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以來,全市防疫人員顧不上家庭,不分白天黑夜,持續戰鬥在疫情防控前線,包括我身邊的一些同事,一直沒有休息。”今天舉行的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上,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的一席話讓不少人哽咽了。
眼下,一支逾3000人的流調隊伍,正堅守在上海防疫的最前線。他們或埋首於電話前,或穿梭於街道中,兩年來,從未休息過一天,在一次次的“出發”與“到達”中與病毒賽跑。
那一盞盞徹夜未滅的燈便是他們堅定的承諾,在與奧密克戎變異株的較量中,為這座城市築起一道公共衛生安全防線。
關鍵時刻,每個人都是可以上一線的“兵”
接到流調電話,你的感受是什麼?緊張、害怕還是慌亂?你還有沒有好奇,電話的那頭是誰?對方又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在給你打電話?
3月初,上海市疾控中心根據疫情進展,及時增補流調人員,從各處所抽調175名專業人員開展流調和資訊稽核報送工作。疫情面前,疾控部門各單位作為一個整體開始作戰,隊員們經培訓後快速上崗,加班加點地承擔起流調的重任。關鍵時刻,每個人都成了可以上一線的“兵”。
“任務是‘接單’,流調叫“開盲盒”,如果凌晨1點能“結單”那就是一天最幸福的事。”3月2日,在市疾控中心資訊所生命統計科工作的虞慧婷加入了流調隊伍,這半個月來,她始終堅守在戰“疫”一線。身為流調隊第10組組長的虞慧婷還有一個別稱“鎖門人”,原來每天不管她的組員何時完成工作,她都會固定鎖門,最後一個離開辦公室。
回憶近段時間的工作,虞慧婷說,加入流調隊伍的第一天最“驚險”。那天,還是“流調小白”的她接到一例涉及多個省市的流調“大單”,密接者是一名維修工,每天要走訪好幾戶僱主家,還有外省市出差軌跡,接觸人員眾多。
“我告訴自己別慌,沉著冷靜!”深吸一口氣,虞慧婷撥通了對方的電話,順著對方的口述回憶、通話記錄、支付資訊等,她成功覆盤密接者近日來的行動軌跡。翌日凌晨1點,虞慧婷理出了第一份排摸人員名單發給相關部門儘快落實;凌晨4點,她完成了長達十幾頁的流調報告。
連日來,高強度的工作讓虞慧婷的嗓子變得沙啞,但所有的勞累在聽到一句“你們辛苦了”之後煙消雲散,“大家都在為守好這座城而努力著,我們一起加油!”
感動常在,流調工作得到越來越多市民支援
對於與病毒賽跑的“流調人”而言,什麼最難?在嘉定區疾控中心防疫消毒科主管醫師龔剛看來,流調中最花時間、最耗精力、最難的環節便是啟發流調物件。“想不起來”,是龔剛和同事在流調過程中得到最多的答案。
為了幫助流調物件回憶起那些“消失”的片段,流調隊員們常常選擇用最“笨”的方法,比如“守株待兔”——把對方出門必經之路的監控從早到晚看一遍。或是“掃街”——根據對方的記憶,將可能經過的店重走一遍,拍照記錄、以便辨認。
凌晨,剛“掃完街”的龔剛又接到一通電話,排查某位核酸檢測異常人員的密接者。流調顯示,該流調物件近期在某個商場餐廳打工,每天工作時長約4小時。餐廳,對於許多流調人而言是令人頭疼的兩個字。
“一般來說,食客都不戴口罩、停留時間長、易與服務人員接觸,在餐廳中往往處於一個無防護的狀態。”放下電話,龔剛立即帶隊趕赴現場,調取公共影片畫面,隨後的幾小時裡,他們一直緊盯螢幕,一幀幀畫面反覆琢磨,判定密接者。
“幾百個畫面就在你眼前晃,有時關鍵鏡頭一晃而過。我們必須把每一個關鍵鏡頭和時間點、地點、人物都串聯起來,同時還要判斷是否有次密接者出現。”龔剛說,流調人對時間特別敏感,從某種程度上說,我們和民警一樣也是在“破案”,抽絲剝繭,拼湊記憶“畫像”。
令龔剛感動是,流調工作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支援。一次去商鋪做流調,需要調取某個時間段所有人員名單,涉及500多張消費記錄,商家耐心地一張一張截圖,沒有絲毫抱怨;還有一次在說明來意後,商家直接告訴龔剛,“我把店裡的監控賬號給你們,你們直接登入檢視!”
形成合力,防疫事關每一個你我他
在流調隊伍中,還有這樣一群“90後”,初出茅廬的他們肩膀上擔起了繁重的工作。
“不親自做一份流調,無法想象,做一份流調報告多‘熬人’。長時間戴耳機,塞得耳朵生疼。一個流調做完,喉嚨一準冒煙,比對行程和支付記錄也是一件讓人眼冒金星的工作”市疾控中心團委書記侯雪波如是說。身為“90後”的她,於3月5日加入流調隊伍,一邊盡職團委工作,一邊從事流調工作到深夜。
對於流調人員而言,流調物件到過的每個地方,遇見的每個人都不能遺漏,每一分每一秒做了什麼,都不能有空檔,行動軌跡必須形成閉環,病毒才沒有可趁之機。
基於此,在採訪時,不少流調人員也向記者道出心願:市民儘可能留下14天內有關自己行動軌跡、消費記錄、接觸人群的佐證。被調查時,能夠清楚描述時間、地點、人物等關鍵資訊。如此,可以加快流調速度,與病毒搶時間。
“抗疫的力量來自社會的方方面面,防疫是每個人的事,需要身處上海的每一個你我他與病毒賽跑。”龔剛說,非必要聚集,外出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尤其是進入公共場所或密閉空間,一定要規範標準地戴好口罩。他也希望,接到流調電話的市民非必要不要佔用流調線路,頻繁來電請流調人員解釋防疫政策、商量防控措施。“流調線路十分珍貴,希望把它留給我們流調隊員,不要讓它變成‘熱線’。”龔剛說。
作者:李晨琰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樊麗萍 唐聞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