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笑點與基因有關?你的笑點低嗎?
據說笑點與基因有關?你的笑點低嗎?
聽同一則笑話,有的人捧腹大笑,有的人一臉迷茫;看同一部催淚大片,有的人哭著抹完一包紙巾,有的人依舊談笑風生。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差異?文化因素和個人經歷可能並不是全部答案。最近發表在《情緒》期刊上的一篇論文表明,人們的情緒反應強度可能與基因有關。
據說笑點與基因有關?你的笑點低嗎?
這種基因的差異與5-羥色胺有關。5-羥色胺是人腦中的一種重要神經遞質,而它的活躍又少不了一種名為5-HT轉運體的蛋白質的參與——後者能夠回收神經突觸釋放的5-羥色胺,從而調節突觸間隙中的神經遞質濃度。該論文的主角便是編碼這種蛋白的基因SLC6A4上的一個多型性區域:5-HTTLPR。
在人群當中,5-HTTLPR區域的DNA序列長度存在個體差異,它主要可以分為兩種:較短的“s”型和較長的“l”型。過去一些研究發現,帶有“s”型等位基因的人(也就是基因型為“ss”或“sl”的個體)有更敏感的情緒反應,他們也更易受到環境和個人經歷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把被試者領進實驗室,對其進行更加嚴格的實驗。論文作者、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羅伯特·列文森團隊也不例外。
列文森等人曾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請被試者獨自一人在房間裡唱卡拉OK,同時悄悄拍下整個過程。隨後,毫不知情的被試者被要求觀看自己剛才的演唱場景。行為分析和被試報告的結果表明,與sl型和ll型相比,ss型個體對此類尷尬情境的情緒反應更強,而且這一趨勢對負性情緒和正性情緒都成立——無論是因“被迫出醜”而產生的憤怒,還是對自己的滑稽表現而感到好笑。在這裡,5-HTTLPR的s型基因就像一個“情緒放大器”,而且對所有型別的情緒都一視同仁。
科研人員又使用了一種名為“面部動作編號系統(FACS)”的方法。FACS將人類所有可能的面部活動分解成一個個“動作單元”,諸如“抬眉毛”“皺鼻子”等等,任意一種情緒的面部表現都可以對應一個定義明確的動作單元組合。這樣一來,研究者就能對被試者們在行為測試時的面部表情進行客觀分析了。
行為測試之後,研究者收集了被試們的唾液標本用於DNA測序。5-HTTLPR測序結果與表情統計顯示,在對前兩組被試者進行單獨分析,或將三組被試統和在一起分析時,s型等位基因的個數均能很好地預測人們的正性情緒反應。換句話說,被試者攜帶的s型等位基因越多,他們笑的次數也越多。
總而言之,該研究利用豐富的任務設定與客觀的評定手段,為5-HTTLPR的情緒放大效應提供了更具說服力的證據。研究者指出,這種情緒放大效應可能對s型基因攜帶者帶來長期影響。不過,這背後具體的神經生物學機制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