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三:長三角共執筆,細繪融合“工筆畫”

早上8點,江蘇南京溧水。

劉寧東把孩子送到學校後,獨自駕車駛上宣寧高速。45分鐘後,他到達位於安徽宣城狸橋宣州經開區的天益模具廠。

受房租上漲、產能受限、配套成本高等因素影響,2020年8月,劉寧東將天益模具廠從溧水遷址狸橋,直接為宣州經開區內的8家磁瓦企業做配套生產,打通了產業鏈。截至2020年12月,宣州經開區98家企業中,滬蘇浙轉移企業佔比78%。許多轉移企業的員工,每日或乘坐通勤班車,或像劉寧東一樣自駕車,過上了便捷的“跨省”生活。

從2018年11月5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到2019年5月中央審議《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三角“三省一市”的發展定向定調。兩年多時間裡,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從產業集聚到創新協同,長三角地區的區域合作熱情不斷升溫,區域合作機制不斷深化,一系列新佈局落子如飛。作為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長三角處處激盪著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百姓的生活也越來越便捷。

在2021地方兩會上,“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作為未來重點工作之一,被寫入四省份《政府工作報告》中。佈局“十四五”,長三角跨區域合作將得到進一步深化,一體化的東風越吹越勁。

交通“毛細血管”疏通,城市間距離更“近”

家住上海青浦區金澤鎮的張亞軍,每天要去10公里外的江蘇蘇州吳江汾湖高新區工作。汾湖的康力大道和金澤的東航路分屬江蘇和上海兩地,此前一直未被打通,張亞軍自駕車上下班需要繞行318國道,單程平均用時40分鐘。

2020年11月9日,東航路-康力大道互聯互通工程正式貫通。張亞軍的上班路不用再繞行,每天通勤單程只需15分鐘。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三:長三角共執筆,細繪融合“工筆畫”

東航路正式通車後,兩地居民乘坐公交車跨省出行更便捷。青浦區宣傳部供圖

“有界”變“無界”,“十三五”時期,長三角區域的交通脈絡不斷被“打通”:滬蘇浙皖四地交通部門先後簽訂《長三角地區打通省際斷頭路合作框架協議》《長三角地區省際交通互聯互通建設合作協議》;長三角地區累計開通省際毗鄰公交線路61條;寧淮城際鐵路破土動工,商合杭高鐵合湖段、皖贛鐵路蕪宣段、滬蘇通鐵路等多條新線相繼建成……交通“毛細血管”逐漸被疏通,長三角區域內的一座座城市被串聯起來,“軌道上的長三角”正越來越立體。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三:長三角共執筆,細繪融合“工筆畫”

滬蘇通鐵路開通,C3836次列車正駛出站臺。 鐵路上海站供圖

2021年,長三角區域的交通網路將進一步織密。“開工建設北沿江高鐵和通蘇嘉甬、鹽泰錫常宜、合新鐵路及張皋過江通道等重點專案”,江蘇《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未來一年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作了明確規劃。安徽《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跨省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共建世界級港口群和機場群。

江蘇省政協委員、省鐵路辦副主任朱培德建議,應瞄準“堵點”“斷點”,繼續完善綜合交通幹線網路,“‘十四五’期間,還應擴大鐵路有效投資、推動納入‘長三角區域城際鐵路和市域(郊)鐵路三年開工專案計劃’的專案儘早開工建設,優質高效推進在建專案,邁好服務現代化建設走在前列的第一步。”

浙江省人大代表金輝建議,浙江要重點支援規劃建設嘉紹跨海鐵路通道,有效解決長期以來浙中南城市與上海的鐵路聯絡需繞行杭州的問題,形成更高效便捷的“軌道上的長三角”。

公共服務一體化,居民“同城”感受更強

交通“堵”點不斷疏通,公共服務的壁壘也在逐步打破,“讓資料跑路”的美好設想在長三角落地為生動實踐。

浙江嘉興嘉善縣羅星街道與江蘇蘇州吳江區黎裡鎮相距僅一小時車程。由於黎裡鎮骨傷治療水平高,羅星的居民們但凡有點跌打損傷,都願意去黎裡中心衛生院看。以前由於兩省醫保卡無法通用,居民看病有著諸多不便。

2019年9月,長三角地區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實現長三角41個城市全覆蓋,患者在參保地辦理異地備案手續後,就能在就醫地使用新版社保卡直接結算。2020年8月,同屬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的上海青浦、江蘇蘇州吳江、浙江嘉興嘉善推出醫保一卡通“2.0版”,從此羅星參保的居民無需再辦理備案,就可以在示範區包括黎裡中心衛生院在內的85家長三角異地聯網定點醫院刷卡就診,享受醫保待遇。

2021年1月,首批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共建共享公共服務專案清單釋出,涵蓋衛生健康、醫療保障、教育、文化旅遊、體育、養老、交通、政務服務8個領域,包括跨省公交聯運、醫療機構檢驗檢查報告互聯互通、旅遊惠民服務等。以養老為例,此前,嘉善縣、吳江區和青浦區的百歲老人津貼分別為300元/月、500元/月和600/月,清單釋出後,示範區內的老人們統一按600/月領取津貼,“就高不就低”的幸福感越來越強。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三:長三角共執筆,細繪融合“工筆畫”

浙江嘉興嘉善縣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長三角“一網通辦”專窗。竇瀚洋攝

新一年,公共服務一體化仍是長三角地區的重點發力方向之一。今年地方兩會上,上海提出,將積極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異地康養、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等一批重大專案和重點協同事項;浙江將推動實現公共服務領域“民生一卡通”,共建長三角公共衛生等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安徽將擴大與滬蘇浙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居民服務“一卡通”覆蓋面。

上海市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主任徐建民建議,將虹橋商務區打造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虛擬行政和服務中心,聯合組建長三角一體化政務虛擬服務大廳、公務員考錄平臺、人力資源招聘調劑平臺、產權交易中心、技術交易中心等一體化發展功能性平臺和開放市場,推進長三角政務“一網通辦”。

科創能力儲備加持,長三角發展動力更足

2020年9月27日,上海松江G60科創走廊展示館內,由安徽蕪湖埃夫特公司研製的毛筆字機器人,正展示著“獨門絕技”。洋洋灑灑十來個大字,蘸墨、運筆,行雲流水,一氣呵成。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三:長三角共執筆,細繪融合“工筆畫”

蕪湖埃夫特公司的機器人正在寫毛筆字。 蕪湖市委宣傳部供圖

依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蕪湖的機器人產業發展得風生水起。2019年,蕪湖機器人產業實現產值172億多元,集聚上下游企業128家。

“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是中央賦予長三角區域的重要使命之一。作為我國科創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長三角不僅擁有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兩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更有約佔全國1/4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工程研究中心。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充分利用優勢,由“各自為戰”轉為“抱團發展”,科創產業成績斐然: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在上海形成基本框架;73項自主可控進口替代成果在浙江形成;“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研製成功,量子鑽石原子力顯微鏡等在安徽問世……僅2020年,長三角就收穫了一攬子科創碩果。

2021年地方兩會召開前,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階論壇暨“十四五”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辦。會議指出,“十四五”期間,長三角推進科技和產業創新將有六大工作舉措,包括建好長三角科技創新園、推動科技基礎設施叢集化發展、共建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範恆山在會上表示,長三角地區的創新發展有著良好的歷史基礎和現實條件,但在關鍵核心創新能力上仍有短板,建議長三角地區協同打造聚集力強的創新環境,全面清理一些不利於創新資源自由流動的體制、政策和做法。

推動科創產業發展,合作才能共贏。展望“十四五”,長三角四省份的探索馬不停蹄。

上海《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1年,將著力增強國內大迴圈內生動力,高水平建設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做強長三角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更好發揮G60科創走廊和藥品、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長三角分中心等跨區域合作平臺作用;浙江《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深入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聯動推進G60(浙江段)、寧波甬江、溫州環大羅山、浙中等科創大走廊建設。

“開發區是安徽省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平臺,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但是,與滬蘇浙比,我省開發區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與不足。”民建安徽省委建議,要在長三角一體化中推動開發區高質量發展,“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我省開發區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強與滬蘇浙的合作,加強技術和創新,從創新鏈與產業鏈融通上拓展區域一體化佈局,提升開發區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能力。”

潮起海天闊,揚帆正當時。“十三五”期間,長三角“三省一市”攜手,從“共識”到“共贏”,協同發展的步履愈發穩健。邁步“十四五”,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工筆畫”,將越繪越嫻熟,越描越精細。(於新怡 軒召強 陳浩 汪瑞華 張俊 李希蒙)

點選進入專題檢視更多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三:長三角共執筆,細繪融合“工筆畫”

更多報道:
  •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一:區域發展看成渝 雙城奏強“合”絃音
  •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二:9地“聯”彈 古老黃河譜新曲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72 字。

轉載請註明: 2021地方兩會系列觀察之三:長三角共執筆,細繪融合“工筆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