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不是對孩子打罵,而是回家後的“這個動作”

由 戚國慶 釋出於 綜合

細想之下,可能有的父母會覺得最大的失敗可能是對孩子動手,畢竟向孩子甩巴掌的樣子實在是愚蠢至極。可是從孩子的角度而言,父母的打罵遠不如對自己的“漠不關心”更加可怕而傷人。

工作忙碌的夫妻,長時間缺席孩子的成長,孩子:我想叫保姆阿姨媽媽

李女士和老公平時的工作很忙,於是便把孩子放到鄉下公公婆婆家。為了彌補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遺憾,李女士和老公常常會在網上給孩子買很多的玩具和零食。

一次李女士和老公回到鄉下,臨走的時候,女兒送爸爸媽媽離開,嘴裡居然說道“歡迎爸爸媽媽下次再來我家玩。”

也許是這句話刺痛了李女士和老公,他們思來想去決定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來。為此,他們專門僱了保姆。新請來的保姆很年輕也很細心和孩子相處得很好,這讓李女士也覺得很放心。

夫妻倆仍然每天忙到很晚,難得有時間陪孩子玩一會兒,兩個人回到家後第一個動作就是窩在沙發上玩手機,他們覺得這是最放鬆的時候。

就這樣兩年過去了,保姆因為要生二胎決定辭去這份工作回老家。等到保姆離開的那天,李女士帶著孩子去給保姆送行,路上李女士隨口問道“寶貝,你是願意跟著保姆阿姨回家,還是願意跟媽媽一起生活?”

孩子帶著哭音卻毫不猶豫地說“保姆阿姨!”李女士聽後百感交集又一次確認說“那你就見不到媽媽了!”

孩子接著說“我想叫保姆阿姨媽媽!”李女士和保姆兩個人都流了眼淚,但是兩個人的心裡卻五味雜陳。

當親生的血緣關係抵不過保姆的細心照看時,父母心裡的苦楚大概只有他們自己才能夠知曉。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怕的就是一點一點把最愛自己的孩子從身邊推開。

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不是對孩子打罵,而是漠不關心

1.只重物質滿足的父母,看不到孩子心裡真正想要的愛

“我這麼辛苦還不都是為了你嗎?”相信很多家長都會說過類似這樣的話,忙於生計奔波的父母們承擔起了家庭的經濟壓力,他們迫切地希望能夠為孩子創造一個物質充裕的條件。讓孩子吃飽穿暖,可以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父母們覺得此時的他們是稱職的。

可是對於孩子而言,他們想要的並非是一件玩具或者是一塊蛋糕,他們真正想要並且覺得溫暖的是父母陪在身邊的愛。

2.父母的“心理漠視”要比“生理漠視”更可怕

當父母回到家後,伸出手抱抱孩子,耐心地坐下來聽孩子說說一天中發生的有趣的事,這對於孩子來說一定是一天中最快樂幸福的時光。可是大多數父母回到家後並不能夠做到這一點,甚至還會覺得孩子纏著自己說個沒完著實令人厭煩。

事實上對於孩子而言,父母的這種心理上的漠視遠比生理漠視更加讓人覺得難過,甚至還會讓孩子有一種“不被愛”的錯覺。

3.習慣“漠不關心”的父母教不出心理健全的孩子

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小時候的松子生活在一個家境優渥的家庭之中,但是她並不快樂。因為父親每天下班之後都會急匆匆地跑上樓去看妹妹,對於笑臉相迎的她並不在意。

父親的“漠不關心”讓她極度地缺乏愛,這也使得她的人格中多了更多的討好和卑微,最終造成了她一生的不幸。可是父親真的不愛他嗎?父親也會給她買蛋糕,也會帶她去遊樂園,其實父親只是笨拙地不懂得如何愛她而已。

孩子需要的其實很簡單,別做“失敗父母”

1.別把愛孩子當成一種負擔

在家長會上老師善意地提醒一位寶爸,平時不總回覆老師的資訊,希望能夠有所調整。沒成想老師的話讓這位寶爸崩潰大哭。“我平時要開會真是沒有時間。”“我怎麼可能不關心我的孩子呢?”

這段影片中的寶爸確實說出了很多父母的無奈,但是父母們請別把愛孩子當成一種負擔。孩子很快就會長大的,缺席孩子成長將會是父母一生的遺憾。

2.利用碎片時間滿足孩子愛的需要

如果父母們實在是拿不出大段的時間來陪伴孩子,那麼零星的碎片時間的利用就可以很好地幫助父母解決陪伴孩子的問題。

比如說吃飯的時候父母們可以和孩子多聊聊天,比如說下班回家後父母可以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比如說哄孩子睡覺時講一段溫馨有趣的睡前故事。

3.注重營造生活中的儀式感

對於一些生活中比較重要的時刻,父母們一定要給予重視,並且藉此機會營造出生活中的儀式感。不僅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同時也會為孩子創造出非常美好的回憶。

孩子長大後,回憶起小時候時會對於這些儀式感的細節記憶猶新,這也會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幸福感。

為人父母要懂得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平衡好工作和家庭生活,這是為人父母身上的責任。就像《奇葩說》中的顏如晶說的那樣,孩子的成長是一部不可以回放的連續劇,如果錯過了這集,就只能等待著下集了。大家對於失敗的父母的定義有哪些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