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存好心,多做好事,是改善運勢的根本之道。人們常說:改變命運,永遠從孝順父母開始。今天楚柳香帶給大家的這個財富故事很好的詮釋了:“為什麼孝順的人都會發家致富”的道理。
他叫張健,今年31歲,是惠農區廟臺鄉東永固人,財經大學畢業後,在青海一家央企做財務總監。哥哥大學畢業後,在北京工作。張健上初中時,父親在一次幹農活時不慎摔傷,破碎的眼鏡片扎入眼睛。由於當時家裡條件不好,延誤治療,導致雙目失明。
隨著父母年齡一天天增長,母親一人料理家務、照顧父親越來越力不從心。“我們兄弟倆必須有一個人回到父母身邊。”考慮到哥哥已在北京成家立業,張健和妻子商量後決定,放棄“金飯碗”,帶上妻兒回到父親身邊。
2015年,張健回到父母身邊。惠農區是中國枸杞發源地之一,全年光照條件充足,雨水適宜,土壤富硒,對枸杞的生長十分有利。黑枸杞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花青素含量最高的果實,也是最有效的天然抗氧化劑,價格最高時每公斤能賣到3000多元。
瞭解到家鄉的氣候條件適合黑枸杞的種植,便萌生了在家鄉發展特色經濟的想法。透過對黑枸杞的生長環境、市場、技術等方面的考察。經過一番思考,張健用多年的積蓄和60萬元貸款,在村裡流轉了135畝土地,以每株5元的價格從青海引進2萬多株黑枸杞樹苗,並註冊成立了黑枸杞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始種植黑枸杞,實現了當年種植當年掛果。
第一年,讓張健沒想到的是,雖然枸杞樹結果並不多,但一年下來收入達20多萬元,不僅自己淘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還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種植黑枸杞不僅讓村民致富增收,還有利於鹽鹼地的改良。
2016年,惠農區政府給張健免費提供了60畝鹽鹼地用於種植黑枸杞,並給予苗木、肥料補助,扶持張健發展黑枸杞產業。據瞭解,黑枸杞種植可以當年見果,三年大量掛果,五年進入盛果期。年畝產200斤--300斤左右。2017年,張健預計:年收入300萬元沒有問題!
農莊裡飼養有綿羊,曉雨會在夏季幫家裡的羊剪毛
今年7月,曉雨辭掉年薪超過20萬元的工作,回到懷柔老家幫助父母經營自家農莊,養魚、做農活和招待遊客,不少朋友稱她為“少莊主”。
辭職回鄉成為“少莊主”
曉雨從小在北京懷柔山區長大,小時候的願望是走出去,到城裡努力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從北京工商大學管理專業畢業後,曉雨進入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從事設計相關工作,之後又陸續跳槽到一家知名網站和一家網際網路公司。7年下來,曉雨已經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到了主管,並經常出差接觸客戶,幫助公司進行商務拓展。
然而,就在今年7月份,曉雨選擇了辭職回鄉。
曉雨說,長期高強度工作讓她的身體難以承受壓力,而且經常失眠,特別疲憊。“身體的原因迫使我停下來思考,年紀輕輕的就身體不好,確實要考慮一下今後的生活和工作應該何去何從。”
那段時間,曉雨恰巧看到一些高學歷知識分子回鄉創業的訊息,“正好家裡有一個農莊,父母兩人長期經營也比較辛苦,就開始考慮辭職回去了。”
周圍很多朋友聽到這個訊息都對曉雨表示支援,不少人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嚮往。還有曉雨的父母,雖然不忍女兒放棄體面的工作,但聽完曉雨今後的打算,最終還是支援了她的選擇。
就這樣,年薪超過20萬的80後女白領辭職回鄉,成為了自家農莊的“少莊主”。
嘗試改變傳統經營模式
從2000年開始,曉雨的父母開始在老家懷柔經營農莊,建築仿照自家院落,餐飲也大多取材於自己種植的蔬菜瓜果。但近幾年,農莊的經營狀況越來越不好。
曉雨覺得,這是因為父母之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經營模式已經過時,跟不上網路時代的發展步伐。“主要的表現是父母不太懂宣傳,他們努力提升農莊的服務水平,認為做好這些自然就能夠增加客源。”
為此,曉雨回鄉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傳農莊,她透過一些網路平臺釋出訊息。除此之外,曉雨開始嘗試和一些微商及網上銷售平臺合作,把家鄉的農副產品推銷出去。不同於其他女生常釋出的各類生活照,曉雨在朋友圈曬出的則是懷柔老家的蜂蜜、核桃和板栗等產品介紹。
等到旅遊旺季遊客到來時,曉雨會擔當起導遊的責任,帶遊客到附近的長城等景點去逛逛,講解各個景點的“前世今生”,“遊客對我們這裡多一些瞭解,印象就越深刻,向周圍朋友推薦的時候就有話可說。”
曉雨試圖把家鄉更深層次的特點挖掘出來,並展示給人們。辭掉工作,並不等於之前7年工作經歷一無用處。對曉雨來說,工作中的管理經驗、城市裡接觸的方方面面都在影響著她,她相信這些能夠在經營農莊的過程中起到好的作用。
從年薪二十萬到月薪兩三千
辭職回鄉初期,曉雨心裡已經有了一些打算:怎麼利用老家的優勢更好地推出特色服務,如何透過景點的文化內涵來吸引遊客。但計劃往往與現實有偏差,成為“少莊主”的日子並非像計劃一樣一帆風順。最直接的表現是,7月份辭職至今,曉雨的收入不足萬元,算下來月薪只有兩三千。
自從曉雨回鄉經營農莊,生意確實有起色,但仍負債經營。對原有的生意,她只負責幫忙,盈虧仍屬父母,她的收入則來源於自己新發展的專案。但這些新專案因處於起步階段,收益寥寥。
曉雨並不在意今昔收入的懸殊,她考慮更多的是下一步增收計劃。透過對市場行情的測試,她開始尋找農副產品銷售合作伙伴,同時也打算利用農莊的環境發展少年夏令營等多種體驗活動。
除此之外,曉雨還在學習養殖等農業技術,規模性的養殖和技術性的工種她並不擅長。“曾經有一次夜裡停電,魚塘裡的魚全死了,損失了上百萬。”從那以後,農莊開始配備了發電裝置。
曉雨對以後的困難和收益差距都做了心理上的準備,她說從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從目前來算,回家的收益在幾年內都不太可能超過我之前的工資。不過我回家也不是純為了賺錢,而是更看好未來更多的機會。這畢竟是我自己的事業,更有成就感。”
對話
80後“少莊主”:收入減少不會讓我後悔回到農村
80後女白領曉雨回鄉做起“少莊主”已有三個多月,不少網友為她的勇氣點贊,也有網友懷疑她是“富二代”,不擔心生計問題,是在炒作自己。曉雨向北青報記者表示,自己並非“富二代”,“少莊主”的稱號也是來自朋友,回鄉後的生活並不比原先的工作輕鬆,她把這份工作看作另一份事業的開端。
北青報:工作七年後,為什麼選擇回到農村?
曉雨:長時間的工作以後,我厭倦了出差熬夜加班的日子,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對,我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種生活。每次回到家裡身心都會比較放鬆,我意識到其實是我想要回去。
北青報:這麼做是對城市壓力的逃避嗎?
曉雨:不能這麼說,這只是個人選擇,我並非沒有能力應對之前的工作。只是相比於城市的喧囂和擁擠,我發現自己更喜歡面對老家的山水、動物和植物,更喜歡回到農村而已。
北青報:回鄉做“少莊主”,主要收入來源於什麼?
曉雨:“少莊主”並不是說我要繼承家裡產業,況且農莊還在負債經營。父母不會給我分紅和薪資,我的收入來源於自己開發的新專案。
北青報:回到農村,生活方式有什麼改變嗎?
曉雨:衣食住行都不一樣了,幹農活的時候不化妝,穿衣服方便就好,吃飯再也不叫外賣了。閒下來的時候出門就是山水,喜歡到處走走,心情更放鬆。
北青報:現在幫農莊掙了多少錢?收入怎麼樣?
曉雨:我在宣傳和經營上做了一些新的嘗試,經營狀況是有好轉,但現在農莊整體沒有掙錢。回來三個多月,我自己的專案掙了不到一萬塊,有點少。
北青報:收入大幅減少,會後悔辭職嗎?
曉雨:不後悔啊,我有心理預期。目前來算,這幾年內的收入都不可能超過我之前的工資。不過我回家也不是純為了賺錢,而是想幹一份自己的事業,這份成就感無可取代。我爸老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總的來說,回鄉之後,我更幸福了。
本組文/本報記者 張香梅
供圖/李白
(2017-10-21)
看到祖傳手藝無人學習面臨失傳,年過七旬的老人為此默默傷心。為了讓老人安慰,讓家傳手藝得到傳承,本科畢業後一直在城裡工作的女婿決定辭職,返鄉跟老人學習的祖傳手藝。不做白領當酒倌,本科男因此被人們稱讚為“好女婿”。
32歲的蔡國棟是安徽阜陽潁州區皮樓農村人,本科畢業後一直在城裡工作。2013年,他與本市潁東區姑娘李張靜靜結為夫妻。婚後,妻子在城區的一所學校教書,小夫妻也在阜陽城裡買了房子。當村裡的同齡人羨慕蔡國棟過著舒適、安逸的城裡人生活時,3年前,因為岳父的一句話,他辭去了舒適、安逸的白領工作,回鄉和岳父學起了傳統釀酒技術。圖為10月16日,蔡國棟(右一)和父母在自家的釀酒作坊裡忙碌著。
圖為10月16日,蔡國棟在農村的家中展示手機中儲存著妻、兒的合影。他說,自從學會燒酒後,一個星期只能有一半的時間回城和妻兒團聚。
據蔡國棟介紹,他岳父家的釀酒技術是祖傳的,到了他岳父這輩,釀酒生意一直很紅火。他岳父共有4個兒子1個女兒,5個孩子上學的費用,全是靠老人釀酒經營支撐。後來子女們都考上了大學,有的還讀了博士、碩士,並全部留在了城市工作。
因為祖輩留下來的手藝一直沒有人傳承,老人不忍心放棄,所以怎麼也不肯隨子女進城享受生活,就一直在農村從事著祖傳的釀酒生意。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慢慢做起活來慢慢力不從心,眼看著祖傳手藝無人學習面臨失傳,年過七旬的老人為此默默傷心。
3年前,蔡國棟和妻子一起去鄉下看望岳父時,老人說出了祖傳手藝到他這輩面臨失傳的憂慮。為了安慰老人,讓家傳手藝得到傳承,回城後,蔡國棟和妻子說出準備辭職,去農村跟老人學習祖傳手藝的想法。
在徵得妻子的同意後,蔡國棟辭去了舒適、安逸的白領工作,回鄉和岳父學起了傳統釀酒技術。
經過半年的學習,蔡國棟終於出師了。蔡國棟不顧父母的反對,回到離城區20多公里的農村老家,購置起了釀酒用的裝置,正式成為了一名釀酒倌。圖為10月16日,蔡國棟在做著釀酒前的準備工作。
蔡國棟說,他用的是從岳父那裡學的傳統釀酒方法,但有些地方,他進行了大膽改進。比如:傳統釀酒以柴草為燃料,他改用起了環保鍋爐。這樣,不但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可以減少生產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汙染。
圖為蔡國棟在傳統釀酒過程中,進行改進的用鍋爐蒸汽代替柴草燃料新技術。如今,無論是蒸,還是煮,蔡國棟只需要輕輕開一下閥門,就可以完成一些繁雜的操作流程。
據蔡國棟介紹,他和岳父學習的傳統方式釀造主要是以高粱為主,所釀造出來的為純高粱白酒。從糧食變成酒,一般要經過很多道工序,僅原料浸泡、蒸煮、攤涼、糖化這幾道工序就得花上一天時間。這些工序完成後再將處理後的高粱放進窖池發酵,一週後再上灶蒸餾取酒。圖為10月16日,蔡國棟在觀察出酒情況。他說,他裝酒用的這個上百年的酒罈就是岳父特意贈送的出師禮。
傳統工藝釀的高粱酒口感純,而且儲存時間越久味道越好。很多人都是衝著酒好來買的,一是喝著放心,二是為了貯藏。蔡國棟說,為了保證酒的質量,一般當酒度達到50度時就會分開存放。圖為10月16日,蔡國棟用酒精計在觀察出酒的酒度。
在出酒的過程中,蔡國棟和父母也不閒著,他們將池中浸泡數小時,並用高溫蒸氣煮熟的高梁從池中挖出來,在屋內攤晾到一定溫度後拌曲,為下一次出酒做著準備。
圖為蔡國棟母親展示拌糧用的專門酒麴。據瞭解,這種酒麴也是傳統手法生產的,因為價格等原因,現在農村已只有老年人在堅守著這種手藝了。
為了保證正常發酵,在拌好酒麴後,蔡國棟還要用溫度計測量一下糧食堆的內部溫度。他說,如果溫度過高,不利於酒麴生長,影響糧食的正常發酵,從而會直接導致下次釀酒產量和酒的口味。
蔡國棟說,以前,出酒後的酒糟都是直接低價處理,經過他走訪瞭解得知,原來酒糟可以作為養殖用的飼料。後來,他購買了黃牛進行用酒糟試養,結果發現效果明顯。如今,他家已經飼養了6頭黃牛,完全是用生產出來的酒糟飼養,從而擴大了釀酒產業鏈條,增加了經濟收入。
因為各方面原因,蔡國棟還只是在小規模的生產中,所釀出的酒也都是在當地銷售。雖然收入和當初上班時差不多,但辛苦卻比以前高出好多倍。蔡國棟說,他並不後悔當初的選擇。當說自己是當地年齡最小、學歷最高的傳統釀酒倌時,他一臉自豪。他說,他會把這種傳統手藝傳承好,發展好,讓岳父一輩的老手藝放心。圖為10月16日,蔡國棟在家忙完釀酒後,準備開車進城和妻兒團聚。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悟 空 。”:難道是廟兄?
網友“途”:給別人工作哪有自己當老闆舒服
網友“◆﹎儍尐孓♂”:有腦子的人都知道該咋選.這個值得吹?
網友“合肥使用者66xxxx658”:堅守傳統工藝的年輕人不多了,點贊!
網友“殘月夢”:不賺錢會去嗎 呵呵
網友“廣州使用者03xxxx359”:自我觀點,感覺沒有茅臺好喝的基本需要改進或淘汰,要有高標準
網友“東莞使用者66xxxx658”:做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每天都是好心情!
網友“馬鞍山使用者66xxxx658”:屁,私酒來錢快而已!
網友“憶昔”:有衛生許可證嗎
網友“S”:說實在,買酒絕對比白領好賺錢,而且還有趣
(2017-10-21)
李麗,女,34歲,和老公在一家國企工作,兩家的老人由於年齡已經太大,無法幫忙帶孩子,而且老人也到了需要人照顧的年齡,憑藉李麗夫妻倆的死工資,根本無法維持這一系列的開支,於是,李麗夫妻倆放棄了舒適的工作,回到了西安老家開始創業。
二十多天後,夫妻倆的小吃店開起來了,由於夫妻倆以前長年上班,對餐飲一竅不通,所以,開這個小吃店完全是憑藉一股熱情,直到開店營業的第一天,才遇到了令人尷尬的窘境,竟然連客人的要求都聽不懂,不知道怎麼去做,遭到了客人的嘲笑。後來,生意總算稍有起色了,回頭客也多了起來,但是,由於在成本控制上出了問題,所以,看似火爆的店面,一個月的純利潤竟然只有幾千而已,還沒有上班時的工資高。於是,夫妻倆絞盡腦汁,研究對手同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在同一條街上主要有兩家競爭對手,一家主要是做肉夾饃,由於在西安,肉夾饃受眾面較廣,再加上他家的肉夾饃比較有特色,和別人家的不一樣,所以,生意一直很火爆。另一家主要是做麵皮和特色米線,麵皮勝在獨特的辣醬上,米線勝在獨特的醬汁上,不論是醬汁和吃法都是別具一格,所以,生意好的一塌糊塗。
雖然李麗夫妻倆的生意不如其它兩家火爆,但勝在店面位置較好,倒也過的去,所以,翻檯率和純利潤倒也可觀。由此可見,決定你生意是否火爆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大多數不過以下幾點:
一、
經驗,如果是之前做過數年小吃專案的人打算再開一家,那簡直是易如反掌,但是如果新手開店,那就難度比較大了,經驗永遠比熱情更珍貴。
二、
選址,如果你的店面位置比較偏僻的話,你做的小吃專案再怎麼別具一格,都不會有什麼客人的,更別提賺錢了,因為客人就餐往往喜歡一個就近原則,還有一個隨大眾心態,哪家近去哪,哪家去的人多去哪,所以,位置真的很重要。
三、
口味,如果你的店面選的地址不錯,那麼恭喜你,你離成功只有一半了,剩下的一半就是口味,口味獨特才能在眾多同行中勝出,比如肉夾饃,一條街上可能有五六家在做,但做的好的往往只有一家。所以,多花點時間的心思琢磨一下自己小吃專案的口味或醬料也是不錯的。
那麼,新手沒有經驗,怎樣開店才能把風險降到最低呢?建議做一家可以幫忙扶持選址開店,且有特色餐飲有噱頭吸引人,而且菜品持續更新保證無淡季。那麼,有沒有這樣的小吃專案呢?有的,錫貝勒錫紙烤吧,錫紙烤吧賺錢嗎,在如今的大眾化餐飲中脫穎而出的特色小吃錫紙烤吧具有很強的賣點。此外,學技術只需萬元,小成本小投資,裝置免費送,回本快,是小本創業者的不二選擇!
(2017-09-17)
在中國,真可以說走到哪裡、吃到哪裡。全國各地的飯店、酒家、餐館、食攤比比皆是。尤其是各大中城市,僅在一地,就可以品嚐到南北各地的飲食風味,葷素名菜,點心面粥,應時小吃。即使在國外,中式餐館也是很多,幾乎遍佈世界各地。
一90後女白領由於不滿以前公司的薪資,像公司辭職後自己做起了小生意。一時半會又不知道做什麼,在逛街的時候她見街上很多賣小吃的攤販,於是她也在街邊擺攤賣起了這個小吃。女子賣的這種小吃,是自己根據街邊賣煎餅創新而來的。它的做法比較複雜,先得準備好蔬菜汁,然後再將蔬菜汁放到麵粉裡給它和成麵糊狀。
把平底鍋上倒些油,然後用一個漏兜把和好的麵糊裝好,漏在平底鍋裡,用勺子將它攤平,小火慢煎。
等鍋裡的餅成形後,在上面放一些葡萄乾,然後在放一些香蕉片。很多人都覺得女子賣的這小吃,從形狀上看著非常漂亮,也比較新奇。
把香蕉片加好後,用刮絲刀往餅上削一些蘋果絲,把蘋果絲削好後,在它的上面放上一些散的巧克力,然後在放一些沙拉醬在上面。醬的味道有很多種,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新增。
然後把餅像這樣捲起來,女子說她做這餅完全是根據個人的想象力來的,她以前賣煎餅的時候見過小販做煎餅的過程,於是她想著要是能給這餅加點顏色那不是更漂亮,在家反覆試過很多次,終於創新了這道小吃。
把餅卷好後,用刀給它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10塊錢一盒,顧客排長隊購買,女子說現在賣這餅比以前上班強多了,每月收入1萬多。很多食客都覺得女子賣的這種餅,非常的新奇,這樣捲起來用刀切成小塊,還有點像壽司。
這切好的餅是這樣子的,看上去非常有食慾。你見過這樣的小吃嗎?
(2017-09-29)
經常久坐在計算機的人群,通常有一種通病,那就是肩膀時時隱隱作痛,腰背痠疼,有些人的症狀輕點,有些人的症狀嚴重到腰間盤突出的情況。這大多數是經常保持一個固定姿勢的時間太久以致於與其關聯的肌肉出現了無法伸展而引起的。只要每天做這四種姿勢健身操放鬆肌肉就可以“去掉”自身的痠痛感,還可以使自己處於輕鬆的狀態,高效率的工作才能得到高收入!
1、伸展擴胸運動
不需要刻意地站起來做這種運動,直接可以坐在椅子上,雙臂儘量的向身體的兩側伸展,與此同時,可以做前後伸拉的動作,使我們的胸部得到充分的伸展,然後再深呼吸吐氣,五指儘可能的張大,雙腿併攏後將頭部往後靠,感覺到自身的熱度在上升,並且呼氣時一定要加大伸展運動的幅度,一定不能花小力氣想有大效果的想法。
2、俯趴式運動
伸展擴胸運動做完後,全身都會感到很輕鬆的狀態,身體一定要自然的趴在桌面上,然後利用腰部後脊的力將腰部緊緊的貼在桌面的邊緣,這時候雙臂一定要放在胸前的九十度左右,將力氣集中在上身,緩慢地上行挺挺身運動,肘關節不需要離桌面太近但是也不需要太遠,十公分就將將好,一定要緩慢上行,否則會出現肌肉拉傷的後果,而且在做俯趴式運動,最重要的是腳一定不能亂動。
3、頸椎扭轉運動
人一定要端坐在桌面前方,頭部緩慢地上拉下縮,左右扭轉,這時候的手一定要放在頸部按壓經常疼痛的部位,不能用太大的力氣,緩和的從頸部的上方按壓到下方,但不能操之過急,頭部做成了繞環的運動這就很容易使頸部的肌肉出現拉傷的狀態。
4、腿部伸拉運動
端坐在椅子上,將右腿伸直後,雙手放在膝上,勾住腳尖,上身慢慢的彎曲靠近腿部,使腿部感到有一定的肌肉疼痛感,左右腿換著運動就能起到很好的緩解壓力作用,但是要量力而行,千萬不能用力過猛。
(2017-10-20)
最近微博熱議了這樣一則事情,放著20萬年薪不要卻跑回家去過田園生活,幫助家裡農莊開發新專案從年薪二十萬下跌至月薪兩三千稱回鄉創業不後悔農莊裡飼養有綿羊,曉雨會在夏季幫家裡的羊剪毛近日,一篇介紹80後女白領辭掉工作,歸隱田園,變身“少莊主”的文章廣泛傳播,文中的主人公是此前已經工作了7年的曉雨。
今年7月,曉雨辭掉年薪超過20萬元的工作,回到懷柔老家幫助父母經營自家農莊,養魚、做農活和招待遊客,不少朋友稱她為“少莊主”。目前,曉雨三個月的個人收入還不足萬元,但她不後悔,“我回家是追求另一種幸福感”。
前有年入百萬追隨蜂群的年輕養蜂人,不被傳統的生活方式所束縛,後有清華學子畢業不顧家人反對回家養豬,亦有大學生摒棄原有環境到家鄉做有為的掏糞工,這是勵志的年輕人不走尋常路的創新表現,只是實現自己的價值的路不同,是個適合自己的道路,被社會價值觀所肯定,只是被世俗眼光所不屑罷了。
不過這個少莊主有些避世的嫌疑哦,壓力在大城市打拼肯定壓力要大過在中小城市,學生們腳下的路有很多都是無從選擇的,有選擇的人群多是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的中產和高產家庭。
不奮鬥的人生怎麼算得上精彩!
大家請關注清風明月籬笆人(微信公眾號同名),點贊,收藏轉發和評論,轉載請說明作者及出處,讀者的支援是我筆耕不輟的動力。
(2017-10-20)
倪方誌今年48歲,在山東青島萊西市做豬頭肉已經有17個年頭了。20多年前,倪方誌曾在河南當過兵,後來轉業,被分配到老家萊西的政府部門,做起了公務員。期間,本來就愛吃肉的他,被準岳父做的豬頭肉征服了,於是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公務員職務,學做豬頭肉。
就這樣,倪方誌用著傳家寶一樣的秘製配方,做了17年豬頭肉。如今他的小作坊每年能做22萬斤豬頭肉,銷售額超過300萬元。(據未來網,圖片視覺中國)
這樣的新聞總是充滿勵志的力量。
最近一段時間,這樣的新聞有好幾個。
據@半島都市報 黃金週第三天,青島近郊遊客暴增,使得附近農家樂收益頗豐。在二龍山賣饅頭的68歲隋大爺表示,他們家經營一戶農家宴和一個饅頭店,僅靠賣饅頭每月收入就達6萬元,一年能掙70萬!
68歲大爺賣饅頭月入6萬,年掙70萬!
據9月26日央視財經報道,曹建是上海市嘉定區的江橋批發市場一名商戶。2002年,每年能賣出200噸西紅柿,到了2017年,他幾乎每天都能在上海賣出100到180噸,特別是最近這五年,西紅柿的銷量逐年猛增。曹建告訴記者,他們每年的營業額按毛利來說一億元左右,個人利潤也在150到200萬元左右。而且曹建也從最初的租房住到現在已在上海有兩、三套房。
另據參考訊息網9月7日報道,北京一個煎餅攤的大媽近來火了,因為一名顧客拿到煎餅之後,堅持認為大媽少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脫口而出:“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給你一個雞蛋!”訊息一出,引起網友熱議,許多網友表示深受刺激,評論區裡討論藏在坊間的“隱形富豪”。
月入3萬元的煎餅大媽不是傳說。在浙江省金華市區賣了8年燒餅的楊師傅坦言,他靠賣燒餅攢起家業、養兒育女,最多的時候手頭上有7套房子,還不包括店面。
賣燒餅也能攢下七套房?
無論是賣豬頭肉,還是賣饅頭、賣西紅柿、買燒餅,都能致富。看了這些新聞,當然讓上班族坐不住了,難怪網友懷疑自己上假班。但是,如果你真的丟掉現在的工作,也跑去去幹上面的這些行當,未必就能成功。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是賣豬頭肉、賣饅頭、賣燒餅,還是賣西紅柿,全國各地幹這些的商戶何止千萬!但是,真正能年入70萬、甚至百萬的,又能有幾個呢?
其實,賣什麼並不重要,關鍵你有沒有他們肯吃苦的精神?有沒有他們肯鑽研?有沒有他們的生意精?如果沒有的話,賣什麼恐怕都是白搭,都只能眼巴巴看人家發財。
就拿上面的那個辭職賣豬頭肉的公務員倪方誌來說,他就是個幹一行愛一行的人,改行賣豬頭肉之後,倪方誌買了一堆製作肉製品的書籍,然後開始一邊看書研究,一邊跟著岳父和大廚們學習豬頭肉的傳統制作工藝。倪方誌還用學到的知識,改良配方,堅持用天然香料,讓豬頭肉的味道更加自然。為了保持舌頭的敏感性,品嚐到最真實的豬頭肉味道,他還戒了酒,17年來他滴酒不沾,更不吸菸。
結語:
只看到別人的成功,看不到別人的努力,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成功。
(2017-10-12)
近日,一篇介紹80後女白領放棄20萬年薪,辭職回鄉下的文章在廣泛傳播了起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名校畢業的曉雨,在經理了7年的工作時間以後覺得身心疲憊,每天壓力太大,早起晚睡身體都開始吃不消了,感覺自己這麼年輕不能把身體拖垮了,而且也是時候該好好考慮一下未來了。於是毅然決然的放棄了城裡年薪20萬的工作,回到家裡做起了農家樂,做起了農活兒和招待遊客。
當有人問起來曉雨後悔不後悔,是不是在逃避城裡的壓力的時候。曉雨表示對這件事情並不後悔。雖然現在在家裡收入並不是很高,每個月最多才幾千塊錢。當時相比於在城裡,在家裡更有一種讓她安心的感覺。至於逃避城市的壓力這就更不是了,在家裡做的工作並不比在城市裡輕鬆。
對於曉雨來說,這也是一個莫大的挑戰:如何運用之前的經驗,把自己家的產品更好的推出去,不過單從這個熱點上來說,曉雨已經成功了。
而現在辭職回家創業的大學生真的不少數,有的是做起了自己家的專案,有的是選擇了一些專案自己回家創業。
現在在企業上班,好一點企業壓力很大,常常會讓人覺得很疲憊。而差一點的,給的工資又很少。有很多時候,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施展,覺得待在單位沒什麼意思,於是覺得回家創業是個不錯的選擇。至少在有著自己的想法時,能夠抒發展露出來。
就比如開一家鳴洞雞排,怎麼樣去銷售,如何去運營,怎麼樣讓附近的人知道我的店等等,當著一系列的問題全部解決時對於年輕人來說,正面的鼓勵,這是一種莫大的成就感。而即使失敗了,對於他們來說,這也是自己的經驗。
所以大學生回家創業,父母不如先問問原因,如果可以放手讓孩子去做更好不是嗎?
(2017-10-20)
近日,一篇介紹80後女白領辭掉工作,歸隱田園,變身“少莊主”的文章廣泛傳播,文中的主人公是此前已經工作了7年的曉雨。今年7月,曉雨辭掉年薪超過20萬元的工作,回到懷柔老家幫助父母經營自家農莊,養魚、做農活和招待遊客,不少朋友稱她為“少莊主”。目前,曉雨三個月的個人收入還不足萬元,但她不後悔,“我回家是追求另一種幸福感”。
辭職回鄉成為“少莊主”
曉雨從小在北京懷柔山區長大,小時候的願望是走出去,到城裡努力工作,過上更好的生活。從北京工商大學管理專業畢業後,曉雨進入一家世界500強公司從事設計相關工作,之後又陸續跳槽到一家知名網站和一家網際網路公司。7年下來,曉雨已經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做到了主管,並經常出差接觸客戶,幫助公司進行商務拓展。
然而,就在今年7月份,曉雨選擇了辭職回鄉。
曉雨說,長期高強度工作讓她的身體難以承受壓力,而且經常失眠,特別疲憊。“身體的原因迫使我停下來思考,年紀輕輕的就身體不好,確實要考慮一下今後的生活和工作應該何去何從。”
那段時間,曉雨恰巧看到一些高學歷知識分子回鄉創業的訊息,“正好家裡有一個農莊,父母兩人長期經營也比較辛苦,就開始考慮辭職回去了。”
周圍很多朋友聽到這個訊息都對曉雨表示支援,不少人表達了對田園生活的嚮往。還有曉雨的父母,雖然不忍女兒放棄體面的工作,但聽完曉雨今後的打算,最終還是支援了她的選擇。
就這樣,年薪超過20萬的80後女白領辭職回鄉,成為了自家農莊的“少莊主”。
嘗試改變傳統經營模式
從2000年開始,曉雨的父母開始在老家懷柔經營農莊,建築仿照自家院落,餐飲也大多取材於自己種植的蔬菜瓜果。但近幾年,農莊的經營狀況越來越不好。
曉雨覺得,這是因為父母之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經營模式已經過時,跟不上網路時代的發展步伐。“主要的表現是父母不太懂宣傳,他們努力提升農莊的服務水平,認為做好這些自然就能夠增加客源。”
為此,曉雨回鄉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傳農莊,她透過一些網路平臺釋出訊息。除此之外,曉雨開始嘗試和一些微商及網上銷售平臺合作,把家鄉的農副產品推銷出去。不同於其他女生常釋出的各類生活照,曉雨在朋友圈曬出的則是懷柔老家的蜂蜜、核桃和板栗等產品介紹。
等到旅遊旺季遊客到來時,曉雨會擔當起導遊的責任,帶遊客到附近的長城等景點去逛逛,講解各個景點的“前世今生”,“遊客對我們這裡多一些瞭解,印象就越深刻,向周圍朋友推薦的時候就有話可說。”
曉雨試圖把家鄉更深層次的特點挖掘出來,並展示給人們。辭掉工作,並不等於之前7年工作經歷一無用處。對曉雨來說,工作中的管理經驗、城市裡接觸的方方面面都在影響著她,她相信這些能夠在經營農莊的過程中起到好的作用。
從年薪二十萬到月薪兩三千
辭職回鄉初期,曉雨心裡已經有了一些打算:怎麼利用老家的優勢更好地推出特色服務,如何透過景點的文化內涵來吸引遊客。但計劃往往與現實有偏差,成為“少莊主”的日子並非像計劃一樣一帆風順。最直接的表現是,7月份辭職至今,曉雨的收入不足萬元,算下來月薪只有兩三千。
自從曉雨回鄉經營農莊,生意確實有起色,但仍負債經營。對原有的生意,她只負責幫忙,盈虧仍屬父母,她的收入則來源於自己新發展的專案。但這些新專案因處於起步階段,收益寥寥。
曉雨並不在意今昔收入的懸殊,她考慮更多的是下一步增收計劃。透過對市場行情的測試,她開始尋找農副產品銷售合作伙伴,同時也打算利用農莊的環境發展少年夏令營等多種體驗活動。
除此之外,曉雨還在學習養殖等農業技術,規模性的養殖和技術性的工種她並不擅長。“曾經有一次夜裡停電,魚塘裡的魚全死了,損失了上百萬。”從那以後,農莊開始配備了發電裝置。
曉雨對以後的困難和收益差距都做了心理上的準備,她說從沒有後悔自己的選擇,“從目前來算,回家的收益在幾年內都不太可能超過我之前的工資。不過我回家也不是純為了賺錢,而是更看好未來更多的機會。這畢竟是我自己的事業,更有成就感。”
對話
80後“少莊主”:收入減少不會讓我後悔回到農村
80後女白領曉雨回鄉做起“少莊主”已有三個多月,不少網友為她的勇氣點贊,也有網友懷疑她是“富二代”,不擔心生計問題,是在炒作自己。曉雨向北青報記者表示,自己並非“富二代”,“少莊主”的稱號也是來自朋友,回鄉後的生活並不比原先的工作輕鬆,她把這份工作看作另一份事業的開端。
北青報:工作七年後,為什麼選擇回到農村?
曉雨:長時間的工作以後,我厭倦了出差熬夜加班的日子,身體和精神狀態都不對,我發現自己並不喜歡這種生活。每次回到家裡身心都會比較放鬆,我意識到其實是我想要回去。
北青報:這麼做是對城市壓力的逃避嗎?
曉雨:不能這麼說,這只是個人選擇,我並非沒有能力應對之前的工作。只是相比於城市的喧囂和擁擠,我發現自己更喜歡面對老家的山水、動物和植物,更喜歡回到農村而已。
北青報:回鄉做“少莊主”,主要收入來源於什麼?
曉雨:“少莊主”並不是說我要繼承家裡產業,況且農莊還在負債經營。父母不會給我分紅和薪資,我的收入來源於自己開發的新專案。
北青報:回到農村,生活方式有什麼改變嗎?
曉雨:衣食住行都不一樣了,幹農活的時候不化妝,穿衣服方便就好,吃飯再也不叫外賣了。閒下來的時候出門就是山水,喜歡到處走走,心情更放鬆。
北青報:現在幫農莊掙了多少錢?收入怎麼樣?
曉雨:我在宣傳和經營上做了一些新的嘗試,經營狀況是有好轉,但現在農莊整體沒有掙錢。回來三個多月,我自己的專案掙了不到一萬塊,有點少。
北青報:收入大幅減少,會後悔辭職嗎?
曉雨:不後悔啊,我有心理預期。目前來算,這幾年內的收入都不可能超過我之前的工資。不過我回家也不是純為了賺錢,而是想幹一份自己的事業,這份成就感無可取代。我爸老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總的來說,回鄉之後,我更幸福了。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風雨同路”:標題黨
網友“旺財財”:歷數千年,土地是財富第一選擇。
網友“未來的我在過去”:正應了一句實話:錢難掙,屎難吃。
網友“勿忘我”:年薪20萬,一年就算13薪,一個月大概15k左右,如果扣除掉稅款加五險一金到手的大概在12k左右,如果是在北上廣這種大城市房租就不用說了吧,再加上生活的開支,一個月也剩下不了多少。相反,在家鄉如果發展起來了,收入一點也不比在一線城市差。就算失敗了,能力經歷擺在那裡,大不了重新迴歸以前上下班的日子唄
網友“凡夫俗子”:人生最快樂的一件事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網友“河池使用者66xxxx658”:少莊主,需要壓莊丈夫嗎?我會餵豬…
網友“桂林使用者66xxxx658”:有男朋友沒?
網友“鶴壁使用者66xxxx658”:做自己想的事,是幸福的
網友“瀋陽使用者66xxxx658”:你好,有對像了嗎?
網友“看夜♂撿星星”:各位大神請明白一點。農莊。。的含義是什麼。。。完整的生產~銷售渠道。。才叫農莊。。幾十畝地什麼都不是。上千畝地才能說農莊。。。。小便就騙那些智障還行。。
(2017-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