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給孩子過大的權利,會導致孩子自我膨脹、狂妄自大,在成長過程中不願意接受父母的引導和幫助;完全剝奪孩子的權利,會導致孩子自卑膽怯,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不斷地退縮,根本無法勇敢去嘗試,而變成生活的套中人,始終活在委屈的空間裡。那麼,到底怎樣的成長環境對於孩子而言才是最好的呢?那就是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在孩子身心發展到特定階段之後,就及時給予孩子權利,也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帆風順,不會遇到任何問題這是不現實的。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對於孩子而言,也是如此。父母不要奢望孩子泡在蜜罐里長大,一則是人生的蜜罐根本不存在,二則是若孩子成為溫室裡的花朵,他們就無法擁有如同野草般頑強的生命力。
孩子的成長過程不但漫長,而且無法預期。即使父母已經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在成長中還是有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不可預知的問題。因此,父母與其等到問題發生時倉皇應對,不如提前作好準備,防患於未然。就像沒有人知道地震何時會發生,但是人們可以從各個方面增強自身應對地震的能力的道理一樣,父母也要作好準備應對育兒過程中的突發事件,並教會孩子一定的自我保護技能,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對於父母而言,最可悲的是什麼?面對年幼的孩子,孩子受到侵犯,卻不告訴父母,導致父母被矇在鼓裡,直到事情惡化到一定程度才知道;面對稍微大一些的孩子,孩子有了難題,卻不向父母求助,而是與同樣稚嫩的同齡人在一起想辦法應對問題,導致問題惡化,無法挽回……由此可以發現,父母完全不知道孩子的狀況,這才是最糟糕的。前段時間,南京相繼發生了兩起青少年自殺的事件,而父母卻渾然不知,不得不說,這是父母的失職。很多父母誤以為,只要照顧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已經盡到對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卻不知道,隨著孩子漸漸成長,心理需求和情緒狀態上升到更重要的地位,而基本的生理需求總能得到滿足,反而退居其次。
假如父母更瞭解孩子的情緒狀態和心理狀況,並及時對於孩子展開心理危機干預,或者積極地幫助孩子想辦法解決問題,則自殺的悲劇就可以避免。所以說,對於父母而言,最可悲的不是不能為孩子提供豐厚優渥的物質條件,而是從未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更不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又想要做什麼。
之所以出現父母與孩子的成長“失聯”的情況,一則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心靈疏於關注,二則是因為父母沒有得到孩子的充分信任。這兩個原因,都與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與管教密切相關。只有與孩子心靈交融的父母,才能更加理解和尊重孩子;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才會第一時間向父母求助。比起向同齡人求助,得到父母有效指引和幫助的孩子,當然會更加安全。要想得到孩子的信任,父母還要注意,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切勿一味地指責和訓斥孩子,而應該認真傾聽孩子,也最大限度理解和體諒孩子,這樣才能把話說到孩子心裡去,並真正提出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與特點的、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很多父母都等到孩子遭遇危險或者走上歧途,才懊悔從未告訴過孩子一句話——不管遇到任何問題,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會無條件支援你、全心全意為你好,始終都站在你的身後。遺憾的是,很多父母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也許嘮嘮叨叨對孩子說了很多,卻從未對孩子說過這句話,這導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真正遭遇困境的時候因為懼怕父母的歇斯底里和無端指責,所以不敢向父母求助,甚至走向絕路。在孩子小時候,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孩子長大了,父母是孩子的堅強後盾。也許人生的風雨很多,泥濘與坎坷更是接連不斷,但是,只要父母在,就會給孩子一份心安理得、無所畏懼,也會讓孩子在最無助的時候有地方可以躲避風雨,找回內心的力量。作為父母,你告訴孩子這句最重要的話了嗎?如果沒有,那就從現在開始對孩子說,即使說萬次也不為多,因為它能夠給孩子信心和勇氣,以面對這個有時殘酷和冷漠的世界。
得到孩子的信任和依賴,隨著孩子漸漸成長,對於父母而言難度也越來越大。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曾經那個非常信任和依賴我的孩子,到底哪裡去了?實際上,父母不是建立信任和依賴,而是保持孩子的信任和依賴,所以尤為重要的是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讓教養的效果前後一致。此外父母還要注意,親子之間的溝通不應該僅限於督促和激勵孩子學習方面,而應涵蓋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諸如孩子在與朋友相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孩子在面對社會現象時產生的疑惑。父母未必說得都對,但是可以對孩子的思想起到拋磚引玉和及時糾正的作用,這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可或缺的,也是必須持之以恆的。父母越是瞭解孩子,就越是能夠洞察孩子的內心,知道孩子的心理狀態發生了怎樣細微的、不易覺察的改變,這無疑是對孩子的成長負責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