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北京廣播電視報社釋出了一篇文章《肖戰:見與不見,流量就在那裡》
而這篇說了什麼呢?文章內容主題仍然圍繞著肖戰的人品進行解讀。他曾是一位學設計的的學生,在學校能唱歌、跳舞、攝影,有顏值有身材的的青年。
是一個沒有攻擊性的男孩,曾經還被老師推薦給節目組《燃燒吧,少年》
星光大賞舞臺上粉絲的紅海盛宴,全球顏值排行榜榜首,在遭到部分人質疑後。其實與去討論是真榜還是假榜還不如瞭解一下現實中的肖戰。
人與人的認知標準不是統一的,參照物就有了,肖戰美與不美,見與不見,流量就在那裡。坦然正視,陽光前行,滄桑也在那裡。
有些人總是在質疑,肖戰頂流是不是他可以將流量的源頭做大?答案是否定的。
一個人玩手機,只是關注內容不同,喜歡肖戰的自然就關注他多一些,不喜歡肖戰就會關注其它內容,流量是在動態平衡中。流量源不變,只是肖戰佔多一些罷了。
憑什麼肖戰可以可以多分獲得流量,那就與她人品有關了。
正如他曾經接受採訪時所選名人梵高那樣:“因為我想聽聽他當時到底經歷了什麼,過什麼樣的生活,讓他可以看到如此美妙的世界跟畫面。包括他的《星空》也好,它的《自畫像》也好,我覺得他都是有一種,很抽離、很奇異的一些視角,然後來表現……”
這一次官媒再提2020年底刊發《肖戰:見與不見,流量就在那裡》
文中談到理解作為心理機制,一點都不難,如果說有難度,是看你願不願意把自己擺在對方的位置上。肖戰試圖理解梵高,我們拒絕理解肖戰嗎?
肖戰的成功之路是我們不知道的,今天的光鮮亮麗都是曾經奮鬥的結果,正如他希望理解梵高一樣,人們能否理解他呢?換種方式思考或許就有不同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