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成為一眾小姐妹裡唯一還沒離婚的人。”
閨蜜話音剛落,我就知道她離婚證已到手,終於擺脫了她那個軟飯硬吃的老公。作為新時代女性,我對離婚這件事早已見怪不怪了,實在因為身邊的案例太多,各有各的辛苦,唯一需要在意的反而是離婚後的打算,畢竟日子還是要向前看。
然而文文的回答卻讓我大吃一驚,只因她孃家勸說,“女兒,離婚後你不要回來,能自己想辦法就自己想辦法。”這話讓誰聽到都會感到心寒吧,親生父母居然拒絕離婚的女兒回來,這是把女兒當成潑出去的水了嗎?
然而文文並未有不愉快的情緒,反而用相當輕鬆的語調陳述了一遍。面對我的疑惑不解,文文這才給我解釋了孃家這話背後的用心良苦,原因有三:
孃家只能護你一時
對於離婚的女兒來說,孃家只是一處短暫的避風港,可以護你一時,但卻護不了你一世。畢竟父母年紀大了,有自己的生活要過,而離婚的女兒回到孃家反而是逃避的表現。因此,文文的孃家認為,逃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女兒離婚後要做的是重振旗鼓,而不是躲回孃家舔傷口,“我不記得我把你教的這麼懦弱”——這是文文父母原話。
離婚的壓力會翻倍
很多人以為,離婚後回孃家能緩解婚姻不幸的陣痛,卻沒想到結局大多相反,別說治癒了,有時候還可能被傷口撒鹽,尤其農村地區和多子女家庭。
文文是小鎮出身的姑娘,家裡三個孩子,父母一看就是超生游擊隊能手。在這個家庭長大的好處是,遇上問題,兄姐能幫你一把;壞處是,離婚時回孃家只會讓壓力變大。只因身邊紛紛擾擾的聲音少不了。
以文文為例,她如果離婚後第一時間回孃家,不僅無法給自己休養生息的時間,還會被七大姑八大姨圍著團團轉揭傷疤。更倒黴的是,家裡並沒有給她準備長住的地方,平常過年回家都是去小侄子臥室將就幾晚,畢竟她孃家父母與兄嫂一家四口同住。
與父母意見不統一
當然,最重要的是,文文的父母一直不同意她離婚,畢竟家裡有個兩歲的兒子,男方再沒出息,也起碼算是個依靠。因此,若離婚後文文帶著兒子回孃家,反而容易因為當初離婚的決定跟父母大吵一架,甚至還會影響到以後的親情。
對此我倒非常同意,畢竟我是回孃家超過三天就要跟親媽來一場辯論大賽的人。老一輩因為觀念不同碎碎念實在太正常不過,這時候,不回孃家反而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