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餘名京港醫療衛生專家相聚,探討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11月19日,第二十三屆北京·香港經濟合作研討洽談會(以下簡稱為“京港會”)在京舉行。作為11項專題活動之一,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共同舉辦“凝聚京港防疫智慧,共抗全球疾病威脅”為主題的京港衛生健康合作專題活動。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獲悉,京港兩地醫療衛生機構高層管理者、業內專家等共80餘人參加了衛生健康合作高層研討會,就加強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等話題展開探討,並對兩地在完善疾病監測預警機制、提高醫療救治能力、加強應急物資保障,以及強化科技、人才和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和未來計劃進行交流。

回顧新冠疫情對首都公共衛生管理體系帶來的考驗,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鄧鍇表示,應急物資儲備體系的完善對於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至關重要。此外,法治保障的完善、全社會公共衛生安全意識的提升、聯防聯控機制和基層社群防控體系的構建、跨部門跨系統的資訊共享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都具有重要意義。

80餘名京港醫療衛生專家相聚,探討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鄧鍇

為了加強首都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鄧鍇認為應當做好平戰轉換的儲備。具體來說,全市範圍內應當保留一定規模的應急物資生產企業,注重產能轉換,並在京津冀範圍建立應急物資生產聯保機制;同時應當建設完善“市-區-機構-家庭”四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到2020年底,市、區、醫療機構三級必要醫用物資儲備量應當滿足30天以上需求,各類物資儲備能滿足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後1至3個月的需求。”鄧鍇說。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全球健康中心辦公室主任楊鵬介紹,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呈現爆發蔓延態勢,不同大洲呈現出不同的發展態勢,許多國家甚至已經出現嚴重的社群流行。面對流行爆發、零星散發、區域性疫情不同的情況,也應當採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80餘名京港醫療衛生專家相聚,探討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全球健康中心辦公室主任楊鵬

“目前我國疫情形勢整體處於低風險,監測手段主要以病例排查為主。除醫療機構排查外,入境人員排查是當下我國最重要的排查手段,應當嚴格實行核酸檢測並做好集中觀察點閉環管理;此外,應當對重點人群、場所和物品展開常規檢測和排查。”楊鵬在研討會上說。

此外,在新冠肺炎發生、發展的多個環節中,應當透過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融入智慧預警演算法等科技手段,及時準確發出預警,以便及時準確掌握疫情流行趨勢。

高層研討會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分別與香港衛生署、香港醫院管理局續簽合作協議,並與香港致遠基金會簽署合作備忘錄;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將與香港醫院管理局續簽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內容,京港兩地將進一步鞏固和加強衛生健康交流合作平臺,推動疫情防控常態化合作,共同致力於打造更加優質高效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為兩地居民創造更多健康福祉。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閻彤實習記者 楊天悅

編輯:黃品超

流程編輯 邰紹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173 字。

轉載請註明: 80餘名京港醫療衛生專家相聚,探討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