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買車的朋友都想買年份日期近點的車,擔心時間過久、庫存過長的車有問題,不安全,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遇到消費者不會檢視車輛生產日期的情況,也不知如何來檢視、怎麼辨別?也不清楚庫存車是否值得購買?
下面,我就結合多年來從事相關汽車工作經驗,來分享交流看法。
如何檢視車輛生產日期車輛生產日期的標識地,通常情況下,在車輛副駕駛位右下角處(B柱的下面)有明確的標地,透過肉眼即可看到。
當然,檢視生產日期也可以透過其他的方法來辨別。
1.車銘牌。車銘牌是標識車輛資訊的標牌,上面基本涵蓋了生產日期、VIN碼、排量、製造公司等車輛資訊。
一般情況下,車銘牌基本在右側B柱下面,這裡也是檢視生產日期最直觀的位置。
2.玻璃生產日期推斷。合資和國產品牌的車輛,在前後左右六塊玻璃上,都會用小圓點和阿拉伯數字來表示玻璃生產的年月份。
圓點在數字前就表示在當年的上半年生產,用7減小圓點的個數就是得出幾月份生產的;圓點在數字後就表示在下半年生產的,就用13減去圓點個數,得出的就是幾月份生產的。
透過車窗玻璃的生產年月大致可以推斷出車輛的生產日期。當然,車窗玻璃也可能會有生產批次不同的因素,完成日期有所差異,但差異不會太大,相差3個月左右也屬正常。
3.輪胎生產日期來印證。輪胎的製造日期是由4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的。
前兩位數表示生產的具體時間,後兩位數表示生產年份。比喻說輪胎上有“2519”這樣數字組合。“25”表示的一年之中的第25周,“19”表示的是年份即2019年。
輪胎屬於配套件,一般會按批次提前生產,用以備用。但和車輛組裝的日期不會相差太大,透過這個方式也可以推斷車輛生產日期。
4.車架號確認。車架號就是車輛的VIN碼,由17位字母和數字組成,合資和國產車輛由字母“L”開頭,其他字母開頭的都是進口品牌。車架號有個弊端,就是隻能檢視到車輛的生產年份,不能精確到月份。
車架號一般位於前擋風玻璃的左下角處,有的是橫著排列,有的是豎著排列,位置基本不變。
以上基本透過這些方式方法,可以大致推斷出車輛的生產日期。知道車輛生產日期之後,基本也就能識別是否是庫存車了。
庫存車判斷的標準1.庫存車的定義。嚴格意義上來說,庫存車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界定,也沒有形成文字的說明,只不過是行業內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說法。
2.國產、合資品牌標準。由於生產基地在國內,生產、運輸相對比較方便。一般情況下,從車輛出廠開始,在90天內未售出的不叫庫存車;在90天到180天內未售出的叫庫存車;超過180天未售出的車輛叫超長期庫存車。
3.進口車判定標準。進口車由於是在國外生產,生產進度不好把控,再加上運輸方式基本是走海運,時間週期會比較長,這就導致可進口車套用這個時間標準就會比較牽強。
通常情況下,對於進口車判定時間標準相對會延長,六個月內都不算是庫存車,甚至有的品牌,需要訂單式生產的,交車可能會需要一年。所以對於進口車,因為其特殊性,判定標準上就更加的不確定。
由於行業內一直有這個說法,所以大家基本上都以這個時間作為識別庫存車的標準。
庫存車是否值得選擇市場上是一定會有庫存車的,特別是比較冷門的品牌和車型,存在的機率很大。儘管事實擺在面前,但也有很多消費者選擇了庫存車。
那麼,有人就會問:“庫存車能買嗎?”,“會不會有問題呢”。下面,根據自己多年來從事相關汽車工作經驗,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1.優惠幅度誘人。其實對於店裡來說,都很清楚那些車型是難賣的,那些是好賣的。
對於滯銷的車型都會有預警機制,都會實時進行盤點庫存時間。特別是超過60天后,車輛還未售出,店裡就會有重點的進行關注,也會加大促銷力度。
到了90天內未售出,店裡就會採取大幅降價的措施,加緊推銷,只要是客戶有意向,優惠幅度會很大,這個時候買到就是賺到。
2.需要更換機油。庫存車車輛本身是沒有問題的。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三大核心部件不會因為放置三到六個月就會有質量問題,何況現在廠家基本都有三年或10萬公里的保修政策。既然敢承保,想必質量是沒問題的。
消費者最關心的可能是發動機了,為了售出庫存車,店裡一般會答應客戶提出來的一些要求。更換機油、機油格都是可以的,更換完畢後,就可以正常行駛了。
另外,廠家都“三包”政策,包退、包換和包修。車輛在七個工作日出現非人為因素造成的質量問題,是可以包退包換的。
3.檢查維修。購買了庫存車後,需要對易損件和易老化的部件進行檢查或更換。特別是像膠條、油封或者電池等等零部件要採取安全措施,及時檢查清理更換,使其處於正常平穩的狀態,以排除車輛安全隱患。
總之,庫存車基本沒有大礙,檢查到位,排除隱患是可以購買的。特別是優惠幅度一般比較大,確實很划算,當然,這也需要看自己是否可以接受,是否願意。
寫在最後透過觀察車輛生產日期,來推斷識別庫存車是比較正確的方式。
當然,判斷識別庫存車有很多途徑和方法,對於庫存車也不必談“庫”色變,也不是說不值得選擇,關鍵要看自己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