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天氣網】;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2月3日),我國迎來了24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進入立春節氣,人們對春的渴望更加強烈了,中國天氣網特別推出入春程序圖,看看目前“春姑娘”的腳步到哪兒了?
今年立春節氣全國大部氣溫偏高 南方將迎4輪降水過程
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意味著萬物起始、一切更生。從常年來看,立春節氣期間我國北方冷空氣活動仍然較為頻繁,其中華北、黃淮等地白天回暖明顯,早晚天氣仍較寒涼,各地晝夜溫差逐漸拉大,需及時調整著裝謹防感冒。而在南方,隨著暖溼氣流逐漸增強,氣溫回升更為顯著,雨水逐漸增多。
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張娟介紹,預計今年立春節氣期間,影響我國的冷空氣路徑偏北且實力偏弱,除內蒙古東部、東北、青藏高原外,我國其他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略偏高。降水方面,西南地區東部、長江中下游地區、華南西部等地降雨將較常年同期偏多,將經歷4輪降水過程,分別在2月4日至5日、7日至10日、13至14日以及16日至17日前後。
進入立春節氣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陸續向暖,但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相差懸殊,不代表所有地方都能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截至1月31日,雲南以及華南、江南南部等地都已經入春,目前入春的程序較常年偏早,其中江南南部一些地方甚至提前了半個月左右的時間步入春天;江南中北部雖然還沒有進入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預計今後幾天的溫暖也將恍如春季,但本月中期左右氣溫還將出現波動,不排除冬天“復辟”的可能。而在北方大部,雖然氣溫也處於逐漸回暖趨勢,但還達不到進入氣象學意義上春天的標準,仍處於寒冷的冬季。
立春之日來“咬春” 春餅春捲帶你體驗春之味
在民間,立春之日“咬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習俗,是指進入立春節氣這一天,人們要吃春盤、吃春餅、吃春捲,透過“咬春”這一方式來感受春天的氣息。
在我國北方,進入立春節氣,人們透過食春餅來“咬春”。在古代春餅被曾被做成春盤的樣式,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如今春餅取代了春盤,隨時可在家庭中自制,用溫水燙麵烙制或蒸制的春餅,形狀可大如團扇,小如碗碟,兩頁為一合,人們常常在春餅中加入“餡料”,俗稱“和菜”。在北京,除必備有蔥絲甜麵醬外,熱菜一般有炒粉絲豆芽、雞蛋、炒韭菜,有豆腐乾則最好,老北京最講究春餅一定要捲成筒狀,從頭吃到尾,俗語叫“有頭有尾”。
春餅卷合菜。(簽約供稿人/視覺中國/版權圖片 來源視覺中國)
我國南方也有食春餅的習俗,其中潮州春餅歷史悠久,清代以前,在潮州大街小巷盛行著一種小食——薄餅卷炸蝦,即用薄餅皮卷著炸香的小蝦,醮著甜醬吃,到了清代末年,這種小食的餡由炸蝦改進為菜頭丁(蘿蔔丁)加豬肉粒,演變成今天的潮州春餅。
而在南方其他地區立春之日食春捲更為普遍,比如在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南部等地,春捲餡料十分豐富,有豆沙春捲、花生春捲、白菜肉餡春捲及海鮮春捲等。在吃法上,春捲是用乾麵皮包上餡心,經煎、炸而成。
春捲兆吉祥。(簽約供稿人/視覺中國/版權圖片 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吃春餅、春捲“咬春”,白蘿蔔也是立春“咬春”民間流行的一種食物,不僅對肝臟保養有益,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提高人體的抵抗力。
人們透過“咬春”來體驗春天的味道,無論是春餅還是春捲,都代表了對春的盼望。雖然現在“春姑娘”的腳步仍在南嶺及其以南徘徊,但全國大部地區進入立春節氣氣溫都將處於回暖的趨勢,小夥伴們不妨出去走走,去大自然尋找“春的氣息”。(文/江漪 設計/羅嘉雪 資料支援/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