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得沸沸揚揚的特斯拉維權事件還在繼續發酵,儘管特斯拉提供了事發前半小時的資料,但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仍然存在很大的疑問,尤其是剎車踏板的開度資料的缺失,到底是駕駛者本身的駕駛問題還是特斯拉的剎車缺陷還難以蓋棺定論。
不過特斯拉剎車門背後也暴露了電動車的一大拷問:很多人可能還不會開電動車。特斯拉副總裁陶琳在接受採訪時還指出:“對於一些功能要加強消費者的教育,比方說和駕校、交通部門去合作。”難道開電動車還要去額外考個駕照?
答案是當然不用,但電動車和燃油車開起來確實有幾大方面的不同,今天大咖就總結了電動車幾大會影響駕駛的特點,理解了它們就明白為什麼有的人還不太會開電動車了。
單踏板模式
單踏板模式,顧名思義是靠一個加速踏板完成車輛的加速和制動操作,鬆開踏板車輛就會開始明顯的制動,當然遇到需要大幅減速的情況仍然需要右腳踩剎車,但這樣就無法像燃油車那樣鬆油門“溜車”。
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車型上開始採用單踏板模式,關鍵還是強制的。寶馬i3是最早採用單踏板模式的電動車,好在寶馬i3的動力在電動車並不算強勁,寶馬的調校也沒有那麼激進,相對來說i3的單踏板模式還是相對容易上手的。與此同時特斯拉在年初進行了一次OTA升級:直接“沒收”了低檔位的動能回收模式,將"能量回收制動”一欄給抹除了,強制改為車輛自適應調整制動力回收力度,這也就是特斯拉推崇的單踏板模式,鼓勵車主只依靠加速踏板完成加速制動操作的。
從手動擋的三踏板到自動擋的雙踏板,雖然少了一個離合器,但油門和剎車都是由右腳來完成,絕大部分司機也都熟悉習慣了這種操作模式。突然被強制安利了單踏板模式,自然會有很多人不適應。對此有的消費者表示擔憂:首先單踏板模式需要一段時間適應,另外如果習慣了用單踏板來控制,遇到急剎的時候可能想不起來去踩剎車。
動能回收
動能回收與上面介紹的單踏板模式是緊密相連的,其原理就是中學物理學過的“磁生電”,能量回收時轉子磁場切割定子繞組,定子繞組產生反電動勢,產生感應電流進行“充電”。而新能源車普遍採用動能回收首先是它的結構原理支援動能回收,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樣可以增加車輛的續航,而這正是電動車的命門所在。
但能量回收產生的力會對車上的人員尤其是乘客帶來一種“拖拽”感,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坐電動車會感到“暈眩”甚至想要嘔吐。這裡一般車企會有多個檔位可以選擇,不同的廠家的檔位和調校也不盡相同,有特斯拉這樣“霸道”的單踏板模式,也有蔚來這樣有“極低模式”可選的,其動能回收的感受基本和燃油車差不多。
加速
電動車和和燃油車在動力上完全是兩個物種,電機透過電流產生旋轉的磁場帶動轉子轉動,而內燃機透過燃燒讓活塞做往復機械運動。二者首先的差距在於效率,永磁同步電機的最大效率能輕鬆達到96%,而且覆蓋範圍很廣,而內燃機的最大熱效率還在40%左右徘徊,而且已經十分接近天花板了。
在動力上效能電機可謂是“出道即巔峰”,一般從0-8000轉都處於最大扭矩區間,結合上面的效率map圖就可以理解為什麼99%的電動車都不需要變速箱了。這樣的特性也就帶來了“動力隨叫隨到”、“起步無敵”等感受,很多人也表示開了電動車後“再也回不去了”。
不過對於開習慣了燃油車的老司機來說會有點不太適應,更關鍵的是“效能”兩個字在電動車身上是非常“廉價”的,普通的家用車大部分零百加速都在7秒開外,想要提升效能必須購買大排量大渦輪的車型,而電動車兩個高功率的電機就能輕鬆跑進3秒俱樂部了,比如33萬的特斯拉Mdoel 3 Perfomance版本,百公里加速只用3.3秒,如果缺乏敬畏之心,很容易就危險駕駛了。
自動輔助駕駛
現在一個電動汽車如果不提點自動駕駛都會不好意思,雖然很多車企都在大力宣傳,但目前量產和法規所允許的仍處於L2的級別,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ACC自適應巡航、車道保持等功能。
首先很多人並不清楚自動輔助駕駛的開啟和退出方式,這也很正常,女司機打轉向燈都會打到雨刷那裡,如果不小心撥了檔杆進入自動輔助駕駛模式,車輛可能會自己加速跟車或打方向保持車道,車主可能會覺得車輛失控而採取激烈錯誤的操作,比方說因為和自動駕駛“搶方向盤”而轉向過度。
更令人擔憂的是廠家不負責任的宣傳,比如特斯拉多次宣傳自己的FSD能無人駕駛,並且稱開啟AP後事故率大大降低,很多消費者對AP或花錢選裝的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產生依賴,從而在主駕駛位分心玩手機甚至睡覺打遊戲,造成了很多意外事故。
寫在最後:
新能源車目前還處於“普及”的階段,很多車主都已經習慣了燃油車的駕駛模式。而一些電動車廠商如特斯拉,強制消費者接受自己的“單踏板”和動能回收模式,和蘋果取消3.5mm和充電器等操作有些類似,但畢竟車不是手機,廠家還是要多考慮消費者的駕駛習慣,不要想著逼迫消費者去適應車企,至少提供一種接近燃油車感受的模式可供選擇。
另外對電動車起步即峰值扭矩和遠高於同價位燃油車的加速效能,車主也要有敬畏之心,雖然說動力強總比動力弱雞要好,但前提是你得有能力駕馭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