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未想過退縮,身後就是家園”

首頁>>新聞庫>> 正文

“我們從未想過退縮,身後就是家園”

發稿時間:2020-10-22 09:54:51編輯:李婧怡來源:解放日報

不一般的“上海答卷”背後,是一場出色的超大城市抗擊疫情總體戰。昨天下午,第二場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友誼會堂舉行,講述上海各行各業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

守一道關護一城人

自3月初,國內疫情日趨平穩,境外形勢卻急轉直下,每天50架次航班、1萬餘名旅客從浦東機場入境,機場成為外防輸入的最前沿。守一道關、護一城人,5萬名公安民警奮戰在上海抗疫一線。“金色盾牌,熱血鑄就;疫情在前,警察向前!”上海市公安局國際機場分局浦東國際機場候機樓派出所副所長姚弛說道。

3月以來,沒有發生一次確診人員、密切接觸者失控的情況。剛性管理底線絕不能突破,但溫度猶在。姚弛談及,他曾幫助一位遠道而來的母親傳遞包裹,送到小留學生女兒手中,母親落淚道謝。“從警15年,我無數次聽到過旅客朋友說‘謝謝’,每一聲‘謝謝’我都非常珍惜。因為,老百姓的肯定就是最高讚譽。”

機場警察用嚴密工作封鎖境外輸入的病毒,地面交警則以水磨工夫篩查外省入滬的車流。“稍息,立正,向左轉,出發!”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執法總隊九大隊大隊長李於清一開口,鏗鏘悠長的口令響徹大禮堂。他帶隊駐守的朱橋道口是北上海第一道防線,每天車流量達5萬輛次,最為繁忙。

為了堅守道口,李於清在辦公室架起了摺疊床。這張摺疊床陪伴著他,從世博會、亞信峰會、G20杭州峰會、進博會,到疫情期間的通宵達旦,看著他消瘦了6公斤。連續58天,李於清始終和隊員們一起堅守在寒潮中,經常一整晚不厭其煩、聲嘶力竭地解釋,每天24小時不停詢問、引導、登記,一個不能錯、一個不能漏。

忙得像通了電的馬達

抗擊疫情,急如星火。新冠疫情暴發後,如何緊急調配資源成為當時物資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上海市最大的貿易性國有企業,東方國際第一時間成立了物資保障組,向全球“朋友圈”緊急發出需求清單。他們連夜研究英文資料找到合格貨源,協調航班包機裝運物資,又緊急構建了最快速的支付路徑,見證這一過程的歐洲供貨商不由嘖嘖驚歎:“這簡直是奇蹟!”

為了防控疫情而不斷與老外打交道的,還有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社群工作人員。盛弘是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她所轄的社群是全國首個涉外居民區,3萬餘名居民中一半來自境外。

疫情突如其來,盛弘帶領社工每天在各個小區和大樓裡奔走,“忙得像通了電的馬達”,微信計步器顯示每天每人都達到了2萬步到3萬步。“我們開玩笑自嘲,疫情讓我們練就了‘馬拉松的腿,郭德綱的嘴--能跑會說’。”盛弘俏皮地調侃。一些剛開始拒絕出門佩戴口罩的老外,在社群反覆溝通下,非但配合防疫,還主動報名做測溫志願者。

為武漢拼過命此生無憾

社群工作中活躍著許多年輕人的身影,抗疫志願活動也少不了他們的砥礪前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疫情變得嚴峻是從春節假期開始,而早在1月20日,基於對疫情發展的預判,上海音速青年志願服務中心就進入了備戰狀態,全體除特殊情況外一律留滬待命。理事長嚴洪坦言:“我們也曾彷徨,卻從沒想過退縮,因為身後就是親人和家園。”

在上海火車站服務34天、總共接待約16萬旅客,協助站區工作人員轉運體溫異常者300餘人,許多音速志願者,曾在服務初期後勤保障不完備時在寒風中靠泡麵填肚子,有過被旅客誤解、嘲諷的辛酸和委屈,有過近距離接觸體溫異常者後反覆消毒十數次的恐懼,也有過因為身穿防護服不敢進入超市、餐廳等公共場所,卻被熱情招呼和投食的羞澀與感動。

最後演講的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王振偉。疫情初始,他主動請纓,成為上海首批市級醫療救治中醫專家,1月29日進駐公衛中心,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中醫藥介入治療。2月15日,他又加入上海市第七批援鄂醫療隊,接管雷神山醫院2個重症病區。

在武漢,王振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除了中藥,還將針灸、功法、穴位敷貼等中醫外治法運用在治療中,效果顯著。81歲的吳阿婆開科當日由救護車四位工作人員抬入,住院24天后順利出院,面色紅潤,步履輕快。“我們想和她合影,都沒追上她。”王振偉打趣道。“為武漢拼過命,此生無憾!”王振偉表示,武漢的點點滴滴,他將永生銘記。(侍佳妮)

“我們從未想過退縮,身後就是家園”

不一般的“上海答卷”背後,是一場出色的超大城市抗擊疫情總體戰。昨天下午,第二場上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友誼會堂舉行,講述上海各行各業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

守一道關護一城人

自3月初,國內疫情日趨平穩,境外形勢卻急轉直下,每天50架次航班、1萬餘名旅客從浦東機場入境,機場成為外防輸入的最前沿。守一道關、護一城人,5萬名公安民警奮戰在上海抗疫一線。“金色盾牌,熱血鑄就;疫情在前,警察向前!”上海市公安局國際機場分局浦東國際機場候機樓派出所副所長姚弛說道。

3月以來,沒有發生一次確診人員、密切接觸者失控的情況。剛性管理底線絕不能突破,但溫度猶在。姚弛談及,他曾幫助一位遠道而來的母親傳遞包裹,送到小留學生女兒手中,母親落淚道謝。“從警15年,我無數次聽到過旅客朋友說‘謝謝’,每一聲‘謝謝’我都非常珍惜。因為,老百姓的肯定就是最高讚譽。”

機場警察用嚴密工作封鎖境外輸入的病毒,地面交警則以水磨工夫篩查外省入滬的車流。“稍息,立正,向左轉,出發!”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執法總隊九大隊大隊長李於清一開口,鏗鏘悠長的口令響徹大禮堂。他帶隊駐守的朱橋道口是北上海第一道防線,每天車流量達5萬輛次,最為繁忙。

為了堅守道口,李於清在辦公室架起了摺疊床。這張摺疊床陪伴著他,從世博會、亞信峰會、G20杭州峰會、進博會,到疫情期間的通宵達旦,看著他消瘦了6公斤。連續58天,李於清始終和隊員們一起堅守在寒潮中,經常一整晚不厭其煩、聲嘶力竭地解釋,每天24小時不停詢問、引導、登記,一個不能錯、一個不能漏。

忙得像通了電的馬達

抗擊疫情,急如星火。新冠疫情暴發後,如何緊急調配資源成為當時物資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上海市最大的貿易性國有企業,東方國際第一時間成立了物資保障組,向全球“朋友圈”緊急發出需求清單。他們連夜研究英文資料找到合格貨源,協調航班包機裝運物資,又緊急構建了最快速的支付路徑,見證這一過程的歐洲供貨商不由嘖嘖驚歎:“這簡直是奇蹟!”

為了防控疫情而不斷與老外打交道的,還有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社群工作人員。盛弘是長寧區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黨總支第一書記,她所轄的社群是全國首個涉外居民區,3萬餘名居民中一半來自境外。

疫情突如其來,盛弘帶領社工每天在各個小區和大樓裡奔走,“忙得像通了電的馬達”,微信計步器顯示每天每人都達到了2萬步到3萬步。“我們開玩笑自嘲,疫情讓我們練就了‘馬拉松的腿,郭德綱的嘴--能跑會說’。”盛弘俏皮地調侃。一些剛開始拒絕出門佩戴口罩的老外,在社群反覆溝通下,非但配合防疫,還主動報名做測溫志願者。

為武漢拼過命此生無憾

社群工作中活躍著許多年輕人的身影,抗疫志願活動也少不了他們的砥礪前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疫情變得嚴峻是從春節假期開始,而早在1月20日,基於對疫情發展的預判,上海音速青年志願服務中心就進入了備戰狀態,全體除特殊情況外一律留滬待命。理事長嚴洪坦言:“我們也曾彷徨,卻從沒想過退縮,因為身後就是親人和家園。”

在上海火車站服務34天、總共接待約16萬旅客,協助站區工作人員轉運體溫異常者300餘人,許多音速志願者,曾在服務初期後勤保障不完備時在寒風中靠泡麵填肚子,有過被旅客誤解、嘲諷的辛酸和委屈,有過近距離接觸體溫異常者後反覆消毒十數次的恐懼,也有過因為身穿防護服不敢進入超市、餐廳等公共場所,卻被熱情招呼和投食的羞澀與感動。

最後演講的是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王振偉。疫情初始,他主動請纓,成為上海首批市級醫療救治中醫專家,1月29日進駐公衛中心,對新冠肺炎患者進行中醫藥介入治療。2月15日,他又加入上海市第七批援鄂醫療隊,接管雷神山醫院2個重症病區。

在武漢,王振偉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除了中藥,還將針灸、功法、穴位敷貼等中醫外治法運用在治療中,效果顯著。81歲的吳阿婆開科當日由救護車四位工作人員抬入,住院24天后順利出院,面色紅潤,步履輕快。“我們想和她合影,都沒追上她。”王振偉打趣道。“為武漢拼過命,此生無憾!”王振偉表示,武漢的點點滴滴,他將永生銘記。(侍佳妮)

“我們從未想過退縮,身後就是家園”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438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們從未想過退縮,身後就是家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