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典型】何朝林:拄著單拐奔富路
何朝林在雞舍餵養小雞仔
身殘志堅,不屈不撓,靠勤勞走上了脫貧致富路。陝西省城固縣五堵鎮宗灣社群村民何朝林就是這樣一位“脫貧民星”。10月16日,在漢中市脫貧攻堅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蹟報告會上,何朝林作為“勵志脫貧民星”受到表彰。
稚嫩肩膀挑起家庭重擔
何朝林1973年出生於宗灣社群一戶貧苦農民家庭,3歲那年,一場火災導致他半邊身子嚴重燒傷,不得不實施截肢手術,使他永遠失去了左腿。此後的日子如同夢魘,家裡承包了10多畝土地,父母要耕作,顧不得照料他,他就飽一頓飢一頓的。有時候,父母把他帶到田坎上,讓他獨自一人躺臥在地。
小小的何朝林不甘命運的擺弄,9歲那年,渴望上學的他,咬咬牙,在柺杖的支撐下站了起來,在別人異樣的眼光下走向了村辦學校,開始讀書學習。18歲那年,初中畢業後本想繼續上學讀書的他,由於家裡實在拿不出錢交學費,無奈地告別了校園。
回家後的何朝林只得跟隨父母務農,起早貪黑在責任田裡拼死拼活地幹。一年到頭,除了勉勉強強能填飽肚子外,沒有一點節餘,全家生活過得很拮据。
何朝林意識到單一的種糧食不是辦法,於是,他萌生了種植中藥材和經濟作物的念頭。隨後,他說服父母把家裡4畝多土地調整出來,借錢買種子,種上了元胡、烏藥、生薑等中藥材和經濟作物。全家人把這當作致富的希望,澆水、培土、施肥,含辛茹苦。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收穫元胡1600斤、烏藥1500斤,加上其他經濟作物年收入達10000多元。然而,窮坑難填,窮家難富,一家人的生活仍然未能擺脫貧困。
何朝林在餵養自己散養的烏雞
自強不息踏上創業之路
2015底,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何朝林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社群幹部、駐村第一書記、幫扶幹部紛紛到家走訪,鼓勵他自勵自強發展產業擺脫貧困。一句句暖心的話語,一雙雙期盼的眼神給了他無盡的力量,他決心用自已的行動來實現脫貧致富夢。
宗灣社群地處城固南部山區,畜禽養殖和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何朝林根據自家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走庭院立體種養之路。他靠當地信用社提供的50000元小額貼息扶貧貸款起家,對自家閒置10多年的三間陳舊老宅進行了改造,建成了養殖場,養上烏雞、本地土雞等。同時,他把致富的眼光瞄向了門前的那5畝土地,又流轉本組村民的6畝土地,種上生長期短、見效快的元胡、烏藥、生薑等中藥材和經濟作物。冬閒時間,他就領上家人,帶上鐵鍬、鐵鏟、砍柴刀等工具登上屋後那片荒山,將雜灌林、荒草、荊棘清除掉,修通了四通八達的盤山道,開挖出一畦畦梯田,在裡面種上茶籽,栽植上厚朴樹苗。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為了開發屋後那片荒山,他把遠處的優質黃土,一鏟一鏟的移動到土壤瘠薄的麻骨石坡。這樣高強度的勞動,對於只有一條腿的何朝林來說,需要付出百倍的汗水。他的腋窩被拐杖磨出了血,蝕骨鑽心般地痛……
一份汗水一份收穫。如今,山角邊的老宅裡,那一隻只散養的土雞,高飛低跑,叫聲此起彼伏,熱鬧非凡;門前那片田園裡,種植的中藥材和蔬菜蘊含著醉人的希望;屋後那片荒坡上,山道盤旋、梯田層層,茶園、厚朴園中茶樹、厚朴樹長勢喜人。
2019年底,何朝林順利地脫貧摘帽,告別了貧窮。但他沒有停步,今年種植元胡、烏藥、生薑等經濟作物達6畝,養雞1500多隻、出欄1000只,加上4畝茶園和5畝厚朴林的收入,今年家庭純收入可達到50000多元。
何朝林和妻子一起為種植的中藥材除草
回報鄉親搭建脫貧橋樑
何朝林脫貧後,沒有忘記鄉親們。他經常走東家、進西家,傳授種養經驗,為村民脫貧致富鋪路搭橋。在他的帶動指導下,村民們爭先恐後發展種養產業。50歲的杜興貴,全家3口人中其中2人殘疾,貧窮一直伴隨老杜多年。今年經何朝林指點後,創辦了養殖場,養殖烏雞150只、肉牛2頭,還種植中藥材等,今年收入達到20000多元。一直以打工為生的貧困戶向東,在何朝林的幫助指導下,辭去外面的工作,2017年返鄉養牛養雞種藥材,走立體種養之路,每年收入都在50000多元,2019年成功實現脫貧摘帽。
一個拄著柺杖的農村殘疾人,建檔立卡貧困戶,用自己的辛勞和汗水換來了致富果。何朝林自勵自強的精神,艱苦創業的事蹟成為群眾學習的榜樣,也激勵著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幹完農活,何朝林和妻子一起走在回家的山路上
往期精選
【來源:漢中脫貧攻堅】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