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出行後裝市場,能否跑出一個特斯拉?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驚蟄研究所(ID:jingzheyanjiusuo),作者:驚蟄研究所科技組,創業邦經授權釋出。

在特斯拉和中國造車新勢力的合力作用下,新能源汽車的時代已經全面來臨。一方面車企掀起造車浪潮,力圖在新能源整車製造的版圖上跑馬圈地。另一方面,以蘋果和華為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將物聯網作為依託,開始佈局智慧出行生態。但是,除了車企和科技巨頭外,在陪伴汽車產業發展數十年的後裝市場上,也隱藏了一位“潛伏”多年的低調玩家。

從上世紀70年代後期,歐洲率先發明機電模擬式駕駛記錄儀至今,行車記錄儀憑藉其在安全駕駛和事故取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後裝市場裝配率最高的車載產品之一。有意思的是,儘管整車製造的專利技術不斷革新,但很多傳統車企至今沒有把行車記錄儀整合到整車產品中,僅僅是作為選配功能提供給消費者。消費者也更多地選擇在購車後,從其他渠道選購第三方記錄儀產品。

為何行車記錄儀這一關乎行車安全的產品功能,會被車企長期當做選配專案?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止和過去整車製造的產業發展有關,更讓人們看到在新能源時代,關於智慧出行的另一種解法。

藏在汽車裡的黃金產業

通常來說,車載攝像頭市場主要可以劃分為前裝、準前裝和後裝市場。其中,前裝和準前裝市場主要是汽車廠商從專業供應商採購相關產品和服務,裝配到整車上再銷售給消費者。但事實是,汽車廠商們向消費者推銷行車記錄儀的意願並不強烈,更在意整車的駕駛感受包括座椅加熱、全景天窗等汽車的常規增項配置。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整車車型的迭代速度普遍在3到5年,汽車廠商在加入產品功能時,需要考慮可靠性和穩定性,所以對行車記錄儀等產品的匯入和驗證週期較長。而行車記錄儀的核心元器件——例如影象訊號處理ISP 、影像主晶片SOC、 影像感測器CMOS、光學鏡頭模組廠Lens的迭代速度則非常快,因此即便是在前裝市場採用了當下最新的技術,等到整車上市時也無法保證使用的是最新款產品。並且在後續3到5年的車型改款週期中,過時的產品配置,還有可能成為銷售環節中的阻礙。

智慧出行後裝市場,能否跑出一個特斯拉?

另外,由於車規級產品與電子消費品的技術要求有所不同,前裝市場的成本往往比後裝產品高出數倍。這也意味著汽車廠商在整車設計時,考慮到成本和售價影響,無法將行車記錄儀產品做到足夠優秀。並且無法及時滿足消費者對於功能豐富且具有創新性的產品需求,消費者紛紛將目標聚焦到了後裝市場。

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行車記錄儀市場規模已達438.8億元,同比增長25.37%。到2020年,這一數字同比增長27.44%到559.2億元。並且如同比亞迪、“蔚小理”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受到的空前關注,目前來自中國的行車記錄儀也佔領了90%以上的世界市場。比如全球知名品牌70邁,目前70邁全球品牌使用者已經突破600萬,覆蓋130個國家和地區連續多年在各大平臺銷量領先。

智慧出行後裝市場,能否跑出一個特斯拉?

值得一提的是,國產記錄儀品牌不只是在市佔率上世界領先,也主導了整個行車記錄儀行業的歷次迭代。

70邁聯合創始人、CTO楊盛告訴驚蟄研究所,起初,行車記錄儀只是作為一枚車載攝像頭,用於實時記錄行車路況,以便在緊急情況下可以提供影片或圖片證據規避風險輔助事故定責。所以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行車記錄儀廠商們都是圍繞高畫質畫面和廣角攝像功能,以硬體引數為主要競爭方向。但是,目前隨著傳統汽車市場向智慧出行轉型,行車記錄儀除了本身的“剛需”功能還可以提供更多的價值展現,由此產生了新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機會。

千億市場,再造一個“特斯拉”

對於消費者來說,新能源汽車的爆發不只是多了一種以清潔能源提供動力的出行方式,更在於汽車廠商們正致力於打造的兼具安全和娛樂兩大實際需求的智慧化出行體驗。但是,在造車新勢力們將這些實用功能融入整車之前,行車記錄儀行業已經在智慧出行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甚至跟隨使用者需求完成了數次重要的技術和產品迭代。

為了保障在行車過程中能夠拍到清晰畫面,行車記錄儀的攝像頭畫素從30萬、100萬逐步上升到200萬、500萬、800萬。呈現的畫質解析度,也從360P逐步提升到720P、1080P、2K乃至4K。針對不同的光線環境,部分行車記錄儀還擁有星光夜視效果,在微光、弱光甚至逆光情況下,也能做到高畫質拍攝。同時,高幀率功能也使得高速行駛狀況下拍攝的畫面依舊可靠。

在產品外觀上,行車記錄儀也迎合不同年齡階段消費者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發展出智慧後視鏡、“隱藏式”、“魔方式”等多種功能形態,攝像頭從單攝、雙攝升級到多攝像頭、140度廣角、170度廣角,全球知名品牌70邁在最新款產品X200中加入精密電機後,還擁有了全球第一臺可以實現360度全景拍攝功能的雲臺記錄儀。

智慧出行後裝市場,能否跑出一個特斯拉?

透過加入6軸陀螺儀、GPS、ADAS,行車記錄儀在原有的錄影功能上還漸漸整合了電子狗、雷達測速、等豐富功能。在出行場景下,行車記錄儀可以主動提示前方違章攝像路段,並且記錄行車狀態,也可以透過4G網聯技術獲取車輛周邊道路路況,結合目的地導航提供更便捷的行車路線。

此外,智慧語音互動、4G網聯功能的加入,也將行車記錄儀產品變成新能源轉型趨勢下,傳統燃油車車主見證和體驗智慧出行的橋樑。

現如今多數智慧汽車都擁有的語音互動系統,可以讓車主在行車過程中直接操作車機系統,呼叫多媒體、導航等功能。但事實上,如今透過一部行車記錄儀也完全能夠實現這樣的智慧駕駛體驗。例如70邁等品牌旗下幾乎全系標配的智慧語音互動,能夠對自然語義實現高效識別,無論是呼叫導航功能還是在行車途中需要緊急拍照或是錄製短片記錄美好旅途,只需要一句語音指令就可以立即執行操作。

此外基於物聯網的發展思路,透過手機遠端連線車輛的功能,也讓出行場景與其他生活場景聯絡得更加緊密。不管車輛停靠在什麼地方,車主都可以透過手機App連線到愛車上的行車記錄儀,檢視實時狀態。並且,由於行車記錄儀具備定位功能,車主不但可以透過App查詢愛車的精準定位,還可以設定“電子圍欄”,一旦車輛在車主不知情的情況下突破“電子圍欄”,車主就會及時收到提醒,避免車輛被盜的風險。

實際上,在行車記錄儀的產品更迭中,也能夠看到出行場景下的智慧化需求正在不斷湧現。伴隨著新功能的加入以及產品的迭代,行車記錄儀的製造者們也在慢慢發生身份的轉變。在智慧出行的大趨勢下,行車記錄儀產品的背後存在的不只是後裝市場的存量機會,更是一個全新的千億市場。

智慧出行生態的陣地戰

當一部行車記錄儀同時具備影片錄製、電子狗、雷達測速和4G網聯等豐富功能後,它背後的公司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記錄儀生產者。從產品設計的角度來看,上述的所有功能都是基於車主的智慧出行需求而進行的創新與融合,但要實現這些智慧體驗,就要求廠商既要對使用者需求保持敏銳的嗅覺,也要擁有足夠多且先進的技術實力。

比如前文提到全球知名品牌70邁最新推出的雲臺記錄儀X200,除了使用世界領先的精密小型電機實現了360度全景拍攝外。還可以基於自研影象AI識別系統,在車輛靜止狀態下,精準識別10餘種日常行車場景,主動進行人形檢測。當預判到危險場景時,X200記錄儀會發出警報,若危險仍未解除,將透過攝像頭鎖定人物,360度跟蹤拍攝,實現24小時的停車安防。

另外,X200也擁有媲美特斯拉的“哨兵模式”。略有不同的是,特斯拉是透過多個內建攝像頭來捕捉車輛周邊的畫面。而X200則是在六軸陀螺儀的支援下,透過感應車身周圍的震動,針對震動方向和來源進行定位,再透過雲臺攝像頭進行畫面捕捉。

這就形成了一種有趣的景象:一家不造車的科技企業,掌握了打造智慧出行體驗的先進技術。就好比華為多次宣告絕不造車,但卻將鴻蒙系統作為基礎提供給多家車企,一同打造物聯網智慧出行生態。而驚蟄研究所在深入調查後也發現,70邁也正在轉型謀劃起屬於自己的智慧出行生態。

據業內人士透露,70邁作為智慧出行領域的創新科技公司,不只生產行車記錄儀,還研發有車載淨化器、胎壓監測器以及戶外電源等智慧出行消費產品。從產品端而言,圍繞不同出行場景研發智慧車載產品,一方面解決了使用者需求,另一方面也為打造自有生態提供了場景支點。

其次,70邁的裝置互聯技術也已經在新能源汽車以及智慧穿戴、地圖應用等多領域的多平臺得到廣泛應用。而這些舉措,顯然也能透過外部平臺及其應用場景,為其積累大量的實際用例和真實的使用者反饋。

因此,結合豐富的產品矩陣和裝置互聯的產品功能,70邁也具備了構建名為Mai Link的智慧出行生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從70邁的身上可以看到,以出行場景和車載產品為陣地,建立智慧出行生態,也是一條充滿想象力的發展路線。

近幾年,新能源給以汽車製造業為核心的整個產業鏈帶來了新的活力,從整車製造、能源回收到後裝市場都呈現出了新氣象。但在整車廠商們透過智慧座艙打造智慧出行生態的同時,能夠看到透過技術和功能創新,行車記錄儀產品實現了從影片安防、駕駛輔助到智慧出行的價值升維,背後的企業也勾勒出從後裝到車機再到物聯網智慧出行生態的進化藍圖。

以此來看,未來的智慧出行領域,或許並非都是整車廠商們的天下,華為、70邁等一批曲線佈局的出行生態奠基者、建設者,也將在智慧出行時代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特斯拉或許只有一個,但在未來汽車產業,卻不止整車製造一條賽道。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809 字。

轉載請註明: 智慧出行後裝市場,能否跑出一個特斯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