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一件新事物的發生,與傳統認知的反差越大,背後所代表的東西就越多。

比如,特斯拉不斷鞏固著自己的市值增長,最終穩居全球市值最高車企,壓著寶馬、賓士、豐田等等,背後所顯示的是對投資領域對市場趨勢的新認知。

而當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的訊息一出,同樣暴露出極大的反差。日本,一直以來被譽為最排外的汽車市場,銷量前10位全為日本本土車企,BBA能在韓國市場啃下份額,但只能在日本市場被邊緣化。不過,相比而言,比亞迪當下的境遇不錯,在日本電動大巴領域市佔率超過70%,而且和豐田進行了深度技術合作。然而,就在比亞迪進軍日本的背後,顯然除了出海之外,還有著別的思考。

銷售目標17輛/月/店,比亞迪的重心不是銷量?

和歐美市場一樣,當下的日本汽車市場,處於銷量低谷,2021年總計444.8萬輛,連續第二年低於500萬輛,同時2019年、2020年、2021年三年一直在連續下滑,現處於10年來最低水平。

不過,變的是銷量數字,不變的是“進口車禁地”“新能源車禁地”這兩大稱號。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進口車禁地,日本汽車進口協會(JAIA)在2022年1月11日公佈了2021年進口車銷量(日本車企生產的汽車除外)為25.975萬輛,同比增長1.4%。佔整體市佔率約5.8%,在每個月的統計表裡,只能被歸為others。而且在日本進口車市場裡,主要以大眾、賓士、寶馬三家所佔據,美系及歐系其他品牌,早已淡出。

新能源車禁地,比進口車的境遇更慘。2021年日本新能源汽車銷量4.52萬輛,市佔率1%,和2015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的認可度差不多。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所以,這是一個即不歡迎海外品牌,也不歡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

但,在比亞迪公佈進軍日本的官方表述上,我們能找到一些反差點,其表述是,“將攜手本土優秀的經銷商和合作夥伴,逐步建立完善的銷售和服務體系,為日本消費者帶來更加綠色環保的出行方式和更好的服務體驗。”

話術背後,大體上是比亞迪要從頭開始耕耘這片新能源汽車荒原。其所說的合作伙伴,即包括技術上深度合作的豐田,也包括電動巴士領域的投資人,建立銷售和服務體系,則直指充電、維修、電池等方面的體系建設。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根據Zenrin的資料,日本2021年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量,從3.3萬根下降至2.9萬根。同時,已有數百個充電樁被閒置,越來越多的充電樁因為8年的平均使用壽命即將到期,已經被停用。這個數字,只相當於北京市2019年充電樁數量的14.5%,而日本面積(37.8萬平方公里)是北京市面積(16410平方公里)的23倍。很顯然,給汽車充電這種事兒,在如今的日本,體驗會很痛苦。

當然,只要資金到位,藉由比亞迪在中國市場裡的運營經驗,補能網路、售後網路都不是什麼難事。真正值得剖析的,是它的銷售網路計劃。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比亞迪的日本市場銷量目標是,2025年開始,實現2萬臺/年;

比亞迪的日本市場銷售網路目標是,2025年開始,在日本全國開設100多家專賣店;

換算一下,這直接透露出比亞迪初期想在日本市場的重心計劃,至少初期並不是賣車、市佔率或者快速盈利。1個月只要賣出1700輛車,平均每家專賣店1個月只要賣出17輛車,平均2天賣一輛車,這放在任何市場裡,幾乎都是一件不怎麼賺錢的事兒。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不過,也有日媒和日本汽車消費者給出了其他的觀點,如,比亞迪能產生鯰魚效應,讓不想快速轉型的日本汽車行業,開始感受到壓力,實現主觀意願和動作上的調整;以及,豐田能夠藉此進一步吞下市場份額(當下已經很高,為44%左右),用與自己深度合作的比亞迪,牢牢的把控日本汽車市場,畢竟本田、日產等,還沉迷在燃油車、混合動力的溫柔鄉。

二者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不過最終的結果如何,短期內是不可預測的。畢竟,全世界的碳中和目標,因為多變的全球格局,在反覆橫跳。日本在G7公報上嘗試抹掉禁燃的相關話術,是眼前剛發生的事。

縱觀130年汽車歷史,“洗掉逆向研發標籤”,才是深層任務

汽車,從西歐誕生,並崛起。隨著福特大規模發展流水線,進入第二階段。後有因為豐田的精益生產、精益製造等,進入第三階段。

這之中,如同晶片產業一樣,具有先發優勢。後發者想要完成全球化,就必須要經歷先發者的嚴苛檢驗、考察,甚至是不斷的挑刺兒。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豐田的發展歷程,就是這樣。1935年,豐田A1轎車、豐田G1卡車誕生,底盤與動力,是深度逆向雪佛蘭Victoria的產物。後續,太平洋戰爭爆發,豐田的逆向車型也逐步變成了沃爾沃PV60、大眾甲殼蟲,並在二戰結束後,又一次以美國車型為主要逆向車型。

初期以模仿為主,中期快速完成技術突破,後期實現技術創新,建立市場優勢。最終,20世紀80年代,日本站上了全球汽車工業的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募資進行了歷時5年的研究,參觀走訪超90家制造工廠,形成116篇研究報告,寫出《改變世界的機器》,讓全球車企開始被豐田模式所改變。

製造技術創新,之後是動力、變速箱、材料等領域的全面創新,除了為人所知且如今大熱的油電混動之外,愛信精機、電裝等子公司的技術推進,也直接改變了美國消費者認知。再疊加上幾次全球石油危機的DeBuff,日系車的經濟性得到有效證明,最終跨過了“美系車Vs日系車”的修昔底德陷阱。

本田、日產、現代、起亞,這些從上世界80-90年代開始,在全球完成崛起的車企,基本上都是豐田的路線。先在本土市場拿下夯實份額,之後在歐洲、美國汽車工業制定的規則之下,完成技術超越,最終跨過原有限制。

所以,擺在比亞迪眼前的機會點就是,已經在中國本土市場裡取得了新能源銷量基盤的穩定,接下來,要尋求在全球舞臺上和大眾、豐田、本田、特斯拉等,進行對壘。至於為何切入日本,背後還有玄機。

直衝歐美?幾乎不可能,但衝日本,有可能

幾年前,國家層面開始鼓勵車企出海,尤其是手裡有技術優勢的新勢力出海。截止目前,成功登陸美國市場的車企為0,原本,恆大有機會在和賈躍亭FF的爭鬥中率先登陸,但一道301法案,直接讓FF成為美資核心技術,無法被收購。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歐洲市場,登陸的門檻比美國稍微低一些,但取得實際銷量,或者有初期較好市場反饋的,也為0。帶著中國血統的車型,2021年銷量最高的為混血的極星2,數字1.47萬臺,第二為被上汽收購的英國品牌MG名爵ZS,第三名是2020年已進入歐洲的愛馳U5,銷量1676輛,第四為比亞迪唐EV,銷量1069輛,第五為小鵬,但3款車型總銷量只有474臺,第六為蔚來,蔚來ES8一款車銷量為200輛。

從數字上看,中國車出海歐美的境遇都不好。尤其是歐洲市場的純電動車型滲透率已經接近20%,但在明顯增量的市場裡,不帶有歐洲血統的中國車並不能佔到什麼便宜。

你我面前有一個不爭的事實,因為發力速度較晚,且始終在燃油車時代處於追趕者位置,中國汽車工業在海外消費群體心中存在認知不足現象。甚至,因為眾泰皮尺部、陸風近幾年的一系列騷操作,蒙上了不少負面形象,比如保時捷CEO在眾泰展臺上尷尬的撇著嘴,比如路虎成功在訴訟上贏了陸風。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簡言之,當前的中國車企出海,只是表層上的出海,即符合當地對汽車技術的基礎法律法規要求,進行引入。但,實際上除非有著極強的技術創新,很難短時間內改變消費者認知。

甚至是,在日本市場,即便有著極強技術能力的特斯拉也一樣沒法開啟銷路。2021年,其全球市場交付量93.6萬臺,但在日本市場,全年只賣出了5200輛車。這背後,不僅是因為使用場景不便利(充電設施不完備、維修保養不方便),更因為,消費大環境話語權牢牢被本土車企所把控。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混動才是最優方案,成熟技術更安全,使用大量貴金屬和稀有元素做電動車可能並不環保”,這些論調,一樣是日本汽車市場裡消費者被日常灌輸的理念。環境,造就消費者意識,換言之,如果原有的巨頭在宣傳層面不給電動車機會的話,電動車很難站住腳跟。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不過,這次不同。因為比亞迪和日本最強車企豐田有合作,且從很多細節上看,是豐田主動尋求進行合作。如,2019年6月被爆出的內部會議資料中,PPT照片寫著Project Dreams,豐田logo上方寫著Drive your dreams字樣,眾多元素都在迎合比亞迪。另外,2019年豐田官網所釋出的訊息來看,後續推出的一眾車輛將使用豐田品牌商標,這一定意義上能理解為豐田主動尋求合作。另外,在2019年11月雙方達成協議後,比亞迪廉玉波在當時所說的一句話, “期待透過此次合作,實現比亞迪在‘純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力’‘研發能力’等方面與豐田在‘品質’‘安全’等方面強強聯合,並根據市場的需要儘快推出受消費者喜愛的純電動車。”也預示著,電動技術層面的主導更多由比亞迪完成。

所以,當先發強勢企業,在某一市場給到了自己的合作伙伴機會時,比亞迪所面對的局,自然是要比進口車、特斯拉在日本市場更好。

寫在最後:

除了上述的一切之外,關於比亞迪、中國汽車的想象空間還有很多很多。

儘管,直接進入美國市場舉步維艱,真正在歐洲市場站穩比較困難,但,如果找到一個合適跳板,進行能力驗證,甚至是帶上豐田的車標進入北美市場,那很有可能敲開海外市場的大門。

同時,從近幾年各大車企的新佈局來看,你我還會發現,頭部企業們都在做大量新儲備,尋求打破傳統的限制。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比如吉利,向韓國雷諾注資,嘗試韓國市場的同時,也在謀求借由韓國這個跳板進入美國市場;以及,其收購Lotus,和沃爾沃創造新品牌極星,和沃爾沃創新新品牌領克等,當下已經初步在歐洲市場收穫銷量。儘管國際關係上,有著一眾壓力,但其的推進決心還是在的,沒有隻想著在本土市場內卷下去。

當下的比亞迪,其實也是如此,從技術上的淺層合規,再到海外消費者認知裡的深度合規,以及與頭部車企的合作與捆綁。一旦其能夠在日本市場裡得到好評,那就會慢慢改變海外消費者的既有印象了,中國車已經早非當年,有了相應的真本事。

當然了,前路上的挑戰也有很多,比亞迪的銷量目標與計劃不大,體現著自己的謹慎。但,一旦日本市場站住了,那接下來的歐美市場突圍,也就有戲了。還會側面對中國品牌在海外的整體認知改變,帶來新印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023 字。

轉載請註明: 比亞迪進軍日本市場,意在洗掉中國車只會山寨的標籤?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