見外牆上1974年8月所立的建築竣工銘牌(圖50),這才知道這原來是一棟教學樓,而現在顯然已經閒置作為倉庫在使用。銘牌上的“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成立於 1953年,1998年與華東建築設計院共同組建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有限公司,並更名為“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這棟教學樓原屬於曹楊路第三小學。學校前身是民國37年(1948年)創辦的私立人傑小學,校址即為現址西談家渡路49號。1955年私立衛育小學併入,改名私立培新小學。1956年改公辦,並改名曹楊路第三小學(圖51)。1965年遷址曹楊路208弄87號。1974 年又迂迴原址,1978年停辦。後該處改辦為普陀區青少年科技指導站,1980年該站遷出後覆校。該校自1989年起,各年級學生數不多,學生併入鄰近的曹楊路第二小學,保留學校建制,校務由曹楊路第二小學統一領導。1994年正式併入曹楊路二小。後期此處有若干培訓機構入駐,比較出名的有上海國泰外國語進修學院(圖52),成立於2001年7月23日,主要從事非學歷的培訓教育,2018年11月學校撤銷。
圖49 原曹楊路第三小學教學樓
圖50 原曹楊路第三小學教學樓銘牌
圖51 1962年上海市曹楊路第三小學畢業證書
圖52 國泰外國語進修學院地圖(2006年)
03
談家渡路
20世紀初,在今武寧路橋附近,有一談姓村民,在江兩岸設定船渡,人稱談家渡。20年代前後,渡口兩岸,特別是今葉家宅一帶,工廠增多,渡口乃兩次東移至今葉家宅路橋附近(圖53)。據《法華鄉志》記載:“談家渡,在小梁山北,機廠林立。”當時,東起今葉家宅路橋,西至今武寧路橋西吳淞江兩岸地帶,包括瞿巷、東瞿巷、葉家宅等村落,泛稱為談家渡。圖54顯示了三個渡口在今天的大致位置。
圖53 1938年地圖上的談家渡區域
圖54 談家渡三次大致位置
1931年,上海市工務局在兩次遷移後的談家渡處建設人行木橋,稱之為“談家渡橋”(圖55),後船渡廢。因南面的葉家宅路(當時叫寶成弄)100號上有1918年建立的“寶成紗廠”(後來的“上棉七廠”),故習稱“寶成橋”。
圖55 談家渡橋1931版
1971年重建為頗為簡易的鋼筋混凝土橋,這時官方正式命名其為“葉家宅路橋”(圖56)。
圖56 葉家宅路橋1971版
2009年為迎接世博會而進行了改建,橋身整體採用宮廷黃色,橋的兩頭還增設了四根歐洲宮廷式花紋裝飾的藝術燈柱(圖57)。
圖57 寶成橋2009版
2020年,在蘇州河沿岸綜合治理過程中,再次對寶成橋進行了改造,拆除了橋身裝飾構架及藝術燈柱,將欄杆、臺階面層改成了淺綠色噴漆的鐵藝欄杆和灰色花崗岩的臺階面層(圖58)。
圖58 寶成橋2020版
1956年在興建武寧路橋時,拆遷了原東瞿巷居民點,並闢築了武寧支路;同時將瞿巷境內的街坊煤渣路改造為片彈街路面,分別命名為東、西談家渡路,兩段路加起來總長約450米。1981年再次改建為瀝青路面。2005年初,該道路拓寬,普陀區地名辦將東、西談家渡路路名統一更改為談家渡路。
在談家渡路與曹楊路丁字路口的東北角,是一幢7層的新公房,底層是普陀區殘疾人創業就業實訓基地(圖59)。
此處曾是西談家渡路13弄的合眾裡,原為農田,抗戰勝利後漸成居民點。當時住房為不規則二層樓房及平房,佔地約1334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000平方米。1985年舊房拆除,以聯建公助形式,興建了目前的多層住宅。
圖59 曹楊路談家渡路口東北角
在西談家渡路21號下開了一排社群商業(圖60),在歷史上西談家渡的商業也是集中在西段。
圖60 西談家渡路21號底層商業
談家渡社群居委會(談家渡路111號)在其東面的位置(圖61),而這棟樓的背後即是前面提到的武寧路小學普雄路校區。
圖61 談家渡居委會
接下去又有一排屬於129弄住宅樓的集中沿街底商,從超市、便利店到汽車保養等應有盡有(圖62)。
圖62 談家渡路129弄底商
此處原本屬於西談家渡路147弄一部分,1945年後漸成居民點,取名新生裡,亦稱幸福裡。住房原為磚木結構二、三層的樓房。1984年被拆除,改建成目前的2幢混合結構七層樓房(圖63)。
圖63 原新生裡位置示意圖
在其中的那家良友超市,打出來的收據地址為“西淡家渡路133號”(圖64),“談”變成了“淡”,猜測因為這兩個字在上海話中發音相同而在電腦中誤設定的吧。不過如此的隨意,給原本就複雜的談家渡路在未來留下了更多的歷史疑雲。
圖64 良友超市 西“淡”家渡路店
走到剛才那排底商東邊的這個弄堂口(圖65),它不經意就會被錯過,不過我是有備而來,自然格外留意。仔細辨認,鐵門裡的紅色“浴室”二字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小龍泉便民浴室,原來這裡就是沙洪浜路盡頭右拐那條小弄堂的談家渡路出口。這裡的門牌號顯示這是西談家渡路129弄1-6號小區南門。曲徑通幽,殊途同歸。
圖65西談家渡路129弄1-6號小區南門
這條弄堂東側住宅的一、二層是一家福利機構-談家渡路139號長壽鄰里分中心(圖66),從這開始在歷史上應該屬於東談家渡的範圍了。長壽鄰里分中心於2016年5月30日正式開始執行,讓居民可以就近享受專業社會組織帶來的文化活動和社會生活服務。其總部位於宜昌路555號。
圖66 長壽鄰里分中心
從這裡東望,武寧路橋的歐式裝飾柱已經出現在眼前(圖67),這也意味著談家渡路已經到了它的最東頭。左手邊的高層是普雄馨苑最南邊的高層住宅(圖68)。
圖67 談家渡路最東頭
圖68 普雄馨苑最南端的高層
在東頭的南面,是一個有個歐式外立面的燕寧苑(又名歐洲映象)小區(圖69),地址為光復西路777弄,整個小區由5座小高層圍合而成,總建築面積達80000平方米。一共分為三期,最早的一期建於2005年。
圖69 燕寧苑小區
歷史上燕寧苑小區這塊地方屬於上海面粉一廠,而近東談家渡路處早期還分別有建成工房和新民裡(圖70)。
圖70 燕寧苑處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上海第一面粉廠歷史沿革:1941年3月,建成麵粉廠在成都創立,抗戰勝利後,由成都遷滬,選址光復西路781號。圖71展示的是1951年上海市福新、華豐、鴻豐、協豐、阜豐、裕通、建成、申大八大面粉廠聯合營業處通知單。1955年10月1日,國華加工廠、永昌興米廠、恆康米廠、恆益米廠、晉盛昌米廠、順豐義記米廠、南同鑫糧食加工廠等7家米廠的裝置、人員合併到建成麵粉廠,稱公私合營建成米廠。1966年下半年,公私合營建成碾米廠改名上海第一碾米廠。1978年10月9日,改產主食麵包,並於1981年1月,進一步改建成麵粉廠,稱上海面粉廠第一分廠,同年12月正式命名為上海第一面粉廠。
圖71 八大面粉廠聯合營業處通知單
新民裡位於東談家渡路東段南,地址為東談家渡路49弄。原為農田,1945年後漸成居民點,取名新民裡。住房原為平房簡屋,後被改建成不規則磚木結構二三層樓房。
建成工房位於東談家渡路西端南,地址為東談家渡166弄16支弄1~32號。原為農田,1941 年由日資三新麵粉廠購買生和隆油廠土地建造,曾以該廠名命名三新工房。原有磚木結構平房4幢。建成麵粉廠遷入此地後,改名建成工房。
燕寧苑西邊有部分公房下的沿街商業(圖72),而此區域的歷史也值得探究。
圖72 西談家渡路140弄的底商
從圖73的對比地圖上可看到,此處原先有崇信工房和西新村,而後有五四二廠職工醫院(圖74),五四二廠我們放在下面談。
崇信工房位於西談家渡路166弄30支弄。原為農田,20世紀20年代由崇信紗廠(後上無一廠)出資,建成磚木結構二層樓房15幢,以該廠名命名,又名大工房。
西新村即西談家渡路124弄及沿路120—128號。原為農田,1947 年後漸成居民點,初名和平里,1950年又因地處武寧路東新村西,改名西新村。後為磚木結構平房及二、三層樓樓房。
圖73 西談家渡路166弄附近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圖74國營五四二廠職工醫院存根
1989年地圖上的五四二廠即是現在的上海印鈔有限公司(圖75),它在談家渡路上的門牌號是110號,主要大門在曹楊路158號上。
圖75 上海印鈔有限公司(原五四二廠)
上海印鈔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國民黨中央印製局重慶印刷廠,始建於 1941年2月1日。1945年3月1日,劃歸中央銀行領導,改名為中央印製廠。抗戰勝利後,南遷上海更名為中央印製廠上海廠。1949年上海解放後,改名上海人民印製一廠(圖76)。1950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發行分行與所屬上海人民印製一、三、四、五廠合併,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上海人民印刷廠。1955年1月,改名為國營五四二廠(圖77)。1987年10月29日,啟用上海印鈔廠(圖78)為第二廠名。2008年3月13日,更名為上海印鈔有限公司。
圖76上海人民印製廠第一廠職工保證書
圖77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五四二廠委員會入場券
圖78上海印鈔廠印製的練功券
印鈔公司的邊上有一長條藍色彩鋼板的簡易房屋,下面的圍牆上有好幾個畫著圈的“拆”字(圖79)。從老地圖查詢此處的過往,發現原來這裡是上海第三十六織布廠。
圖79 原上海第三十六織布廠
上海第三十六織布廠,原名上海光大染織廠,創建於民國37年,廠址普陀區西談渡路78號,以《小麟童》商標著稱(圖80)。後期的發展歷程:1951年蘇州商人收購光大染織廠→1956年公私合營光大棉織廠(1956~1963年聶祥盛布廠等5家廠併入)→1966年國營上海前進織布廠→1970年上海前進織機配件廠→1972年6月上海第三織機配件廠→1972年7月上海第二織機配件廠(第二、第三織機配件廠合併)→1974年上海第三十六織布廠。最後也消失在了2000年左右的紡織業關停並轉大潮中。
圖80《小麟童》商標
緊挨著這排簡屋有一棟19層的寫字樓-盛泉大廈(圖81),它的地址是談家渡路28號,2009年3月竣工,總建築面積25200平米。
圖81 盛泉大廈
而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這裡還有兩家機械廠(圖82),一家是成立於1939年的上海隆章織造機械廠,中間一度更名為滬中織機制造廠(圖83)。另一家叫上海餘江機械加工廠。
圖82盛泉大廈附近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圖83 上海滬中織機制造廠獎狀
接下去在談家渡路18號靠近路口之處,有幾家與汽車有關的店家、修理廠等(圖84)。而此處曾經也是吉普車修配廠(圖85)、上海大眾特約維修站等。
圖84談家渡路18號
圖85談家渡路18號處1989年和2021年地圖對比
最後我們又回到了曹楊路談家渡路的路口(圖86),這一組東南角的建築預示著我們已結走完了這三條小路的探索之旅。
圖86 曹楊路談家渡路路口東南角
用腳丈量,以眼觀察,倚“機”記錄,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後,感覺還應該有所補充。路上車來車往的公共交通,讓我也萌發了在研究了眾多凝固的建築之後,再挖掘一下移動的車輛情況。
來看一下公交車行走的普雄路(圖87)和談家渡路(圖88),同時也結合曾經以談家渡路為終點站的線路(圖89),從而探索一下每條線路的歷史狀況。
圖87普雄路上的63路和948路公交車牌
圖88談家渡路上的948、742、740路終點站
圖892004年時談家渡路上的4條線路終點站
從普雄路上的線路開始,到現狀終點站線路,再到以往的線路。
63路:1953年10月開通,最初是真如鎮~大統路,進過多次延伸(圖90),目前是真北路真北之路~北海寧路吳淞路。
圖90公交63路線路圖
948路:最初是新鬱支路新鬱路~北海寧路吳淞路,因與63路線路重複,自2020年5月6日起,終點站縮至談家渡路武寧支路(圖91)。
圖91 948路公交線路老新線路
740路:原為1987年12月31日開通的曹江線,談家渡路曹楊路~江橋三村;2012年5年24日延伸為談家渡路曹楊路~金園一路靖遠路(圖92)。
圖92 740路公交車路線圖
742路:1996年7月18日 由上海西北客運有限公司與桃浦鎮合作投資300萬元闢建,新楊工業園區~西談家渡路,2006年7月3日延伸為談家渡路武寧支路~柳園路(圖93)。
圖93 742路公交車路線圖
717路:原為談家渡路曹楊路~豐莊,2010月2月1日南端延伸為:延平路餘姚路~豐莊,不再停靠談家渡路(圖94)。
圖94 717路公交線路圖
最後一個是原707路,由寧夏路曹楊路~豐莊,終點站停靠談家渡,2005年11月被撤銷。現在能夠查到的707路是由原徐閔支線改數字線路來,只是用了撤銷線路的程式碼,與原707毫無關聯。因此,若現在不加以記錄,將來就是一本糊塗的歷史賬。
不是非得經典建築、網紅地點才配得上關注,每一條不經意的小路、每一棟不起眼的建築、每一塊無名的地區,都是從歷史走來,都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因而皆值得我們去記錄和挖掘。
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一日,新時光時刻替換舊時光。你我的視線透過寬闊的馬路以及新建的大樓,曾經以往的歲月畫面像電影膠片一樣快速閃過,幸好歷史不會消散,它立於天地間,存在於你我的共同記憶和點滴記錄中,隨時間緩緩流淌而變得永恆。
參考文獻:
《普陀區志》
《普陀區地名志》
《普陀區教育志》
《上海市糧食志》
《上海市商用地圖冊》1989年出版
《上海市實用地圖冊》1999年出版
《上海市公共交通手冊》1959年春季版
《上海市公共交通手冊》1980年10月版
資料:上海老底子
作者:戴兆輝
編輯:尉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