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諺: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如今對農業依然有指導意義

在古代,沒有先進的天氣預報系統,也沒有如今先進的科學技術能夠拿來判斷自家的莊稼長勢是否良好。為了判斷莊稼的長勢是否良好,依靠前人留下的諺語來判斷。

一、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

民諺: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如今對農業依然有指導意義

“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處暑的時候,穀子如果還不出穗,就沒收成的希望了,就像無用的荒草一樣,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這句農諺說的就是時令,季節不等人,氣候不等人錯過了也就趕不上了。晚種的花田作物,處暑前後仍舊不開花不出穗,那麼這一季的勞作便白費了。

處暑的時候如果穀子還沒有長穗的話,那麼只能拔了喂牛多了,因為後邊即使再好的條件也長不出穀子來了,所以不如拔出來。

民諺: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如今對農業依然有指導意義

但如果因為之前種糧的時候下種遲了,或者遇上旱天了等等,導致莊稼生長緩慢,到了處暑還沒抽出穗頭,那就眼看著是豐收無望了。

即使有好不容易,勉勉強強抽了穗的,等到處暑一過,秋霜凍上一凍,也基本上是扁穗兒,也就是農戶們俗稱的“空殼”。

遇上這樣的年成,農人們也是很無奈,雖然沒有收成,但這些不抽穗的秸杆卻也是極好的青飼料,割回家中喂牛,也算是減少一點損失了。

二、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

民諺: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如今對農業依然有指導意義

諺語“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稻穀逐步進入成熟收割期,當地農戶抓緊收割稻穀。意味著秋收就要開始了,要開始把糧倉修好,等待著大豐收。

“處暑滿地黃,家家修廩倉”的場景。也就是這個時候,大夥兒要將收下來的穀物獻給祖廟,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秋天是收成的季節,所以,《釋名》解釋:“秋者,就也,萬物就成也。而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處暑以後,山上、田野裡的糧食都變得金黃了。

民諺: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如今對農業依然有指導意義

“廩倉”也就是糧倉,在以前農村裡家家戶戶都有一個專門放糧食的倉庫。在古代,農民非常重視秋收,所以處暑一到,該準備收穫。

除了這句俗語以外還有“處暑高粱遍地紅”、“七月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處暑十日忙割谷”等,都是提醒這處暑以後各種農作物要開始豐收了。

古代的農民們依靠著自己的經驗總結出了一系列的農業諺語,也正是這些農業諺語幫助了小編多多的農民朋友們來種植自己的糧食。

三、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民諺: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如今對農業依然有指導意義

處暑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林果和農作物陸續進入成熟期,農民加緊採摘,搶抓農時,所以關於這個季節的諺語很多都與傳統農業生產有關。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就是說到了處暑的這個節氣時,水稻等莊稼已經變黃結穗了,這個時候就要注意防止大風。

如果發生了大風天氣的話,就很有可能會讓莊稼出現倒伏的現象,一旦出現倒伏的現象,勢必會導致作物的減產,所以為了防止作物的減產,一定要注意大風天氣的出現以及預防。

民諺: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如今對農業依然有指導意義

“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處暑以後,氣溫日夜差別增大,由於夜寒晝暖,作物白天吸收的養分到晚上儲存,因而莊家成熟很快。

還有“處暑和田連夜變”“處暑三日無肯谷”“處暑三朝稻有孕”“處暑滿田黃,家家修廩倉”等,都說明處暑節氣後,作物很快要收穫了。

這些農諺都是古人長期經驗總結出來的,到了如今還是有著實際效用的,處暑因此也就誕生了很多地域性農諺,各位看官,你說呢?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贊、評論、收藏吧!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44 字。

轉載請註明: 民諺:處暑不出頭,割了喂老牛,如今對農業依然有指導意義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