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對抗中國的影響力,確保其在馬爾地夫的地位。
正解局出品
2年前,中國在馬爾地夫造了座橋。
沒想到,2年過去了,這座橋還是印度的一塊“心病”。
01
中馬友誼大橋
這座橋,就是中馬友誼大橋。
中馬友誼大橋位於馬爾地夫北馬累環礁,全長2000米,跨越海峽,連通馬爾地夫馬累島、機場島及胡魯馬累島。
俯瞰中馬友誼大橋
大橋建成之前, 馬爾地夫人 只能透過渡輪往返於馬累和胡魯馬累之間,耗力耗時,十分不便。通勤高峰期,排隊就要排上幾個小時。
2014年,馬爾地夫正式啟動了建設大橋的計劃。
之所以叫中馬友誼大橋,是因為中國出錢,出力,出技術。
整個大橋耗資2億美元,中國捐助了1.16億美元資金和7200萬美元貸款。
大橋由中國的施工隊中交二航局操刀,採用的是中國標準、中國規範、中國技術。
馬爾地夫海況複雜,高溫、高鹽、高溼、高輻射,施工難度本來就大。又遭遇漫長雨季、登革熱傳染病和H1N1流感的侵擾,困難重重。
最終在中馬雙方共同努力下,中馬友誼大橋僅用了33個月的時間就建設完成。
中馬友誼大橋建成通車,不僅將相鄰島嶼路程的花費時間縮減到短短几分鐘,更是實現了馬爾地夫人民擁有跨海大橋的百年夙願。
中馬友誼大橋
馬爾地夫80多歲高齡的前建設部部長漢·烏馬爾·扎希爾視察大橋時,曾動情地說道:
這是一座寄託了馬爾地夫當地人民半個世紀夢想的一座橋,在其他國家表示不可能時,是中國建橋團隊最終讓我們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時任馬爾地夫總統亞明在大橋開幕式上說:
我們感謝中國政府提供的幫助,是他們讓馬爾地夫民眾的夢想成真。
中馬友誼大橋也成為中馬友誼的見證。
02
“後院”起火
就是這樣一座改善馬爾地夫交通的大橋,卻引起了印度的忌憚。
這就不得不提馬爾地夫與印度的關係。
馬爾地夫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由26個環礁約1190多座珊瑚島組成,陸地面積298平方公里,人口僅44萬(截至2019年1月),在土地面積是亞洲最小的國家。
對中國人來說,馬爾地夫只是一個度假勝地。對印度來說,馬爾地夫就是自家的“後院”。
馬爾地夫與印度同是英國前殖民地。也許是“同病相憐”,讓兩國有著天然的親近感。1965年馬爾地夫擺脫英國獨立後,印度是首個承認馬爾地夫獨立的國家,可見兩國關係之親密。
從地緣政治上,更容易理解兩國的關係。自北向南,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依次排列。
馬爾地夫與印度親近,相當於抱大腿,可以平衡斯里蘭卡的勢力。印度與馬爾地夫交好,稱得上招小弟,可以擴大本國的影響力。
馬爾地夫地緣政治
兩國一拍即合,迅速發展起緊密的戰略、軍事、經濟和文化關係。
1988年11月的一天,斯里蘭卡“泰米爾伊拉姆人民解放組織”的80名僱傭兵乘遊艇登陸馬爾地夫首都馬累,然後與當地接應者聯手控制了政府。
時任馬爾地夫總統加堯姆向印度求援,時任印度總理 拉吉夫·甘地 立即派1600名傘兵空降馬累,行動代號“仙人掌”,政變被平息。
“仙人掌”行動
1988年的政變事件發生後,馬爾地夫將印度視為安全保障。印度也適時透過經濟援助、安保協議、聯合軍演等形式將馬爾地夫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最近幾年,印度更是擴大執行其“印度洋—太平洋”政策,戰略範圍覆蓋到海灣國家和非洲。
地處印度洋戰略要地的馬爾地夫,自然成為了印度首先要拉攏和控制的國家。
中馬友誼大橋橫空出世,引起了印度的忌憚。
印度認為,“後院”起火,自己的“小弟”,要被中國“拉攏”走了。
03
印度的“挽回”
為了“挽回”馬爾地夫,印度頻頻示好。
這次疫情,也為印度提供了機會。
今年上半年,印度不顧自家疫情,派出空軍的C-130J“大力神”運輸機,分批次向馬爾地夫送去了31噸醫療物資。既提供了援助,也彰顯了軍事存在。
印度援助馬爾地夫
9月,印度又宣佈提供2.5億美元的貸款,以幫助馬爾地夫恢復因疫情受到打擊的經濟。
可能是對中馬友誼大橋始終耿耿於懷,印度也提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造橋計劃。
據說這座橋長達6.7公里,在長度、規模和價格上都超出中馬友誼大橋,將成為馬爾地夫的“最大民用基礎設施專案”。
該專案總造價5億美元,印度計劃提供1億美元贈款和4億美元軟貸款或信用額度,以幫助馬爾地夫。
印度造橋計劃
04
馬爾地夫對中國的意義
印度的造橋計劃還沒實施,就被本國專家潑了冷水。
雖然相對親印的馬爾地夫總統薩利赫上臺後,中馬關係不如前任總統亞明執政時期,但是,兩國經貿關係卻讓彼此聯絡得更加緊密。
馬爾地夫總統薩利赫和印度總理 莫迪
旅遊業是馬爾地夫第一大經濟支柱。每年到馬爾地夫旅遊的遊客有100多萬,中國約佔三分之一,是最大的客源地。同期,印度遊客不過5%。
疫情一旦結束,旅遊業無疑是決定馬爾地夫經濟能否復甦的關鍵。為此,薩利赫政府已經多次表示,將致力於維護兩國的良好關係。
今年7月,馬爾地夫外長沙希德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強調:
中國過去是,今後也將繼續是馬爾地夫重要的經濟和雙邊發展夥伴。
所以說,印度採取“金錢外交競賽”的方式,刻意去對抗中國的影響力,可能只是一廂情願。
對印度來說,本國疫情並沒有減弱的趨勢,經濟已經遭受沉重打擊。
印度疫情趨勢
今年前三季度,印度經濟下降6%。根據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顯示,大約一半的印度人正面臨失去收入和工作,重新陷入貧困的危險。
所以說,與其挖空心思對抗中國,不如先照顧好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