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陳亭如 通訊員 王輝 威海報道
六月的威海,風吹麥浪遍地金。
喬大嫂坐在陰涼下望著場裡的一片金黃,對著電話那頭的法官顏秀松說道:“法官你放心吧,麥子都嘎好了,錢也收著啦!”
這本是一幅豐收時節鄉間最尋常不過的畫面,但對於喬大嫂一家而言,此刻卻是難得可貴。
收穫在望,麥田出現大面積枯黃,怎麼回事?
時間拉回今年三月。
正值麥子返青時,文登區某家庭農場的經營主喬大哥照常在麥田裡打農藥。打著打著農藥不夠了,便到村上一家農資經營門市再次購買了一批農藥繼續打,沒想到就是這麼一換壞了事。
過了七八天,來到田間的喬大哥猛然發現本該綠油油的麥田出現了大片枯黃。多番查驗下才發現,正是這後來購買的農藥出了問題:店主誤將大豆農藥當作小麥農藥賣給了喬大哥。
查清原因的喬大哥找到店主於大姐,於大姐承認了自己的過失,並想辦法幫助喬大哥做了些補救措施。
種種原因下,補救並未起到很好的效果,麥田還是出現了大面積枯黃,“費事巴力種一年,沒想到這一大片‘咩子’短短几天時間就遭‘藥’死了,白瞎了!”。
四月初,喬大哥找來第三方鑑定機構鑑定損失。鑑定現場,喬大哥和於大姐對損害的認定出現分歧,於大姐氣憤之下先行離開,並未參與鑑定全過程。在之後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雙方也一直爭執不下,始終未對賠償事宜達成合意。
眼看時間一天天過去,農忙即將到來。5月26日,喬大哥正式將於大姐及其所經營的農資經營門市部告上了法庭。
法官麥田裡辦案,這場糾紛是否能得到解決?
該案分流至宋村法庭後,新來的法官助理小劉立即向當事人打去電話瞭解案情。
“等等大哥您慢點說,‘咩(mie)子’咋了?啥是‘咩(mie)子’?”
“‘咩(mie)子’,就是咱文登話說的麥子!”承辦法官在一旁解釋道。
話音剛落,承辦法官心中忽然警鈴大作:民為國基,谷為民命,麥子是村民即將搶收的口糧,眼下自然如同農民的命根般寶貴。在詳細瞭解完案情後,承辦法官更加重視:“眼下即將麥收,若是耽誤了麥收即便還人公道也會給當事人增加損失,這案子必須速戰速決!”
“顏法官你好,我不認可原告前期對麥田損失做的鑑定結果,希望你能到實地看一下。”
“好的,你給我們帶路,咱們各方一起去實地看看。”
作為派出法庭的法官,他們不能光手拿法槌,坐堂審案;更多時候他們需要撲下身子,在田間地頭髮現案件線索,掌握第一手資料。
雖想“速戰速決”,可問題卻是接踵而至。先是喬大哥急於挽回損失,在自行鑑定後已將地裡死亡的麥稈先行除去,換上了其他農作物;於大姐又突然反口不承認因自身過失導致損失,雙方對測量的方法、造成小麥死亡的原因、麥田中死亡小麥部分長滿雜草等是否影響收割等都存在分歧,爭執不斷;再後來作為當事人的喬大哥因他故身亡,剩下的喬大嫂對自家承包的大片麥田的具體邊界並不十分清楚,實際損失極難確定。
“現在這個條件下,鑑定報告幾乎是沒法出,即便出了也極容易被推翻。”鑑定機構工作人員對承辦法官坦言。
已是正午,又下起了小雨,鑑定機構工作人員已經離開,法官等人還在對著麥田躊躇。此時一位村民路過,簡單攀談下,承辦法官得知此人正是原被告的共同好友。一道靈光在她腦海炸開:村民之間再大的糾紛都逃不過“人情”二字,何不發揮中間人的調解作用呢?
“背對背調解”,糾紛早解忙活麥收,握手言和!
說幹就幹,承辦法官結合評估時被告有與原告調解的意向,且雙方均有中間人到場的實際情況,決定邀請雙方的中間人到場,再一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同時因雙方當事人爭議較大,於是承辦法官與駐庭調解員採用“背對背”方式分頭做雙方當事人的工作。
“於大姐,當時喬大哥找你時你承認了自己拿錯農藥的過失,也有錄音為證,現在又反口不認,法律上可是禁止反言的。”
“喬大嫂,據現在這情況,具體損失不好確定,再說咱們拿到農藥後咱自己也有檢查核對一遍的義務,這個損失並不能全怪於大姐,眼下也快麥收了,咱們早點解決了這個糾紛趕緊忙活麥收豈不好?生活還要向前看。”
透過法官、調解員、中間人與雙方當事人輪番地溝通、調和,三個多小時後,雙方終於達成一致意見。同時為保證原告權益及時兌現,承辦法官還增加了違約條款:若於大姐逾期付款,則需按喬大嫂原本主張的賠償金額賠償。
6月15日,雙方透過訴前人民調解委員會達成調解協議,由法院對雙方協議的內容進行司法確認。至此,一起涉農糾紛自訴前調收案至最終調解成功,用時20天,極大地縮短了辦案週期,減輕了當事人的訴累,避免了損失的擴大。
調解成功後,承辦法官並未放鬆,多番聯絡被告提醒及時付款,直至向原告喬大嫂確認賠償款已履行到位才放下心來。
“即便一把麥子一碗米,在我們基層法官的心裡,分量從來都是沉甸甸的。”承辦法官告訴記者,“為了不誤農忙,為了顆粒歸倉,我們都在全力以赴。”
清風吹過希望的田野,金色成為六月最美的底色。這抹亮色寄託著村民對倉廩豐盈、公平正義、生活美好的希望,更激勵著司法工作者們不懈努力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