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過,玉門油田老君廟採油廠所在的祁連山南麓依舊天寒地凍。天剛微亮,山野蒼茫,其間一小片鮮豔的紅色格外顯眼。那是身著紅色工作服的603崗崗位長許輝和他的同事們,此刻他們已經開完了班組會,正冒著嚴寒執行當天的巡井任務。
玉門油田,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歷經80多年開採,仍在為祖國貢獻石油。
許輝今年43歲,是603崗位第19任崗位長。603崗位因管轄區域內一口編號“603”的油井而得名,目前管理著大大小小上百口油、水井。這些井大多分佈在平均海拔2500米的溝壑山巒,是油田最基本的生產單元。
603崗位長許輝正在記錄油井各項資料。
“對一處80多歲的老油田來說,只有對每口井都實現精細管理,才能保障整個油田發揮最大產能。”許輝帶領他的班組常年在油田一線巡護,觀察井下壓力、更換老舊零件、收集分析單井產量……他們對每口井的位置、技術引數、產油能力瞭然於胸。儘管當地寒風刺骨,室外最低氣溫常常跌破零下20攝氏度,但許輝和他的同事們仍像呵護嬰兒一樣精心呵護每一口井。
在603崗位作業區展覽室,五件“傳家寶”吸引著參觀者目光,其中包括一個陳舊的節約袋,一個帶有鏽跡的收油桶。
節約袋是一個書包大小的帆布包,每次巡井時,崗位員在裡面裝著扳手、保險絲、起子等檢修工具,更換下來的螺絲、閥門、鐵皮等零部件也一件不落被他們帶回去用於修舊換廢。收油桶則是崗位員透過一個個小桶,將井口跑冒滴漏的原油收集起來再利用。
“斤上不添兩上添,斤斤兩兩做貢獻。”曾在603崗工作近15年的第18任崗位長王瑞告訴記者,年復一年,日積月累,在篳路藍縷的年代,崗位員們用節約袋、收油桶裝回來再利用的各種資源為油田生產運營節約了一大筆成本。
2022年,當許輝接替王瑞成為第19任崗位長時,玉門油田正在對油井實施數智化系統改造。過去靠徒步巡井、用肉眼和經驗判斷油井執行狀況的情況,逐漸被新的遙感裝置、5G傳輸訊號、綜合數智化作業系統代替。油井功圖計產、抽油機執行監測與控制、管線壓力採集等工作在電腦大屏上一目瞭然。
603崗位作業區展覽室展出的五件“傳家寶”。
“現如今,油田早就用上了各種先進技術,但‘勤儉興業’的這份精神,在我們603崗紮了根,沒變過。”王瑞說。
據老君廟採油廠黨委書記康建紅介紹,經過長期實踐,603崗位總結出了摸、碰、蹩、控、調、洗、擠“七字管井法”和看、聽、查、測“四字判斷法”等精細化管理措施,實現了油、水井全方位、多角度精細管理,提高了出油效率,降低了生產消耗,有效延長了老油井“壽命”。目前603崗位管轄的油、水井中,一類油、水井保持在95%以上;單井日均產量1噸左右,是老君廟採油廠平均油井產量的近兩倍。
603崗位的兩位職工正在對油井裝置進行維護。
603崗位先後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石油百面紅旗單位等上百項榮譽。
“我們靠的是執行崗位責任制不走樣、人員‘傳幫帶’不斷層,逐漸積累起過硬的‘護井’本領。”康建紅說。
記者:王銘禹
編輯:傑文津
圖片由玉門油田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