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通麥三橋看今昔:昔日“天險”成腳下通途

中新網客戶端林芝8月5日電(彭寧鈴)雲蒸霧繞、綠野葳蕤。在西藏林芝市波密縣易貢藏布江上,三座大橋並列橫跨,昔日的“通麥天險”已是腳下通途。

近日,“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網路主題活動媒體團一行來到西藏林芝市波密縣。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通麥三橋看今昔:昔日“天險”成腳下通途

遊人在通麥特大橋拍照打卡。彭寧鈴 攝

當車輛駛上通麥特大橋,可以看到橋上“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幾個大字,橋邊觀景臺豎立的路牌上同時寫著“318此生必駕”。遊客們紛紛下車拍照打卡,附近商鋪林立,不少小販在路邊販賣珠串和項鍊。

據介紹,從通麥小集鎮到排龍路段,是依山開鑿壘土形成的山腰小平臺,由於附近土質疏鬆、遍佈雪山河流,路基鬆軟,道路難行,加上泥石流、洪水災害頻發,該路段極易塌方。因此,這段路成為整個川藏線上最驚險的一段,被人們稱為“通麥天險”。

而橫貫江面的通麥大橋,正是這段“天險”上的“咽喉工程”。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通麥三橋看今昔:昔日“天險”成腳下通途

險山急流中的兩座橋。彭寧鈴 攝

三座不同時期的大橋橫亙江面,見證了西藏的交通變化和發展。

其中,第一座通麥大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是人民解放軍在一面進軍一面築路的背景下修建。2000年4月,西藏林芝市波密縣易貢鄉發生了特大山體滑坡,在易貢湖水潰壩暴洩後,通麥大橋被沖毀。

而與它並肩而立的通麥懸索大橋,是為儘快打通G318運輸線而建,於2001年1月1日正式通車。

由於懸索橋只為臨時保通橋,其設計使用年限僅為8年。2005年,因使用年限與車輛增多,該橋承載能力下降,改為單面單車通行。此後,懸索橋也幾次經歷了垮塌與鋼架結構錯位。如今所看到的懸索橋,已是2013年垮塌後修復的模樣,其橋板由最早的木板改鋪成鋼板。

現在,這兩座橋都已完成使命,不再通行機動車輛,2015年12月正式通車的通麥特大橋接過接力棒。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通麥三橋看今昔:昔日“天險”成腳下通途

通麥特大橋。彭寧鈴 攝

據瞭解,通麥特大橋橋長256米,寬12米,主塔高59.5米,中心橋面高出江面60米,為單塔單跨鋼桁梁懸索橋。

其橋樑設計汽車荷載等級採用公路-Ⅱ級,設計速度40公里/小時,橋寬12米,設計基準使用年限100年。

過去,從通麥小集鎮到排龍一段,總共大約14公里,常常要走幾個小時。現在,人們在“通麥天險”路上花費的時間明顯縮短,安全也得到極大保障。

當天險變通途,“川藏難,難於上青天”已成為歷史。(完)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980 字。

轉載請註明: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通麥三橋看今昔:昔日“天險”成腳下通途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