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小小
01
《知否》眾多男人中,若給拎不清的男人排個序,沈國舅絕對能進前三,估計也就比盛紘好那麼一丟丟吧。
他娶了英國公家的獨女張大娘子,又納亡妻的妹妹小鄒氏為妾,對小鄒氏縱容無度,以至於小鄒氏無法無天,差點讓張大娘子難產而死。
太后賞小鄒氏耳光時,他居然還護著小鄒氏。
不但他拎不清,皇后也拎不清,居然允許沈國舅納小鄒氏,還給小鄒氏封了誥命,處處維護。
沈國舅的妹妹同樣拎不清,明明小鄒氏那麼任性妄為,她還處處幫忙。因為明蘭出了主意,小鄒氏被送走,沈國舅妹妹哭得可傷心了,還怪明蘭不安好心,心疼小鄒氏太可憐。
這一家子,就沒有一個拎得清的。
每次看到這一段,都氣得想打人,這家人都是什麼腦回路呀,到底在想些啥呀,一個個跟傻白甜似的。
但後來轉念一想,這家人真的很難得了。
沈國舅的原配妻子鄒氏,是為沈家為皇后而死的,俗話說,人走茶涼,不管當初沈家人多麼感動,其實過幾年,也就淡忘了,頂多午夜夢迴時,想到有這麼一個人,心裡痛一下,然後在鄒氏有困難時儘量幫撫一下。
這種故事,我們見得太多。
其他的不說,就說顧廷燁的母親,她嫁入顧家,是解了顧家的難題,算是顧家的救命恩人。
可是她死後,顧家人根本不把她的名字寫進宗祠,提起她,個個還覺得羞恥。就像顧廷燁說的,如果不是有他這個兒子在,估計顧家人早把他母親的牌位都扔出去了。
對比一下,沈家人雖然傻白甜,是不是非常有情有義。
雖然他們這麼做,也想搏得一個知恩圖報的名聲,但從實際行動可以看出來,他們一家子是真的感激鄒家。皇后提到鄒氏會落淚,沈國舅提到鄒氏痛不欲生,連沈國舅妹妹都心疼小鄒氏。
在和張大娘子的這段婚姻裡,沈國舅固然可恨,但他們一家對鄒氏的感恩之情,卻讓人沒辦法恨。
世人太難做到知恩圖報了,沈國舅是寧願自己家宅不寧,寧願自己的家被毀了,也要扶持鄒家。
這種情節,只有瑪麗蘇小說裡面才有,你說沈國舅是不是很難得。
02
難得是一回事,怎麼做是另外一回事。
對於知恩圖報的人來說,感恩容易,正確地感恩卻不容易。
正如明蘭所說,沈國舅想報答鄒家的恩情,可以給他們榮華富貴,但不一定非得納亡妻的妹妹為妾呀。
就像當初賀弘文要納表妹為妾一樣,心疼表妹,想讓表妹過得好一點,有很多種方法,為什麼一定要納為妾室。
沈國舅納小鄒氏,並不是因為愛情,純粹是報恩。在內心裡,他是把小鄒氏當親妹妹的。
他以為納小鄒氏為妾就是最好的報恩,卻不知,這樣反而害了兩個人。小鄒氏一生得不到愛,還被縱容得無法無天,反過來又害得沈家不得安寧。
你看,兩個人都沒有得到好處。
除了納妾,沈國舅還無限縱容鄒家。結果縱得鄒家個個無法無天,有人出去放印子錢,還打著沈國舅兒子的名號,有人胡作非為。
反正,鄒家人很清楚,沈國舅對他們家有愧疚,所以處處都會依著他們,他們做什麼都不用怕。
有這個底氣在,自然個個都不幹正事,都等著沈國舅餵養,還天天給沈國舅捅婁子。
一出了事,他們就喊姐夫救命,你忘了我姐姐是怎麼死的嗎。
已經死去的姐姐,成了他們的免死金牌,一有事兒就提一提。
沈國舅一心想報恩,卻害了鄒家所有人,把鄒家人全部養廢了。就跟現在的扶弟魔一樣,凡是被扶的,最後都被折斷了翅膀,生存能力堪憂。
這哪裡是報恩,更像是報仇。
小秦氏就是這麼對顧廷燁的,而她的本意就是把顧廷燁養廢,好讓自己的兒子承襲爵位。
直到後來出了大事,連沈國舅也兜不住了。皇后在明蘭的點撥下,首先反應過來,不能再這樣報恩了,否則別說鄒家,連沈家都活不下去。
於是快刀斬亂麻,一道聖旨奪了小鄒氏的誥命,把她關押起來,鄒家其他人流放的流放,罰錢的罰錢。
當然會痛,但唯有如此,一切才能迴歸正常。
03
鄒家人接到聖旨是什麼反應呢,小鄒氏哭喊:人走茶涼,姐姐你看看,你用命保護的沈家,現在是怎麼對待你妹妹的。
小鄒氏的哥哥也對著沈國舅喊:姐夫,你看在亡姐的面子上,放了我妹妹吧。
話雖然好聽一點,但同樣提到了亡姐,等於在提醒沈國舅,我姐姐可是為你們沈家而死,你現在居然這麼冷血無情。
經過這一次,鄒家人應該恨透了沈家,從此也會把“世人總是涼薄無情”掛在嘴邊。
站在他們的角度,沈家從剛開始有求必應,到現在懲罰他們,這就是赤裸裸的忘恩負義。
試想一下,如果當初沈國舅不納小鄒氏為妾,雖然處處幫扶鄒家,但也要求他們遵紀守法,是不是就不會有今天的局面,是不是鄒家還挺感激沈家知恩圖報的。
這麼說可能對已經死去的鄒氏不公平,如果鄒氏在,鄒家自然受益,但只要鄒氏不糊塗,他們也不可能胡作非為。
最後說一下,對別人有恩,也不用天天想著索取,更不用想著別人要不顧一切地報恩。因為很多時候,對方的報恩方式,總會不盡如人意,畢竟誰都不會像沈國舅那麼糊塗拎不清。
沈國舅的報恩方式鄒家倒是滿意了,但後果並不好,最終還是要快刀斬亂麻結束這一切,因為誰都沒有辦法永遠做一個人的救世主。
另外,永遠不要用命去拯救另一個人,你沒了,別人還是一家團圓,只留你家人傷心欲絕。
已故的鄒氏很可憐,沈國舅也差點成為了這樣的人(他也準備用命去報恩),好在,他最終醒悟了。
正因為誰都不是誰的救贖,而世人又總想讓別人救贖,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恩恩怨怨,有那麼多的辜負與被辜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