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完全替代燃油車 必須跨過“里程焦慮”的門檻

電動車完全替代燃油車 必須跨過“里程焦慮”的門檻

  在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反饋中,車輛續航里程縮水是投訴的“重災區”,尤其是冬季低溫下續航折損快。另外,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車樁比”矛盾進一步突出,需要持續推動充換電網路建設。 視覺中國供圖

  進入5月,北京的氣溫維持在20攝氏度左右,每次出門,孟雪都時刻關注她的上汽榮威Ei5的耗電情況。

  “購車時廠家宣傳續航里程是300公里,銷售人員說最少也能開到280公里,但實際最多隻能開到230公里。”她說,冬季的時候“掉電”問題尤為明顯,也就不到200公里,有一次突然在半路“熄火”,給她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這種情況並不罕見。據瞭解,部分電動汽車車主還經歷過“開15公里,掉30公里”的窘況。一位奇瑞EQ1的車主稱,實際續航根本達不到配置表裡的工況續航里程,大概夏天7折、冬天5.5折的樣子。

  在記者採訪的6位電動汽車車主中,所述情況較為一致:車輛的實際續航里程均低於標定里程,也低於銷售人員預估的續航里程。夏天溫度較高,車輛的實際續航衰減不明顯,平均每百公里衰減10-15公里;而到了冬天,車輛續航下降嚴重,其中有4位車主稱,實際續航只有標定續航的一半左右。

  J.D. Power和懂車帝聯合釋出的使用者調研結果顯示,40%的新能源車主和27%的新能源潛客存在續航焦慮。純電動驅動行駛里程低於官方公佈的續航里程是續航焦慮主因。

  記者瞭解到,有的企業在宣傳時表示車輛可以達到400公里的最大續航,但在日常行駛中連300公里都達不到。類似的問題在各類投訴平臺上屢見不鮮,黑貓投訴上一名威馬EX5-Z 400動感版車主反映稱,該車續航里程為400公里,而實際續航里程只有200公里左右,充電度數與國家電網實際收費度數也嚴重不符。

  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21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顯示,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逐步推廣和保有量不斷增加,相關投訴逐漸增多。其中,續航里程縮水是消費者投訴主要問題之一,特別是冬季低溫下續航折損快。

  據瞭解,新能源車企在宣傳頁面常使用NEDC或CLTC等標準標定車輛續航,但由於溫度、路況、駕駛狀況的不同,車輛的實際續航表現往往和車企的標定續航有較大差異,想開到標定續航里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電動車“里程虛標”是焦慮主因

  孟雪回憶,榮威Ei5第一次“熄火”發生在2018年的夏天。

  某天工作結束後,孟雪發現電量顯示還能行駛50公里,覺得回家的路只有30公里,這些電肯定夠用。因為天熱,車內的空調一直開著,但看到電量下降得非常快,她便很快關上了。孟雪計算著電量,有條不紊地往家的方向行駛,在離家不到10公里的路上,車卻突然“熄火”了。無奈之下,她只能叫來一輛拖車。

  想到實際續航里程與標定里程嚴重不符,孟雪表示,現在出門都會提前看一下電量,把車停在目的地附近的充電樁充電,以防再次“熄火”。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新能源汽車4S店瞭解到,目前絕大多數電動汽車標定的是NEDC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說到標定續航與實際續航有明顯出入,多家4S店並不避諱。但一位受採訪的車主說,雖說可以勉強接受實際續航里程達不到官方標定里程,但如果“掉電”太多就會成為一件糟心事,導致他們對廠家的信任感不斷喪失。

  針對新能源汽車使用者的普遍困擾,各汽車內容平臺也在透過多場景的實際續航測試,為使用者提供客觀的參考依據。

  前不久,懂車帝聯合中國汽研、新能源汽車國家大資料聯盟釋出《新能源車主續航報告》,透過對比全國7大區(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華東、西北和西南)22城35款樣本資料(單車單城最小樣本量為10)計算平均續航里程可信度,得到的實際續航里程平均可達NEDC的83%,並且提出溫度是影響實際續航里程錶現可信度的主要因素。

  報告認為,5月南北方各區域受溫度影響最小,車輛平均續航里程達到全年最高。7月的高溫會導致車輛實際續航里程小幅度衰減,而1月的低溫則導致續航里程大幅度衰減。也有很多人認為電動汽車開久了會出現電池衰減,導致“行駛里程越長,續航越短”,但目前的樣本資料分析並不支援這一觀點。

  通用技術中國汽研北京分院行業發展部部長楊洪松表示,新能源汽車電池系統對於工作環境溫度要求十分嚴格,過高或過低的環境溫度將顯著影響車輛的續航里程及電池壽命。而目前新能源乘用車廣泛採用電池液冷卻技術,對降低電池最高溫度、保持溫度一致性效果良好。

  對於單體電池,楊洪松認為,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溫度、充放電深度、充放電倍率、充電截止電壓和內阻變化。鋰離子電池的充放電迴圈會導致電池容量衰減,由於副反應的存在,可用活性物質逐步減少,效能逐步退化,容量損失隨迴圈次數增加而增大。深度放電會加劇動力電池的衰退,建議車主淺充淺放、隨用隨充,定期維護保養。

  另一個延長續航能力的焦點話題

  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衰減正在考驗著每位車主的耐心。除電池續航能力之外,充電樁分佈不合理、車輛充電時間長等問題也困擾著車主。

  2021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爆發式增長,“車樁比”矛盾進一步突出。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784萬輛,充電樁保有量261.7萬個,車樁比為3∶1。而按照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佈置的充電樁建設任務要求,到2030年“車樁比”要達到2∶1,這也意味著,國內充電樁市場仍存在較大的缺口。

  “在外充電像加油一樣方便,目前是肯定做不到的。”孟雪發現,在北京只有少部分商場的地下停車場裡安裝了充電樁,快充至少需要一個小時,慢充就得等上三四個小時,平時逛街沒有急事還好,一旦遇到充電樁排隊的情況,自己也只能“變相妥協”。

  建設更多的充電樁,提供更好的市場服務是解決電動汽車車主“里程焦慮”的重要一環。如何透過合理的管理和維護,實現充電樁利用率最最佳化;如何透過政策引導、品牌合作讓充電樁相容各品牌電動汽車,實現合作共贏,這些都是放在臺面上的問題。彌補當前電動汽車續航里程短板,才能真正意義上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用車體驗,更好地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分析人士稱,燃油車車主之所以沒有里程焦慮,是因為加油站分佈廣泛,加油便捷。同理,加大公共充電樁建設,讓新能源車方便、高效充換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人們的里程焦慮。

  長城尤拉4S店的一位銷售人員表示,隨著充電樁的普及,消費者對續航里程的焦慮正在降低,一些消費者更在意電池的種類、車機系統的智慧化以及售後服務的合理性。

  此外,支援換電模式的電動汽車能夠極大地縮短運營車輛的補能時長,留出更多的時間以保證車輛每天的正常運營。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該規劃提到“大力推動充換電網路建設”。2021年10月,工信部發布《關於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北京、南京、武漢等11個城市納入了試點城市。而充電與換電作為兩種重要的補能方式,將成為新能源汽車重要的補能基礎設施,共同解決新能源汽車的“里程焦慮”。

  楊洪松說,假如充換電足夠方便快捷,電動汽車擁有與傳統動力汽車同類車型相近的續航里程,即可滿足日常出行需求。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志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59 字。

轉載請註明: 電動車完全替代燃油車 必須跨過“里程焦慮”的門檻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