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雜誌沒落了?蓋房子、開商店、做網站都妥妥的
開創「City Boy」(城市男孩)風格,影響幾代亞洲男孩的日本雜誌《POPEYE》,在今年 6 月要迎來它的 46 歲生日了。
去年為了給自己過 45 歲生日,進軍房地產,把房子蓋到美國西海岸的《POPEYE》,做起事情給人驚喜,卻也在意料之中。一直給予生活方式指導與建議的它,厭倦了光說不做,決心為喜歡「City Boy」風格的男孩女孩們動手造一個夢想之家。
▲ POPEYE 的蓋房子專案 Mr.Standard 產品說明會海報. 圖片來自:Orange House Tokyo
長大一歲後,《POPEYE》又要怎樣慶生呢?
答案是——開限時線上商店。借別的品牌服飾來做了 46 年造型指導的它,這回要用上自家推出的時尚單品,打造最有品味的 POPEYE 男孩和 POPEYE 女孩。
▲ POPEYE 線上商店主頁介面. 圖片來自:POPEYE
它的線上商店在 4 月 13 日 12:00 至 4 月 26 日 23:59 短暫開放,而且全部為預售商品,5 月底到 6 月初發貨。隔一段時間還會在 Instagram 和 Twitter 上釋出埠,再次開放商店。不過,商店內產品目前只限日本境內配送,讓一眾網友大為感嘆。
POPEYE 如今不僅僅是一本印刷在紙張上的雜誌了,而是一種只能用 POPEYE 來命名的專屬風格,領域覆蓋了時裝、音樂、電影、美食和家居等等。這種風格的核心是適用於幾乎所有年齡段的,充滿生活氣息的年輕感。
在最近一期雜誌中,演員町田啟太被邀請到銀座拍攝了這組「逛街」大片。
▲ 穿搭專題. 圖片來自:《POPEYE》2022 年 5 月刊
而且近年來每年 1 月刊的「女朋友專輯」(也可以說是「曬狗糧專輯」),也讓 POPEYE 不再侷限於男性,女孩也成為了《POPEYE》讀者群的中堅力量。
▲《POPEYE》近三年 1 月刊封面
▲ 情侶採訪專題. 圖片來自:《POPEYE》2022 年 1 月刊
接下來,就從這家現在緊緊關上大門的線上商店開始,一同探尋 POPEYE 男孩女孩的「不老奧秘」。
雜誌開商店,Logo 是標配?雜誌開線上商店,賣衣服和生活用品,《POPEYE》並不是首例。
美國時裝設計師 Thakoon Panichgul 創辦的《HommeGirls》雜誌,從雜誌名稱就直指「喜歡穿男裝的酷女孩」。2019 年創辦刊物的同時,線上商店也悄悄開了起來,賣起了有 logo 作為點睛裝飾的基礎單品。
▲ 最近一期的《HommeGirls》. 圖片來自:Instagram @hommegirls
不過這些單品真正火起來,還得歸因 2020 年疫情居家期間的博主居家系列照片 AT HOMME。其中,好像男生在家穿的橡筋大褲衩,腰上橡筋被設計加上了 HommeGirls 的 logo,經由各位博主主動帶貨,一時之間成為最好搭的網紅單品。
▲ 參與 AT HOMME 專案的 Suzanne Koller 和 Derek Blasberg. 圖片來自:Instagram @hommegirls
▲ HommeGirls 推出的短褲單品. 圖片來自:Instagram @hommegirls
這樣的「基礎單品」在市面上其實並不好買到,因為這些基礎單品看似是從男朋友衣櫥抽出來的西裝、襯衫和褲子,但是版型卻改良到剛剛好適合女生的體型。
事實上,不僅僅是適合,像這種恰好在腰上剪掉,露出小蠻腰的襯衫看起來有一絲不經意的性感,這恰好是這些酷女孩心裡最想要的。
而且,將「喜歡穿男裝的酷女孩」這樣的標籤,變成小到快要看不到的繡花小 logo 放在身上,也太酷了吧。
▲ HommeGirls 推出的襯衫單品. 圖片來自:Instagram @hommegirls
回過頭來看 POPEYE 的線上商店,商品的設計與定位同樣精準地瞄向了 POPEYE 男孩和女孩們。
在售的產品暫時有限,目前只有連帽衛衣、T 恤、毛巾、檔案包、膠帶,不過看得出來這幾樣單品是經過 POPEYE 斟酌思量的。
▲ POPEYE 線上商店產品預覽. 圖片來自:Instagram @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因為隨便拿起一期近年出刊的《POPEYE》,連帽衛衣和 T 恤的上鏡率想必排在首位。
▲ 用灰色連帽衛衣做的兩組搭配. 圖片來自:《POPEYE》2022 年 3 月刊
▲ POPEYE 線上商店推出的灰色連帽衛衣. 圖片來自:Instagram @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價格:19,800 日元(摺合人民幣 1008 元)而且,不同於其他賣 logo T 恤卻忽視品質的店家,POPEYE 在品質上也不敢砸了自家招牌,面料選用了 1935 年就創立的久米紡織工業(KUME.JP)的高品質產品,久米紡織也一直被譽為「日本最擅長做 T 恤」的公司。
▲ POPEYE 線上商店推出的灰色連帽衛衣. 圖片來自:POPEYE
價格:6,600 日元(摺合人民幣 336 元)《POPEYE》近年在內容上加入了住家板塊,隨著受歡迎程度的上升,住家乃至生活方式的內容可能也會越來越豐富。這時候,一條印有不同插畫家作品和 logo 的溫泉毛巾,在接下來的拍攝中將會非常上鏡。當然,溫泉毛巾也是一款超實用日常單品。
▲ POPEYE 線上商店推出的 T 恤和溫泉毛巾. 圖片來自:Instagram @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價格:1,100 日元(摺合人民幣 56 元)首回推出的溫泉毛巾上,印的是日本插畫家鈴木成嘉(Masayoshi Suzuki)的作品,並排呈現的兩張藍色勾線插畫,有點漫畫的感覺。鈴木成嘉也是《POPEYE》合作的常客,先前的二手服裝特輯、墨西哥特輯以及室內特輯的封面上都是他的插畫。
▲ POPEYE 線上商店推出的毛巾. 圖片來自:Instagram @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而看起來像是牛皮紙質感(猜測是杜邦紙)的信封包,其實是平時寄送雜誌用牛皮信封的升級版「復刻」。
長得太像信封的它,其實非常實用和好搭配。還記得 Alexander Wang 之前與麥當勞聯名推出的棕色杜邦紙袋,拿在街上就自帶話題屬性。
▲ Alexander Wang 與麥當勞聯名推出的棕色杜邦紙袋. 圖片來自:Saudi Gazette
這款外賣袋吸睛點關鍵在於我們太過熟悉的麥當勞外賣袋,以及 Alexander Wang 的標誌性 logo。同理,POPEYE 信封袋除了裝雜誌的特殊意義,從雜誌封面挪來的 logo 本身也承載了讀者對 POPEYE 多年來積攢的印象。隨身帶上這款包包,就好像時刻帶上一本《POPEYE》雜誌一樣有意思。
▲ POPEYE 線上商店推出的檔案袋. 圖片來自:Instagram @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價格:4,950 日元(摺合人民幣 252 元)封面上圓乎乎的 POPEYE,並非字型庫裡的固定字型,而是由日本設計大師兼插畫家崛內誠一親手繪製的定製 logo。
▲ 衛衣上的 POPEYE 字樣繡花. 圖片來自:Instagram @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除了《POPEYE》,Magazine House 旗下的其他日本雜誌《an an》、《BRUTUS》和《Olive》的 logo 也都是崛內誠一的作品。這些 logo 厲害的地方在於,從誕生一開始定位為「使用時間長,不會變老」的 logo,一直沿用至今。
而且,崛內誠一還參與到 1970 年代每一本《POPEYE》的設計工作之中。
▲ 崛內誠一設計的 logo. 圖片來自:Nostos Books
最後一件產品,印有 P 字母的膠帶,將會用在每個包裹的包裝上,同時也上架一同銷售。這也多虧了崛內誠一的設計,如果用了普通字型庫的常見字型,再做出這麼一卷膠帶,想必也很難讓人埋單。
▲ 印有 P 字母的膠帶. 圖片來自:Instagram @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價格:1,650 日元(摺合人民幣 84 元)▲ 純白色 T 恤上的 logo 運用細節. 圖片來自:Instagram @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用「產品目錄」做出了文化影響力與美國經典漫畫大力水手用了同樣的名字,並非意外,而是《POPEYE》創刊時主編木滑良久有意為之。
▲ 大力水手波派. 圖片來自:Giphy
《POPEYE》原本的理想名稱是「City Boys」(城市男孩),不過當時最大的競爭對手——亞文化雜誌《寶島》已經自詡為「城市男孩手冊」。
恰好木滑良久在數週前,第一次看到大力水手的英文名稱——Popeye,發現這個詞可以拆成「pop」(流行)和「eye」(眼鏡)——因此可以解釋成「眼鏡」緊盯著「流行」,即「流行之眼」。
▲ 手捧第一期《POPEYE》的木滑良久. 圖片來自:洛杉磯時報
大力水手波派這個漫畫形象,是 50 年代長大的日本人的美好童年記憶,木滑良久恰好就是這一代人。即使年輕後輩反對雜誌與一個漫畫形象掛鉤,木滑良久依然堅持己見,並努力爭取到大力水手的授權,讓大力水手上了第一期雜誌的封面。
▲《POPEYE》的 40 週年紀念刊(831 期,圖左)和第 1 期(圖右). 圖片來自:Hyper Art
▲《POPEYE》第 1 期的目錄(由崛內誠一設計). 圖片來自:Horiuchi
美國文化對《POPEYE》的啟發與影響是深遠的。不僅名稱、首刊封面來自美國漫畫,這本雜誌的內容與形式更是受到了美國雜誌《全球目錄》(Whole Earth Catalog)的啟發。
《全球目錄》是美國行動主義藝術家斯圖爾特·布蘭德(Stewart Brand)針對自給自足社群所需工具的超級指南。布蘭德希望這本目錄的內容能幫讀者發展「個人的能力,以引領自己的教育、發現自己的啟示、塑造自己的環境,以及與任何有興趣者分享其探險。」
——W. 大衛·馬克斯
▲ 1969 – 1970 年的《全球目錄》. 圖片來自:Pba Galleries
這本神奇的雜誌還被喬布斯比作 Google 出現之前的「Google」。
2005 年 6 月,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說到:「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本令人驚歎的出版物,名為《全球目錄》它是我這一代人的聖經之一……它有點像 Google 的平裝本,比 Google 的面世早了 35 年。」
而且,喬布斯最經典的語錄「保持飢餓,保持愚蠢」,也是受這本雜誌的啟發。
▲ 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演講席上的喬布斯. 圖片來自:CNN
《全球目錄》所代表的價值觀,截然不同於當時日本人對美國文化的認知,是一種新式的美國生活方式。1969 年插畫家小林泰彥和雜誌編輯石川次郎——《POPEYE》創立期間的兩位靈魂人物,走進了紐約的雙日書店,看到同一本《全球目錄》擺滿了一面牆。
即使當時他們對這本雜誌存在很多不解,但旅程結束之前他們還是買了一本帶回日本。
▲ 在美國緬因州的 L. L. Bean 總部前留影的小林泰彥. 圖片來自:代官山蔦屋書店
進入 1970 年後,Magazine House 雜誌社狀況不佳,石川次郎和木滑良久被迫離開,而當時恰好有一個雜誌編輯的專案——日本滑雪的基本指南《滑雪特集》,將他們兩人與小林泰彥組成了一支編輯能力一流,但對滑雪一竅不通的團隊。
最後,定位為技術乾貨的《滑雪特集》,成了年輕人很喜歡的冬季時尚雜誌,銷量也突破歷史高位。因此,他們馬上接到了新的需求——一本報道男性高檔商品的雜誌。
▲ 木滑良久團隊編輯的《滑雪特輯》封面. 圖片來自:IDEA
▲ 由小林泰彥繪製的《滑雪特輯》內頁插圖. 圖片來自:Twitter @fukuhen
小林泰彥提議做成日本版的《全球目錄》,去掉布蘭德的哲學宣言這部分,做成一本美國產品的郵購目錄。風格描述為「常春藤的堅固耐使用者外版」的《Made in U.S.A》應運而生,並受到大眾歡迎。
▲《Made in U.S.A》. 圖片來自:Grailed
由於《Made in U.S.A》的成功,木滑良久與石川次郎在 1976 年得以回到 Magazine House 雜誌社,並開始著手做一本風格迥異於《Made in U.S.A》,但依然是目錄形式的新雜誌。
在一場頭腦風暴會議後,Polo 衫成為小林泰彥丟擲來的關鍵詞。雖然在當時的日本,只有打高爾夫的中年人才會穿 Polo 衫,但是小林泰彥卻指出 Polo 衫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最喜歡的衣服。緊接著,美國西海岸年輕人的運動風格,被定為新雜誌的方向。
這本新雜誌,就是後來的《POPEYE》。
在第 1 期雜誌中,用了足足 27 頁的篇幅介紹了傑拉爾德·福特 (Gerald Ford) 執政期間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生活,包括校園地圖、宿舍生活照片和阿克曼學生會。
▲《POPEYE》首刊. 圖片來自:Horiuchi
Polo 衫的介紹也非常豐富,整整用了 4 頁。此外,帶有標價的 78 款運動鞋,以 7 頁的照片來重點介紹。
▲《POPEYE》首刊. 圖片來自:Shopping Design
在隨後的幾期,《POPEYE》更是讓來自美國的滑板運動和衝浪文化,在日本流行了起來。
《POPEYE》創辦之前,日本人在時尚、生活方式更傾向於向歐洲學習,反美情緒強烈。但是當美國西海岸的陽光透過這本雜誌照耀到更多日本人身上時,「喜歡美國」的日本人在 NHK 民調中逐年上升,從 1974 年的 18%,到 1980 年上升到 39%。
懸掛式滑翔、滑板、各種運動鞋……這一切都是全新的。當時在日本,學生們大概有兩種運動鞋,而且它們便宜而且老氣,在洛杉磯,人們看起來很開心,很開心,這太神奇了,就像天堂一樣。
——木滑良久
▲ 1977 年《POPEYE》雜誌封面. 圖片來自:Pinterest
如今店鋪開到全世界的日本品集合店品牌 Beams,它的創始與成長也得益於《Made in U.S.A》和《POPEYE》,與《POPEYE》後來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是少數頻頻上榜的商家之一。
在《POPEYE》的 40 週年紀念刊中,時任 Beams 社長的設樂洋很清晰地指出,時尚雜誌編輯與集合店買手,職業性質完全不一樣,但實際都是為大眾挑選商品和打造個人風格而服務的。
▲《POPEYE》和 Beams 40 週年合作系列. 圖片來自:Hypebeast
找尋新時代「City Boy」和進入網路雜誌時代迫於廣告商的壓力,曾經另闢蹊徑,引領新潮的《POPEYE》在 2000 年代初淪為了平庸的時尚雜誌,封面也成為當紅明星刷臉的地方。
▲《POPEYE》2009 年 1 月刊封面和內頁. 圖片來自:Twitter @longride_movie
直到 2012 年,曾擔任《Brutus》的編輯木下孝浩被任命為《POPEYE》的總編輯,《Monocle》前造型師長谷川昭雄也在這一年來到《POPEYE》工作。兩人攜手將創刊時期的「City Boy」靈魂重新喚醒,並賦予其新時代的定義和內涵。
▲ 編輯木下孝浩. 圖片來自:ppss.kr
▲ 造型師長谷川昭雄. 圖片來自:YouTube @UnitedArrowsEN
此外,很喜歡街頭選景拍攝的攝影師白川青史,也在這個時期成為了《POPEYE》的主力人物。
▲ 攝影師白川青史. 圖片來自:News & Column
他們是怎麼復興這本傳奇雜誌呢?
木下孝浩上任後,最明顯的動作是封面和拍攝上的整改,拍攝會更多選用一些看著像是未完全發育的男孩作為模特。造型方面,長谷川昭雄一改雜誌先前過於乾淨斯文的風格,加入更加街頭化的搭配方式。
到了拍照的時候,白川青史會找到街頭巷弄的有趣小店作為拍攝點,捕捉出都市少年少女最生活的畫面。
▲ 圖片來自:《POPEYE》2018 年 4 月刊(木下孝浩在職的最後一期)
木下孝浩在《POPEYE》擔任主編期間,清晰地給了「City Boy」一個清楚的解析——「關注好看的外表,同時時紳士有禮而且有上進心的男生」。
他(木下孝浩)希望讀者是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對時尚敏感,保持著自己價值觀而非一味盲目追求潮流的人,這是 City Boy 的核心。
——Cherie Kong(MING’S 內容編輯)
因此,「City Boy」不再是很小眾的人群,各個年齡層、各種職業、各種性格的男性都可以突破單一的風格定義,找到自己的「City Boy」屬性。不論是原宿的說唱歌手,叛逆的滑板少年,還是樸實的室內設計師,都可以從長谷川昭雄設計的造型中獲得傳達靈感。
▲ 圖片來自:《POPEYE》2018 年 4 月刊(木下孝浩在職的最後一期)
在 UNITED ARROWS 對長谷川昭雄為《POPEYE》記錄的一段影片中,可以看到長谷川昭雄在造型中對生活氣息的注重。那是一次海灘主題的拍攝,他會先將模特穿的衣服揉皺,鞋子也用沙子磨了好多下,還把沙子灑到鞋子裡裡外外,無疑這是雙沙灘上常見的「硌腳」鞋。
▲ 長谷川昭雄在拍攝現場的工作過程. 圖片來自:YouTube @UnitedArrowsEN
而且,長谷川昭雄很擅長給高檔奢侈品換上平易近人的面孔,拉近日本年輕人和年份悠久的奢侈品牌的心理距離。這跟當年創刊時,將品牌廣告以產品目錄形式植入,本質上的原理很相似。
▲ 路上吃小吃和送花也能成拍攝專題. 圖片來自:《POPEYE》2017 年 5 月刊
在內容的策劃上,得益於木下孝浩本人對旅行、老東西的喜愛,他對編輯團隊提出了至今影響很深的建議——「我希望《POPEYE》能夠介紹很多年輕男性未曾親身體驗過的事情,其中當然包括旅行。」
▲ 京都旅行專題. 圖片來自:《POPEYE》2017 年 7 月刊
《POPEYE》也慢慢從純粹的男性時尚雜誌,拓展為一本女性也愛看的男性生活風格與城市文化指南,每一期雜誌都像一位「星探」,深入每座城市找尋每位具備「City Boy」特質的男孩女孩,分享他們的穿搭造型和生活足跡。
我們無意決定讀者的年齡。男女之間也沒有界限。年輕一代對老一代產生興趣是很自然的,反之亦然。因此,我想創造一些對五十多歲的人有價值的東西,以及一些青少年可以理解的東西。一個明確的事實是,青春是你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這可能是 POPEYE 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木下孝浩
▲ 坂本龍一也上過《POPEYE》. 圖片來自:《POPEYE》2018 年 3 月刊
不過,木下孝浩也有老派的另一面——不喜歡智慧產品,在進入優衣庫工作前完全不用手機,更是聲稱只要他在《POPEYE》當總編輯,就絕不會讓雜誌電子化。
2018 年,木下孝浩、長谷川昭雄和白川青史相繼離開,《POPEYE》的質量受到了明顯的影響。不過在一段時間的調整後,也找回了雜誌原有的調性。
▲ 咖啡與旅行專輯. 圖片來自:《POPEYE》2021 年 11 月刊
2021 年 3 月 9 日,線上版雜誌《POPEYE WEB》在歷經一年的構思與製作後,也終於與讀者見面。線上版雜誌內容也與注意在內容上與紙質版區分,由另外的團隊負責。
▲ 線上版雜誌《POPEYE WEB》主頁. 圖片來自:Fashionsnap
▲ 線上版雜誌《POPEYE WEB》主頁. 圖片來自:POPEYE
不過,POPEYE 可不是規規矩矩按照建網站的方式去做的,而是將這個網站比作一座城市——「一座只能在這裡上找到的虛構城市」。
Yota Shiraishi 是負責這次網站製作的設計師與工程師,他將《POPEYE》雜誌獨特的排版風格挪到了網站上,不過是會動、會說話、會唱歌的《POPEYE》。
▲ 同一專題下線上版(圖上)和紙質版(圖下)的對比. 圖片來自:POPEYE
開啟網站後,可以看到像組裝傢俱那般堆疊的一個個小格子。下拉網頁時會感受到網站設計師的設計巧思,因為無論在哪個位置停留,頁面上都會有一個小格子在動,可能是插畫也可能是影片片段,容易走神的人這下也會變得專注起來。
▲線上版雜誌《POPEYE WEB》主頁. 圖片來自:POPEYE
▲ 圖文散排的線上版雜誌內容. 圖片來自:Fashionsnap
從推崇美國西海岸年輕人生活方式,到東海岸常青藤風格的報道;從只做男孩穿搭的時尚雜誌,到無性別界限、全方位生活方式和城市文化指南;從專注紙質媒體的創作,到接軌時代的線上版雜誌釋出,《POPEYE》在一直破局。
即便是過往自己畫下的條條框框也敢於衝破,這樣的紙質雜誌怎麼會成為黃昏呢?不如讓我們繼續期待《POPEYE》今後帶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