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脅迫外交”的慣用伎倆,是美國藉助經濟、軍事等優勢地位,逼迫他國服從美方要求、改變行為模式,目的是透過不正當手段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維持霸權地位
不久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涉華政策演講,渲染“中國威脅”,抹黑中國內外政策,再次將“脅迫外交”的帽子扣到中國頭上。然而,最適合戴“脅迫外交”這頂帽子的正是美國。多年來,從武力威脅到政治孤立,從經濟制裁到技術封鎖,為實現一己私利,美國明火執仗、肆意霸凌,用行動向世界演繹了什麼是“脅迫外交”。
美國是“脅迫外交”的始作俑者,“脅迫外交”的發明權、專利權、智慧財產權,都非美國莫屬。美式“脅迫外交”的慣用伎倆,是美國藉助經濟、軍事等優勢地位,逼迫他國服從美方要求、改變行為模式,目的是透過不正當手段實現自身戰略目標,維持霸權地位。美國政府早已公然進行“脅迫外交”,甚至引以為豪。他們將1994年迫使海地軍政府下臺譽為“美國脅迫外交的範例”,還在2003年把追加軍費中的約303億美元明確列支為開展“脅迫外交”。
作為“脅迫外交”的集大成者,美國脅迫的物件不分大小,不分遠近,甚至不分敵友,國際社會深受其害。美國對古巴實行的封鎖和制裁長達半個多世紀,對伊朗的制裁也已長達40多年。委內瑞拉、敘利亞等國也長期受到美國製裁。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國非但沒有停止對這些國家的制裁,反而進一步加碼,使這些國家的經濟狀況和醫療條件雪上加霜。美國對歐盟、日本等所謂盟友“捅刀”也屢見不鮮,毫不手軟。從“敲邊鼓”到露骨施壓,美國逼迫盟友協調立場、服務美方利益的手法多種多樣。“德國之聲”評論員芭芭拉·韋澤爾表示,為維持歐美盟友關係,歐洲各國要付出高昂的政治代價。
在國際事務中,美國一貫將國內法凌駕於國際法之上,濫施非法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對國際規則採取合則用、不合則棄的態度。美國為維護自身霸權,拉“小圈子”搞集團政治,挑動地區陣營對立,脅迫他國和國際組織“選邊站隊”。從美歐對話到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從“四邊機制”到“五眼聯盟”,美國打著各種“夥伴”旗號,乾的卻是製造分裂、挑動對抗、損人利己的勾當。美國用早已過時的冷戰思維衝擊區域合作架構,嚴重破壞地區繁榮穩定。
為保護自身商業利益而惡意打壓競爭對手,美國在經濟方面脅迫他國的案例也不勝列舉。除了揮舞“制裁大棒”,美國對多國隨意挑起“貿易戰”,濫用國家安全名義肆意打壓別國高科技企業。法國阿爾斯通、瑞典愛立信、德國西門子和中國華為等企業都曾遭受過美國的霸凌手法。美國所標榜的市場競爭原則和國際經貿規則,只在於美有利時才會被美國遵守。美國政客嘴裡說的是公平競爭、自由貿易,心裡信奉的是“美國優先”,手上揮舞的是“脅迫大棒”。
在對待國際組織方面,美國同樣大搞威脅訛詐那一套,以政治私利為先,毀約退群、反覆無常。長期以來,美國視聯合國講臺為私地,屢屢向眾多會員國施威;為了掩蓋疫情失控之責,對世衛組織屢加刁難;在全球抗疫關鍵時刻斷供退群,嚴重威脅全球公共衛生安全……
究竟誰在脅迫全世界、誰是全球和平穩定的破壞者,國際社會早就看得清清楚楚。企圖透過在全球到處脅迫、制裁、霸凌,把他國搞垮、把世界搞亂,終會傷及自身。美國搞“脅迫外交”的老毛病該根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