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對於造車新勢力理想來說,今年真的是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一方面理想ONE銷量持續走高,9月交付量達到3830輛,再創新高,力壓蔚來ES6成為當月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場的銷冠;1-9月,理想ONE總交付量為18722臺,是銷量第二的蔚來ES8三倍以上,截止10月18日理想累計交付量達到2萬輛。

與此同時,隨著特斯拉爆紅引發的新能源概念股猛增,理想深受其利,目前股價已達到19美元/股,較發行價漲幅超25%,市值約173.7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67.17億元,成立不過五年的理想市值已然超過廣汽集團這樣擁有自主、合資和新能源品牌的龐然大物。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可就在股價和銷量風光的背後,卻是理想ONE爆發的一系列品質和技術危機。

10月15日,一輛理想ONE測試車在河北發生雙車交通事故,據悉該車在掉頭的時候,與後方超車車輛發生碰撞。後方車輛以約90公里/小時的速度車頭直接撞擊理想ONE左前輪部位,造成理想ONE左前輪部位受損嚴重,疑似斷軸,好在兩臺車無人員受傷。

一次輕微事故本無關痛癢,包括寶來、福克斯、賓士E級等傳統燃油車也曾爆過斷軸事故,可問題是在今年理想交付的這1.8萬輛新車當中,有記錄的斷軸已經發生了不下5次,單一問題0.3%的事故率在汽車行業可一點也不算低,何況交車時間還不到一年。這不禁讓人懷疑被市場和股東們寄予厚望的理想,其背後到底有沒有強大的技術和品質做支撐。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一年斷軸五次

理想ONE第一次因斷軸登上熱搜是在今年1月,和一輛寶馬3系相撞後導致斷軸,從現場事故圖片來看,3系車身損壞不大,兩車相對速度應該不快;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時隔4個月,理想ONE第二起斷軸事故出現,這一次不是和汽車相撞而是車主在回家途中,以約48km/h的速度與路肩發生磕碰。事故造成車輛右前下襬臂球頭脫落,導致車輛斷軸;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再然後是8月,車主表示在正常行駛過程中發生下襬臂斷裂,可隨後理想汽車就釋出宣告回應稱,事故是因為嚴重碰撞導致的;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一個月後,一汽車圈知名博主在微博釋出了一個關於理想ONE事故的影片,車主自述車輛正常行駛的情況下突然斷軸。針對該事件,理想很快釋出宣告:經現場勘查,使用者是在下雨的時候沒注意前方路況,以51km/h的時速撞到道路中間的水泥花壇。再加上河北這次斷軸,也就是說明面上理想ONE在過去交付用車的9個月裡已經出現了5次斷軸事故。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而回顧這五起事故,它們大體有兩點共性,一是碰撞速度不快。不管是像車主說的那樣正常行駛的斷裂,還是理想官方回覆的嚴重碰撞,多起事故車速基本都控制在40-50km/h之間,這個速度在日常通勤代步中最為常見,這是否也就意味著其它尚在路面行駛的理想ONE同樣存在斷軸的風險?

另一個就是涉事車輛在碰撞後均出現懸架損壞,有人懷疑是理想ONE前懸架下襬臂材質存在問題,但理想官方表示:“理想ONE整套前懸架系統中下襬臂部分採用“PA6+GF5O”的尼龍/玻纖複合材料,而非純金屬材質。當中“PA6”是尼龍的一種,有著較好的強度、剛度、韌性和耐磨性,常常用於機械結構零部件。”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在介紹完材料之後,理想還將特斯拉拉下馬:“Model X和ModelS的前上橫臂使用的也是相同的材料”。但有專業人士分析認為:特斯拉是將複合材料用於上叉臂,而理想ONE用於下襬臂,從受力情況來說,理想下襬臂要負擔電機+增程器以及車身2.3噸的自重,這無疑會增加車輛碰撞後斷軸的風險。

不僅僅是斷軸,理想ONE還曾爆出排放控制系統故障引發報警、制動故障、動力電池故障報警、儀表黑屏、剎車失靈、街頭自燃、車頂漏水等一系列質量問題。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不要忘了和蔚來、小鵬將產品交由他人代工不同,理想是為數不多能自產自銷的造車新勢力,可是將最重要的生產製造和品控握在自己手中,問題依舊不斷,甚至問題更多,這是不是意味著理想真的沒技術呢?

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如果將理想ONE和蔚來ES8、特斯拉Model Y或是比亞迪唐新能源這些中大型SUV做對比,你會發現它的核心賣點是30萬元市場唯一能夠買到的7座新能源SUV,能夠上牌、免購置稅以及擁有較好的智慧體驗。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這有兩個關鍵詞,7座和上牌,對於一二線城市消費群體來說有著巨大的誘惑力,可除此之外,其他產品力上比加速它不及唐EV,拼炫酷不是Model Y的對手,比豪華感、效能和蔚來ES8也有差距,在這個級別的新能源產品中理想ONE似乎和技術無緣。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這有三點佐證,一是理想押寶的增程式動力前景不明。首先這項技術並不新鮮,寶馬和別克都曾先後嘗試,但都沒有把它作為決勝未來的主力技術;其次,增程式動力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里程焦慮,可它既要發動機也要發電機,維護、保養成本還高。技術不成熟、開發難度大也在間接提升了質量安全風險。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二是研發費用的投入。理想一直也以“嚴控成本”為驕傲,甚至在研發投入上也不例外,今年一季度理想研發費用僅有1.90億,同比下降9%,而蔚來、小鵬季度研發費用依次為5.2億、3.1億,前者是理想的2倍以上,特斯拉更是達到了22.6億元的超高費用投入。

在過去的兩年裡理想的研發投入約為20億元,作為對比蔚來達到40億元,這也是為什麼短短三年的時間,蔚來可以先後釋出ES8、ES6、EC6三款產品,並在最近正式推出NOP領航輔助系統,成為繼特斯拉之後第二個實現該功能量產的車企。反觀理想,三年只有一款新車理想ONE。

三是創始人李想對技術的態度。不可否認,李想是一位出色的超級產品經理,依靠個人魅力,能和市場、使用者打成一片,並將“使用者思維”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但對於技術層面,李想似乎並不上心,費用投入是一方面,關鍵是對技術人員的態度,那一句“TMD,一幫搞臭技術的”不僅是李想對質疑增程式技術路線工程師們的不尊重,也是對自家技術人員的不尊重。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總 結

無論是臺前還是幕後,李想都是非常崇拜馬斯克的新勢力創始人,他既是中國市場首批特斯拉車主,在打造理想汽車的營銷模式上也在向馬斯克看齊。

但在天涯君看來,現階段李想還只有馬斯克的形,卻沒有馬斯克的神,他們都熱衷於使用者思維,可特斯拉的成功是建立在馬斯克極度看重技術,不遺餘力去打造新技術的基礎上,但李想的理想不僅鮮有技術優勢,一而再再而三爆發的斷軸事故也為理想的技術和品控打上了問號。

總而言之,技術和品質永遠都是一家車企的第一生產力,也是其立足的根本。希望接下來理想可以嚴控質量,也能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產品和技術。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573 字。

轉載請註明: 三年只做一款產品,卻接連斷軸五次,理想到底有沒有技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