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0日,普京和拜登曾在俄羅斯會面。圖片來源:IC Photo
克里姆林宮新聞局當地時間5月25日釋出公告稱,俄羅斯總統普京與美國總統拜登,6月16日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晤。俄美兩國元首將在日內瓦“面對面”的訊息當天也得到白宮新聞秘書普薩基的確認。“普拜會”的時間和地點終於宣佈。
“普拜會”是拜登上臺之後美俄首次首腦會晤,相比於特朗普與普京在芬蘭的“秘會”,拜登和普京的會晤有更大的外交和戰略含義。
兩位國際外交舞臺的“老手”
近年來,美俄關係一直處於比較冰冷的狀態,拜登上臺之後,兩國的口水仗和制裁遊戲不斷,但是首腦二度通話以及即將到來的會晤“驟然”上演,讓美俄關係似乎一夜回暖,但是對於這次會晤,雙方的期待似乎並不高。
美方的目標不過是尋求重建美俄關係的“可預測性和穩定性”。換言之,拜登將美俄關係看作是一塊跳板,或者說是啟用多重三角戰略關係的“扳機”。
兩位總統保持了政治家的工作風格,拜登上臺之後兩度與普京通話,尤其是第一次通話涉及延長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拜登為了維持美俄核戰略平衡而以“滅火”態度與普京通話並延長了這一條約。
拜登和普京都算是國際外交舞臺上的“老手”,他們或許共享著一種關於全球戰略平衡的“深層邏輯”話語,即便私人關係上可能互無好感,但是並沒有影響到外交的通話與合作。因此出現了很奇特的景觀:兩位總統雖然多有惡言相向,兩國之間的制裁也不斷升級,似乎也並沒有影響到總統見面聊天的意願。
普京(左)和拜登(右)。資料圖。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兩國元首會晤有深刻背景
首先,美俄關係在2009年“重啟”失敗之後,一路走低。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之後,俄羅斯與美國、歐盟關係處於冰凍的狀態。2016年大選之後,對普京頗有“好感”的特朗普上臺,但在“通俄門”的陰雲籠罩之下,特朗普和普京只能在芬蘭“私會”。至今,兩位總統的會晤內容依然是秘密。
拜登上臺之後,美俄關係似乎進一步下滑,但從兩國關係來看,已經探底。
全球核戰略的平衡是美俄關係的“底”,如果連這個底都不復存在了,美俄兩個核大國要回到古巴導彈危機之前嗎?這也是拜登上臺之後急如星火地與普京通話溝通,併火速完成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原因所在。
其次,近十年來的美俄博弈,雙方的底牌也差不多出來了。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大幅縮水,但是地緣政治尤其是核力量和地區熱點問題的介入能力依然強勁,美國或者歐盟都不可能壓服俄羅斯。
普京在索契召開的國防議題系列會議上表示,俄羅斯的戰略核力量在增長,海軍也在擴大,完成了新型超音速導彈的測試。戰略核力量是普京的王牌。另外,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干預能力依然可觀,拜登政府要從中東地區撤出,需要得到俄羅斯的配合和支援。
最後,美俄關係依然是全球外交體系中的關鍵一環,除了雙邊關係之外,兩國領導人會晤時會探討新冠疫情防控、地區熱點等問題。
事實上,以美俄關係為軸,能夠撬動多個三角關係。從克里米亞危機到烏克蘭東部衝突,從納卡衝突到白俄羅斯的動盪,這一系列熱點涉及冷戰後的歐洲戰略空間的重塑和秩序重建。
尋求戰略自主的歐盟也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歐盟峰會上呼籲歐盟要與俄羅斯對話。因為歐盟在與俄羅斯總統的會談過程中總要比美國總統更能代表歐洲的利益,默克爾的呼籲可以說是一語中的。德國和俄羅斯之間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專案就是合作阻擊美國的案例,拜登政府已經放鬆了對這一天然氣管道的限制。
另外,中美俄三角關係也在運轉之中。在美俄宣佈首腦會晤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應邀”訪問莫斯科並出席中俄第十六輪戰略安全磋商,楊潔篪與在索契開會的普京總統通了電話,普京表示,中俄關系處於歷史最好時期。
美俄首腦會晤的訊息在4月份就已經傳出,直至雙方確認了會晤地點之後,才釋出訊息。兩國首腦選擇在第三地會晤,其本身就是雙邊關係“低溫”的表現,不過會晤的熱度或許能夠為彼此增信釋疑創造條件。
□孫興傑 (吉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教授)
編輯:丁慧 實習生:唐傑婧 校對:李立軍
來源:新京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