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下雪,金銀兩色繪畫卷。昨日,一名攝影師拍攝的撒哈拉沙漠雪景圖在社交媒體熱傳。這張拍攝於12月19日的照片顯示,紅色沙丘上覆蓋著白雪,帶來冰與火的即視感。
撒哈拉沙漠下雪 金銀兩色繪畫卷
這是全球最熱之地有記錄以來第二次降雪,撒哈拉沙漠上次降雪還是在1979年2月,當時雪景只維持了半個小時。這一次,大雪持續了一整天。
曾達到58℃創紀錄高溫的撒哈拉沙漠居然會下雪?北京師範大學資源學院教師吳秀臣向長江日報記者揭秘:沙漠降雪是存在的,但極為罕見,“撒哈拉降雪更是可遇不可求。猛烈的西風波動,才得以讓我們在全球最熱的地方看到了雪!”
能下雨的地方就能下雪
吳秀臣從北京大學畢業,獲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後又在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氣候與環境科學實驗室工作讀博士後,他介紹,下雪需要兩個關鍵因素:一是足夠的水汽,二是夠低的溫度。“下雪跟下雨的區別,取決於高空的溫度,如果高空的溫度足夠低,是能形成降雪的”。
他表示,沙漠中會下雨,只不過沙漠的雨短暫易逝,通常表現為陣雨。有統計,撒哈拉沙漠年降水量不超過10毫米,雨量甚少。“但既然能下雨,那必然能下雪。只不過在沙漠地區下雪,是機率很小的事件”。
撒哈拉沙漠面積約932萬平方公里,位於北迴歸線的兩側,終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信風的交替控制。吳秀臣介紹,這裡氣候高溫、乾燥、少雨,四季不明顯。原因主要有三點:乾燥的東北信風從亞洲內陸吹來,難以形成降水,致使撒哈拉地區更加乾旱;而北非海岸線較為平直,東側的衣索比亞高原阻擋了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使得廣大的內陸地區無法受到海洋水汽的影響;加那利寒流經過北非的西海岸,降溫減溼,即便是沿海地區也是無際的不毛之地。“這些原因致使這裡形成了單一的熱帶沙漠氣候”。
吳秀臣說,撒哈拉沙漠氣候由信風帶的南北轉換所控制,常出現許多極端現象,“撒哈拉地區山脈降雪有可能,但沙丘上出現雪極為罕見”。
西風帶“動作”太大致奇觀出現
一般人對於沙漠的認知,無非是無邊無際的黃沙,還有熾熱的氣候。雪,似乎跟沙漠沒什麼關聯,一冷,一熱,兩個極端,為何會在撒哈拉沙漠形成交集?
“這是由於大氣環流異常導致的。”吳秀臣解釋說,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的數千米高空上,有一條長河,名叫西風帶,這條長河的身後,是寒冷的極地氣團。它就是導致這場奇景的根源。
吳秀臣介紹,因西風帶的劇烈波動使得冷氣團大幅南下,本月17日,美國中部和東海岸大部分地區遭遇暴風雪襲擊。南下的冷氣團形成了一條極其深的槽,由於波動相互關聯,西風帶上游的波動繼續傳遞給下游,於是在大西洋上形成了一個大型西風脊,繼續傳遞,歐洲和非洲之間又形成一個槽。
“美國的這場雪勢力強悍,其上空的西風帶波動太大,致使歐洲和非洲的西風帶被迫跟著搞大動作。”吳秀臣說,這種猛烈的西風波動最終使西風槽南端直接斷成了一個低壓渦旋,這個低渦攜帶著極地冷氣團和大西洋的水汽,“襲擊”了非洲北部。它不斷輸送海洋水汽到內陸,儘管水汽並不多,但形成降雪已足夠。
吳秀臣表示,這個因美國特強暴風雪形成的低渦,實力非同小可,再加上這次降雪的區域位於阿特拉斯山脈,低渦向東行進,在該地變成了迎風坡,在山地抬升、水汽輸送、冷渦等多重條件下最終形成了降雪。
可以使撒哈拉“變綠”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絡的,撒哈拉的雪下完了,這次的極端氣候也會對該地區的植被有一定影響。”近期,吳秀臣也在從事全球變化與植被動態研究,他表示,這種極端低溫、異常降雪現象,或許會改變撒哈拉地區植被生長的動態和格局。
“當今全球變暖已成為主流科學界一致認同的事實,全球變暖給地球造成的整體影響是相當負面的,但個別區域可能從中獲益。比如,撒哈拉沙漠就是其中之一。”吳秀臣說,撒哈拉沙漠面積廣,其周邊也有稀疏的植被分佈,而全球變暖導致更多的降雨,可能令世界上最貧瘠的地盤——撒哈拉沙漠部分地區“變綠”。
“這些增多的植被受極端氣候的影響,例如這次降雪,能給該地區的溫度和溼度帶來變化,在來年,它們的生長期有可能會提前。”吳秀臣推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