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剛滿18週歲的大一新生小紅(化名)
來到中華遺囑庫上海第二登記中心
為自己訂立遺囑
小紅希望把存在銀行卡里的2萬多元
留給自己的一位朋友
她曾在小紅最傷心難過時給予了支援和關愛
昨天(6日)
微博熱搜榜上的一則新聞
讓很多人關注起了“遺囑”
這個平時看起來有些“晦氣”的話題
中華遺囑庫近日釋出了
《中華遺囑庫白皮書(2020年度)》
對保管的19萬份遺囑進行了分析
其中提到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訂立遺囑
4年間
“80後”立遺囑的人數翻了近6倍
立遺囑的“90後”已有553人
立遺囑趨向年輕化
年輕人的遺囑財產種類相較老年人也更加多元
支付寶、微信、QQ號、各類遊戲賬號等
虛擬財產十分常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
中華遺囑庫開通了“微信遺囑”小程式留言功能
這一功能的使用者中
年輕人也是主力軍
2020年
中華遺囑庫共收到近7萬份“微信遺囑”
立微信遺囑的使用者中
20歲至30歲之間的人群佔比38.7%
其次是20歲以下的人群
佔比27.4%
資料顯示
在疫情最嚴重時
即2月至3月份期間
全國人民留下“微信遺囑”的數量最多
最高峰時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遺囑”
從資料來看
微信遺囑頗受年輕人青睞
說明了年輕人對遺囑並不抗拒、反感
反而願意接受
經分析發現
年輕人群體留下的微信遺囑中
所表達的內容頗為豐富
有向現任、前任、暗戀物件表白的、
有向閨蜜好友傾訴的、
也有向父母傾訴等等,
反映出了當代年輕人對美好、
純真感情的嚮往
徵得網友同意,記者摘錄了其中幾條:
“請不要給我穿壽衣,平時穿的普通衣物就好。不要給我畫的花花綠綠的,淡妝就好。用楊樹林那個口紅吧,那個是我最喜歡的。”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挫折,你們倆都要勇敢面對,媽媽愛你們。我所有的銀行卡都放在深棕色花紋錢包和駕駛證卡包裡,密碼大部分都是你們的陰曆生日。”
中華遺囑庫管委會主任陳凱表示:“從遺囑的內容上看,大多數人會給愛人、家人留下心裡話,而這些話,平時很難向對方親口說出。透過‘微信遺囑’的方式,可以暢所欲言,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同時可以要求中華遺囑庫在指定的時間,將‘微信遺囑’傳送給指定的人。
不過
這樣一份“微信遺囑”
是否有法律效應呢?
來聽聽律師的解答
“微信遺囑”不具有法律效力
上海尚法律師事務所和曉科律師:根據《民法典》的規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以指定遺囑執行人”。
可見,遺囑必須依照《民法典》來訂立。《民法典》明確列舉了遺囑的有效形式,包括自書遺囑、代書遺囑、錄音錄影遺囑、口頭遺囑、列印遺囑和公證遺囑。
對於每種遺囑型別,《民法典》還規定了生效的要件。
實踐中判斷遺囑是否有效的關鍵,在於立遺囑人是不是出於真實意思的表示,同時也應該符合合法有效的形式要件。
比如,除了自書遺囑和公證遺囑之外,其他的遺囑形式都需要有兩個以上沒有利害關係的見證人在場才能有效。
微信或者其他新的網路電子手段只是載體,透過微信朋友圈、小程式或者電子郵件這些新形式所立的遺囑,即便本身屬於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但是由於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形式要件,從法律角度來說都是無效的。
當然,如果能確認微信遺囑是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所有繼承人都沒有異議,那麼也可以依照微信遺囑的內容來進行繼承。
但只要有繼承人提出質疑並訴諸法院,那麼單憑“微信遺囑”這種形式是不可能得到法律認可的,相應的內容也不具有法律效力,此時相應的遺產應當適用法定繼承。
“電子遺囑”可作為輔助
上海中夏律師事務所李曉茂律師:如今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生活已經日益“電子化”“數字化”和“網路化”,人們越來越習慣網路購物、電子合同、移動支付,就連國家發行的貨幣都在試點數字人民幣,因此“電子遺囑”在將來是有可能獲得法律確認的。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電子遺囑”現在以及中短期內都不太可能被確定為法定的遺囑形式,但可以作為法定遺囑的一種輔助形式。
雖然《民法典》列舉了遺囑的幾種法定形式,但是並未規定遺囑只能採取其中某一種形式。
從實踐層面來看,律師也常常會建議當事人同時使用幾種形式來訂立內容一致的遺囑,最大限度確保遺囑的效力。
來看看立遺囑的A面和B面
說不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立遺囑的A面》
“00後”開始立遺囑:理性看待生死,也求心理安慰
“立遺囑不是終點,而是新起點,以後會更加認真地活著。”18歲的大一新生小紅說。
儘管並沒有把這筆錢留給父母,但小紅表示,以後掙的錢可能會往這張銀行卡里放,如果資產增多可能會重新訂立遺囑,增加遺囑繼承人。
中華遺囑庫近日釋出的《2020中華遺囑庫白皮書》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訂立遺囑。2017年,有55位“90後”在中華遺囑庫登記保管了遺囑,截至2020年底,這一群體人數合計已達553人。
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二登記中心主任馬曉萍表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訂立遺囑,體現出全社會對死亡的認知更加開放、理性。“在生前安排好後事、避免紛爭,其實是法治社會中比較合理的安排,如今這一理念已日益被人所接受。”
遺囑庫工作人員:立遺囑多是防止發生意外財產丟失
中華遺囑庫工作人員湯婷婷表示,立遺囑的“90後”中,80%擁有獨立住房,這部分人群中,其父母買房掛在子女名下的現象比較多見,還有些父母會將自己的部分股權掛在子女名下,“這也是為什麼這些人要訂立遺囑的重要原因,防止自己發生意外財產丟失”。
立遺囑的B面》
各地服務價格不同 北京保管一份遺囑收費一般9000元以上
在中華遺囑庫北京第二登記中心的電子螢幕上,可以看到這樣的提示——“錄影時不要哭泣,立遺囑是開心的事情”。
自2013年啟動運營以來,中華遺囑庫在全國設立了11個登記中心、60個服務中心,登記保管了超過19萬份的遺囑。目前,中華遺囑庫對60歲以上、名下僅一套房產的老人免費。對於不符合免費範圍的市民,將提供專業市場化服務,遺囑終身保管。各地服務價格不同。在北京,保管一份遺囑的收費一般在9000元以上。
潛在風險對年輕人來說更高 遺囑可能永遠不會啟動
但是,中華遺囑庫的服務仍存在一種潛在風險——如果立遺囑的人去世了,且此人也沒有告訴別人自己在遺囑庫有遺囑、未在生前安排遺囑庫的工作人員定期聯絡其親屬,那麼,這份遺囑可能永遠不會啟動。對年輕人來說,這一風險更高,因為許多年輕人不願意或還來不及對身邊的人說出遺囑中的安排。
馬曉萍表示,中華遺囑庫正在主動聯絡相關部門,爭取做到與個人資訊的互聯互通,這樣有利於遺囑更好地發揮效力。
你訂立過微信遺囑嗎?
如何看待立遺囑年輕化的現象?
在評論區說說吧!
資訊來源:東方網、央視新聞、央廣網、法制日報、上海法治報、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