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領域國際合作有哪些重點?能源行業如何實現“雙碳”目標?權威專家這樣說

今年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一年,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備受期待。本月內,中美氣候特使會晤、領導人氣候峰會先後舉行,氣候領域國際合作看點不斷。

氣候領域國際合作有哪些重點?能源行業如何實現“雙碳”目標?權威專家這樣說

4月23日,全球化智庫(CCG)在北京舉辦“氣候變化-人類共同的挑戰”圓桌研討會,邀請政商學界人士及國際 NGO 代表,就中國向碳達峰、碳中和邁進的主要挑戰,政府和企業在低碳轉型,綠色發展過程中可發揮的作用等議題展開研討。

中國需要30年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轉變,需系統性、顛覆性變革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主任柴麒敏在論壇上表示,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不僅各國政府,全世界人民都對氣候變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碳中和”成為政府和企業對應氣候變化的重要話題。按照聯合國秘書長的統計,到今年年底,約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會參與實現“碳中和”的行動中,總排放量佔到全球排放量2/3以上,經濟總量佔全球70%以上。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經有超過300家大型企業承諾碳達峰、碳中和,特別是碳中和,這為程序注入了非常多未來可合作的因素。中美兩國氣候問題特使的會議上專門提到第三方合作,實際不僅僅是兩國之間的貿易等問題,更多的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對實現碳中和)有大量的資金需求。這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本,也包括市場的開放,有更多國際的資本能夠參與到投資過程當中來。

世界資源研究所(WRI)中國首席代表方莉表示, WRI希望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中國解決可持續發展中面臨問題提供務實可靠的解決方案。WRI努力彌合從科學到政策決策,從目標到行動的兩大鴻溝。WRI目前已經從自身的運營到供應鏈上下游和供應鏈的排放的計算,有了14個行業的方法學。因為要實現碳中和,它不是一個增量的變化,是社會全系統的變革。對於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因為世界沒有國家做到過碳中和,這對所有國家來說都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並且中國問題的解決方案很能體現全球視野,中國既有發達地區,也有欠發達地區;有重工業,有輕工業;還有數字資訊工業,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也是很大。因此,中國的解決方案十分具有借鑑意義。

能源基金會低碳轉型專案主任傅莎指出了氣候變化作為全球公共物品的屬性。她表示,碳達峰碳中和對中國來說不僅僅是挑戰也是機遇。碳達峰碳中和應該聯合起來看待而不應該分開研究。碳達峰不是為了達峰而達峰,達峰的最後目的是希望以更低的成本實現碳中和。中國是全球花最短時間要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轉變的國家,需要30年時間就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轉變,歐盟上世紀90年代就實現碳達峰了,2050年實現碳中和。大量的技術迭代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其實就意味著,中國需要的不是一些建議性的變化,最重要的是實現系統性、革命性和顛覆性的變革。為了適應變革,也為了更好地抓住機遇,中國政府和企業要積極應對。中國政府要有長期的、明確的政治訊號和計劃、目標,提前準備應對,還應該引導、創造相應的市場和監管環境幫助中國企業更好的轉型。

促進新能源發展,應建立全國統一電力市場機制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全從能源電力的研究者角度出發,分享了他的想法。他認為,電力領域的碳達峰、碳中和任務很重,但並不是全部。能源電力行業在未來雙碳目標推進當中承擔的責任非常重,因為實現碳中和的核心就是控制碳排放。中國能源活動佔到碳排放88%的水平,能源活動佔比非常高,電力系統的碳排放也佔到40%的水平。電力系統佔全國碳排放1/3的比例。所以,電力系統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它還不是全部,最終推動碳中和還需要各行各業,包括工業、建築、交通、電力能源領域共同承擔這個責任,推動這個目標的實現。碳達峰之後,其他的行業還會為了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把一些電力需求轉移利到電力行業,相當於把他們的能源排放之轉移到電力行業。

據此,張全分析,用電需求的達峰可能在2030年之後。雖然碳達峰做到了,但電力增長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根據預算,電力增長到2040年才會進入到相對飽和的狀態。他指出風能和太陽能作為新能源未來要充分利用,未來電力體統還需要從發電側和使用者側上分別發力促進新能源發展。除此之外,建立全國統一的電力市場機制也至關重要。從中遠期來看,還是要構建跨能源領域碳迴圈經濟,最終不僅僅透過電力系統消納新能源,未來可以透過綠電制氫等方式,火電廠透過安裝CCUS(碳捕獲、利用和儲存技術)捕捉收集到這些二氧化碳,可以去組合,生成甲醇、甲烷,這些氣體可以作為未來的工業原料,擴大碳迴圈經濟領域,保證可持續發展。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能源首席研究員左前明認為,從能源的角度出發,應對這個挑戰要處理好四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發展與控碳的關係。控碳的問題也是發展權的問題,為了維持整個城鎮化、工業化繼續推進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能源活動需求有較大空間,處理好發展和控碳的關係格外重要。第二,安全與控碳的問題,包括經濟安全、社會安全、能源安全。第三,公平與減排的關係。從國際的角度來看,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完成工業化、城鎮化,目前已經出現人均用能、總用能逐漸下降趨勢過程,但發展中國家還需要空間去發展;從國內角度,存在區域發展之間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第四是技術和控碳的關係。不能單純地把控碳限定為不用油、氣、火電、煤炭,而是迴歸到問題的本質上,發展技術從多種渠道控碳。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劉宇鵬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199 字。

轉載請註明: 氣候領域國際合作有哪些重點?能源行業如何實現“雙碳”目標?權威專家這樣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