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華遺囑庫正式向社會發布《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去年中華遺囑庫一共收到將近7萬份“微信遺囑”,資料顯示大多數是年輕人群體。不過,律師表示,“微信遺囑”並非法律意義上的遺囑,表達更多的是情感。
近7萬人留下“微信遺囑”
面對“明天和意外不知哪個先來”,一部分人會選擇提前立下“遺囑”。
自疫情爆發以來,中華遺囑庫上線“微信遺囑”小程式留言功能,在2020年,中華遺囑庫一共收到將近7萬份“微信遺囑”。資料顯示,在疫情最嚴重時,即2月至3月份期間,全國人民留下“微信遺囑”的數量最多,而最高峰時,小程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遺囑”。
留下“微信遺囑”的人群中,大多數是年輕人群體,他們的年齡集中在20-30歲之間,佔比38.7%,其次是20歲以下的人群,佔比27.4%,該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讀學生。從資料來看,微信遺囑頗受年輕人青睞。
根據資料顯示,大部分市民留下的微信遺囑傳遞物件是“愛人”,佔比達36.76%,其次是“子女”和“父母”,分別佔比為24.43%、21.24%。據統計發現,20歲以下的年輕人大部分會選擇留言給自己父母,感恩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恩;而20-30歲期間的年輕人,大部分留言內容是留給自己的愛人。
立遺囑趨向年輕化
從《白皮書》提供的資料顯示,立遺囑趨向年輕化了。
據悉,在2017年,共有73位“80後”訂立遺囑,到了2020年,“80後”訂立遺囑總人數達到503人,短短4年期間,一共翻了將近7倍。80後的遺囑中,有97.23%是涉及到房產。從資料上來看,80後的財產以房產為主,存款為次。經分析,80後訂立遺囑的原因主要是“避免財產下落不明”和“照顧家人”。
2020年,553位“90後”立遺囑的訊息引起不少人關注。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12 月31日,在中華遺囑庫訂立遺囑最年輕的遺囑人是17週歲,這意味著00後也開始訂立遺囑了。
“90後”人群立遺囑備受關注的另一個原因在於他們給遺囑增加了更加豐富的財產種類。從“90後”分配財產的內容中可以看到,81.61%立遺囑的“90後”處理的是銀行存款,有71.54%是涉及到房產。與其他年齡段的立遺囑人不同的是,“90後”的遺囑中,“虛擬財產”的納入和安排成為其一個突出的特徵:支付寶、微信、QQ、遊戲賬號等虛擬財產是“90後”遺囑中常見的財產型別,其次就是證券基金。
立遺囑比例整體偏低
根據《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自中華遺囑庫2013年啟動以來,八年間遺囑諮詢量逐步上升趨勢明顯,不過擺在眼前的一個現實是立遺囑比例整體偏低。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看,相比於全國法院2017年到2019年一審繼承案件收案數117937件、141134件和143580件,其中遺囑案件分別為6006件、6521件和6872件,立遺囑比例不足5%。
記者從合肥市廬州公證處有關負責人處獲悉,從該公證處來看立遺囑的比例非常少。“我們也覺得有些奇怪,可能是大家誤認為立遺囑公證程式比較麻煩,不過更重要的原因還是與人們的觀念有關,忌諱立遺囑。”這位負責人補充說。
“微信遺囑”不具有法律效力
“微信遺囑”具有法律效力嗎?安徽遠致律師事務所律師崔孟文表示“微信遺囑”主要是表達對家人的叮嚀、囑託和祝福等情感方面,“微信遺囑”不符合法律規定的遺囑形式,無法反映立遺囑的真實意思,所以並不構成法律意義的遺囑,法定遺囑形式包括:自書遺囑、代書遺囑、列印遺囑、錄音錄影遺囑、口頭遺囑、公證遺囑。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陳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