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老黨員24年守望“精神家園”

84歲老黨員24年守望“精神家園”

84歲老黨員24年守望“精神家園”

84歲老黨員24年守望“精神家園”

“你24年來堅持不懈服務廣大群眾,為群眾做了件大好事,我代表成都市民真心感謝你!”

“沒啥,沒啥,作為一名老黨員志願者,這是我應該做的;我只做了一點平凡事,黨和政府卻給了我那麼多榮譽,我會繼續服務好群眾的!”

這是今年1月8日,成都市副市長劉筱柳慰問“四川好人”、“成都市文明市民”、成都市青白江化工路社群“馨化老黨員工作室志願者”張洪恩,與這位有著22年黨齡,84歲老黨員的一番對話。

在成都市青白江區,特別是川化地區說起張洪恩,可謂“名人一枚”。原因簡單:24年堅持辦報欄,宣傳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同時他又是“華西律師事務所”知名律師。

24年來,張洪恩風雨無阻如一日。如今的他帶領著社群志願者們創辦的“化工路社群閱報欄”,在青白江成為了一道“靚麗而獨特的風景線”;他更被人們稱為“精神家園的守望者!”

這些年來,張洪恩不斷接受中央電視臺,及省、市、區各級各類媒體的採訪,而這都源於他創辦的“化工路社群閱報欄”,及24年鐵肩擔道義,免費為人們提供法律諮詢援助,為困難百姓“打官司”善行義舉。

張洪恩積極參加社群發展治理工作,成為了一名“老黨員志願者”,擔任起了化工路社群“僑家港灣—馨化老黨員工作室”法律調解員,負責法律諮詢、調解糾紛;

化工路社群發展治理重點打造“點位”——“化工路社群閱報欄”,是張洪恩現在每天工作的“重頭戲”。為此,他清晨 8點便和同伴老黃將勾畫好閱讀重點的報板“上欄”,以便居民朋友及時閱讀,讓大家“足不出社群,可知天下事”。同時,這一“地標”也成為青白江區城鄉社群發展治理學習參觀和取經必到的“點位”。

張洪恩說,當好一名“志願者”不但要有實際行動,更需“理論”指導。近年來,張洪恩積極配合宣傳省精神文明辦主辦的《志願者報》,每次認真勾畫重點,做好導讀服務,使這張報紙成為了“化工路社群閱報欄”吸引廣大讀者的一個“亮點”,更成為了社群幾百名志願者的引路人。

“社群變化大,報欄日日新。”張洪恩總能根據形勢變化,“唱響愛國主旋律,傳遞社會正能量!”把“愛黨、愛國、愛社群”變為最具體的行動;他積極社群宣傳好人好事新風尚,讓“社群榜樣”走進社群,為社群的發展治理默默地奉獻。

24年鐵肩擔道義 為群眾撐起法律“保護傘”!

歲月如歌,匆匆流過。今年已經84歲的張洪恩1996年7月從我國特大化工企業——川化集團法律顧問崗位光榮退休,按照常理來說他本來可以在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可“閒不住”的他看到一些人因為不知法,不能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吃虧,更有一些人由於不學法,不懂法,不守法,走上了犯罪道路……

此時,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他彷彿感到了自己肩上的責任和使命。於是,他毅然決定發揮自己的“餘熱”,以專業知識為廣大百姓服務,不久後,當時的“張洪恩報欄”開張了。

出乎老張預料的是這個“攤攤”一搞起來每天像“磁石”吸引來了大量群眾,看報的,諮詢法律方面知識的源源不絕。而老張對慕名而來的求助者,總是認真詢問,耐心解答。對經濟困難“打官司”者更是分文不收還隨叫隨到。受助者老唐這樣告訴記者:“張律師是個大好人,對人熱情、耿直,他有一副熱心腸!”“喂,張律師,今天下午有空嗎?我想來找你諮詢一下勞動糾紛方面的事情……”

2015年11月的一天,正在忙碌的張洪恩就接到這樣一個電話。原來這位來訪者在一家公司幹了一年多,沒有籤合同也沒買社保,現在老闆要辭退他,還有扣發他兩個月的工資,他是想來找老張諮詢。下午張洪恩熱情接待並告訴他,回去找公司開個不再被用工證明,拿到這個就可以找勞動仲裁機構仲裁,“如果對方不開證明,就報警找派出所,派出所有筆錄就有證據”。而像老唐這樣的免費諮詢電話,老張24年來每天都要接到許多……

特別是“李德全的故事”張洪恩記憶深刻。張洪恩口中的李德全是在他退休不久之後接手的一起工傷糾紛中的當事人。當時李德全因為在鋼絲繩廠上崗操作時,不幸被機器絞斷左手三個手指頭,送去醫院治療後,醫院建議李德全轉院到十幾公里外的陸軍醫院去治療,但是廠家卻不願意多花這份錢,遲遲不肯給李德全轉院治療。面對廠家的不作為,李德全有苦無處去訴說,後來在別人的建議下找到張洪恩,希望能夠給自己提供法律援助。張洪恩聽完李德全的哭訴後立即向區勞動局有關部門彙報反映,在區勞動局的調解下,廠家同意將李德全轉至47醫院做截指修補治療。為了能夠使李德全的問題得到完全解決,張洪恩和律師事務所的同仁自掏腰包調查取證,四次下鄉去調查瞭解李德全的家庭情況,透過走訪當地群眾,瞭解到李德全一家五口人,有四人是生病或殘疾,李德全也是當地的特困戶,需要靠政府救濟,家裡的經濟十分困難,張洪恩將自己瞭解到的情況向區勞動局彙報,在歷時11個月的不懈努力後,拖了一年之久的傷殘鑑定書才有了結果——李德全被評定為七級傷殘,廠家一次性償付給李德全傷殘補助金,李德全也終於等到了這筆“來之不易”的賠償金。

“那時候真的好慘,現在他的條件好很多了,還經常來看我。”回憶時感嘆道。

24年不忘初心,堅守“精神家園”!

川化,曾經的全國特大型化工骨幹企業,僅退休職工就多達7000餘人,“張洪恩報欄”的創辦無疑給眾多的退休職工提供了一個“看新聞,知天下”的好去處,更成為他們日後的“精神家園”。

每天“張洪恩報欄”張貼著《人民日報》《四川日報》《成都日報》《法制日報》《新青白江報》等近20種報刊,免費讓廣大群眾看閱。從每天早晨7、8點鐘到晚上天黑,總會有幾十個“報痴”靜靜地佇立在在報欄前,或看或記,有的一看就是幾個小時,在青白江形成了一道“靚麗而獨特的風景線”。

說道老張辦“報欄”,還真可講述一段“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記者採訪張洪恩,說起辦“報欄”的由來,他一下來了精神:1996年7月15日,老張按政策光榮地領到了退休證。雖說“光榮”但他還是有些許失落。原來在川化法律事務室工作的他考慮退休幹什麼?今後怎麼辦?這成為老張面對的問題。一時間他拼命用看書報這個自己唯一的嗜好打發時間,可就是看書看報老張也與別人不同,總喜愛在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地方用紅筆圈點一番。那天,在這不經意的圈圈點點中激發了老張的一個念頭:何不利用這些“剩餘價值”幫助他人,為那些想看報而無力訂閱的人呢?於是說幹就幹,他找來幾塊大木板,釘好展板,貼上圈點後的報紙,撐起了“報欄”。開始許多路過此地的人們會不由自主在這裡逗留一會兒看看報紙,後來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基本固定的群體,這是老張始料未及的,受到大家的肯定後,老張的幹勁更大了,這以後來看報的人越來越多,以至於產生了“人多報少”擁擠的矛盾。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的川化黨委知曉這一情況後,認為老張這一舉動是“助人為樂,奉獻愛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應於積極支援。隨即專門給老張劃出一塊地方,用來擺放展板,這使“張洪恩報欄”由原來的十幾平米變成如今的幾十平方米;特別是近年來。報欄所在的大彎街道街道化工路社群更是加大支援力度,報欄也由過去的木質結構“鳥槍換炮”成如今的鋼塑結構,說到這些老張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化工路社群閱報欄”影響擴大後,張洪恩的更加忙碌了:他每天要進行緊張的接報、分類、閱報、張貼、展板等工作,精心為讀者們準備“精神食糧”,當好社群群眾的“導讀員”。

“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但報欄一定要辦,沒有她,我的精神就會垮,活著還有啥子意思?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永遠不忘黨的恩情,要為社會貢獻餘熱……”老張這樣告訴記者。

張洪恩的老伴談起他辦“報欄”揶揄道:“他這個人就是這個樣子,‘犟拐拐’,認準了的事非做到底不可!”

就這樣,張洪恩從1996年到現在24年,在老伴的理解和的大力支援下,每年自掏腰包近萬元元訂閱十幾種報紙報刊,免費為大家提供閱讀。24年來,累計貼報24餘萬張;閱讀人次24餘萬人(次);24年來,他天天貼報更新報欄內容,節假日從未休息過,更不敢出遠門;24年來,張洪恩這個“精神家園的守望者”,默默地奉獻著愛心,豐富著人生!

“張洪恩報欄”給老張晚年帶來了快樂和豐富的人生,同時更給他帶來了榮譽和“名氣”:這些年來,他先後榮獲“四川好人”、“成都市文明市民”、“四川省離退休幹部先進個人”、“化工路社群志願服務十大感動人物”等系列殊榮。

2011年12月1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間講述了“精神家園守望者”張洪恩——“走基層,最美中國人”的故事;不久後,成都市委機關報《成都日報》在一版顯著位置用四張照片加新聞稿形式,首期推出了“我眼中的文明市民——張洪恩”;緊接著《工人日報》《中國老年報》《四川日報》《四川電視臺》《華西都市報》《成都晚報》等全國近20多家中央、省、市、區各級各類媒體相繼宣傳報道張洪恩事蹟。

2002年2月的一天,一封紅色請柬寄到了張洪恩手裡: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日報、成都電視臺聯合舉辦的《春的約會——成都市文明市民表彰晚會》將在3月3日隆重召開。那天作為“成都市文明市民”的老張喜氣洋洋地接受成都市領導的隆重表彰和嘉獎。訊息在川化傳開後,引起強烈反響。

“我只是做了一點平凡的事,黨和政府確給我這麼大的榮譽和褒獎”。說道這些,老張還有些羞澀和惴惴不安。

24年風雨兼程 寫就最美“夕陽紅”!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2016年11月20日對於張洪恩律師來說不啻是一個非常不幸的日子,拖著病痛身體堅持工作的他,在家人的多次勸說和強制下,來到了成都軍區總醫院,經過檢查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及轉移”——即癌症。這個不幸的結果對張律師及家人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在經過短暫的悲痛後,老張以一個堅強的心告訴自己:“不懼病痛,不懼病魔,直麵人生!”同時安慰家人道:“我有信心配合醫生治療,戰勝癌症!”

“或許留下的歲月不多,那就更應該抓緊時間!”老張這樣暗自到。為了不因自己生病而影響報欄按時與廣大讀者見面,治療期間張洪恩每天一大早就坐車從青白江趕到成都軍區總醫院輸液治療,中午1點過拔下輸液針頭後,老張又馬不停蹄趕回青白江處理報欄事務;按醫療方案,老張本應該在一個療程結束後,在家裡修養,再進行下步治療,可他暗地裡違背醫囑,又偷偷返回整理報欄,接受法律諮詢和援助。近一年來,無論天晴下雨,他都雷打不動,一如既往地辛勤工作。看到這些與他搭伴工作了10多年的同事黃繼萬和家人感到十分心痛。

採訪時老張告訴記者:“創業難,守業更不易,只要自己有一口氣就做下去,完成心中的‘小目標’——實現創辦報欄25年!”

如今,張洪恩已年屆84歲且罹患癌症晚期,但仍每天抱病堅持辦報欄,默默傳遞著社會正能量……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夕陽是晚開的花,夕陽陳年的酒……多少夕陽化作一片夕陽紅。”在老張的身上,人們看到了一位“成都市文明市民”、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更看到了一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家園守望者”,24年鑄就的一道亮麗的人生風景線。

採訪結束時老張告訴記者:“只要還活著,這個報欄就要辦下去,‘小車不倒只管推’,這條人生之路我將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奉獻社會,精彩人生!”這,就是“四川好人”、“成都市文明市民”、一位“優秀老黨員志願者”——張洪恩“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崇高人生追求! (李龍)

【人物名片】

張洪恩,男,四川成都市青白江人,“四川好人”、“成都市文明市民”、“川化集團公司優秀共產黨員”、青白江區《化路工社群閱報欄》創辦者。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張洪恩24年堅持不懈如一日辦“報欄”,每年自掏腰包4000餘元辦報欄,累計貼報24餘萬張,每天為更新報欄內容,他從不敢出遠門,24年以來他創辦的報欄閱讀人數累計達24餘萬餘人(次),24年他扶危濟困,為廣大提供法律援助。

如今,84歲的他雖身患癌症,但仍抱病堅持辦報欄,默默傳遞著社會正能量。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786 字。

轉載請註明: 84歲老黨員24年守望“精神家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