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走路時,一定要警惕這個動作!

由 喜東付 釋出於 綜合

做家長的都是矛盾體:既想鼓勵孩子獨立又擔心孩子做不好,既想孩子善良又怕孩子吃虧,既想孩子快點長大又怕孩子遠離了我們……

妞們是不是好奇包媽為什麼突然有這些感慨了?因為前兩天有個朋友和我說,家裡的寶貝總是踮腳走路,隔壁大媽說是腦癱的徵兆,所以特別擔心,打算去醫院檢查下。可我明明記得大概2個月之前吧,也是這個朋友興奮的和我說:“我家小妞今天竟然能踮腳走路了,好可愛啊!發影片給你看!”……

神馬?踮腳走路是腦癱的徵兆?估計很多妞們急的要跳起來~別急,踮腳走路這事吧,真的沒這麼嚴重;但是,也是需要注意的,不妨一起來看下吧。

● ● ●

好巧,我的寶寶也踮腳!

很多寶寶都有踮腳的習慣,我們先來看下幾種正常的情況,這些都是孩子3歲左右能自行改正的。

1.剛開始學步

剛開始學走路的寶寶,重心不穩,所以身體會往前傾,導致踮起腳來走路。等寶寶大一些,身體協調能力增強後,自然就能好好走路了。

小貼士:不要給孩子使用“學步車”,孩子大動作的發展需要自己去主動完成,“學步車”讓孩子能“滑”的很快,好像會走路了一樣,但是對鍛鍊他們的核心肌肉、大腿肌肉以及平衡能力都非常不利。

2.拿不到太高的東西

一般來說,家裡的擺設、桌椅等都是按照大人的高度來放置的。而寶寶能走路後探索的範圍變大了,他不再滿足於那些自己觸手可及的地方。當他想爬到更高的地方或者拿到偏高的物品時,自然也會把腳尖踮起來,這是人家聰明和探索的訊號哦,媽媽們可不要搞錯啦!

小貼士:偶爾踮腳拿東西不必在意,只要保證安全不要讓寶寶被砸到就好。如果寶寶經常這樣做,可以把他總要拿的東西放在他能夠到的地方就好啦!

3.新奇有趣

如果寶寶已經可以走的很好了,但突然又開始踮腳走路,但並不頻繁的話,可能只是寶寶感到這樣很新奇有趣,在逗著玩呢。

小貼士:想想在孩子第一次踮腳走路時,你是不是誇獎過他——真棒!真可愛!這樣的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表揚哦!如果不想孩子繼續踮腳,可以告訴他正常走路時更好看,鼓勵他好好走路。

● ● ●

不過,下面的情況就有些小問題啦!

孩子總踮腳,除了上述這幾個常見原因外,還可能是因為感覺統合功能的失調。

感覺統合,是我們對外界資訊輸入的接受、處理、輸出的過程。比如說吃到酸的的會流口水,走獨木橋會張開雙臂保持平衡等。而感統失調的孩子,就是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導致行為出現了偏差,比如有些從小被長期抱著、過度保護的孩子,就會容易出現經常摔倒的情況。

如果孩子除了踮腳外,還有下面的這些特徵,有可能是感統器官中的觸覺過於敏感:

受不了衣領和衣服內的標籤

不愛穿衣服、襪子、鞋

不喜歡光腳踩在草地、沙地等

這樣的孩子一般觸覺過於敏感,討厭腳底不斷傳來的觸覺刺激,為了減少這樣的刺激,就會選擇踮腳的方式來走路。

小貼士:日常生活中要多刺激一下寶寶的皮膚,比如在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可以用不同材質的物品去觸碰孩子的身體,像海綿、紗巾、毛巾、軟刷等等。還可以鼓勵孩子光腳接觸不同的地面,適當的給予獎勵,讓他們習慣接觸外界的環境,促進他們感統功能的完善。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的本體覺發育不良。

本體覺又稱為深感覺,其實就是自我感知的能力,比如說人在閉眼時能感知身體各部的位置。本體覺可以幫助孩子進行模仿、執行、協調肢體動作等活動。

本體覺發育不良時,大腦就會下達命令讓孩子做出可以獲得本體覺刺激的行為與動作,踮腳尖就是其中一種。因為墊腳尖可以帶來比較多的搖晃感和關節壓力刺激。就像我們有時候遇到一些大事,感覺無法相信,就掐自己一下,因為疼痛的刺激更真實、直接!

小貼士:可以陪孩子做一些小遊戲來幫助他們,比如做拍球的動作——兩隻腳扎馬步一樣的姿勢,雙手輪換拍打;或者雙手雙腳都著地,學蜘蛛人等等。當然,如果很長時間依然沒有好轉,還是建議找醫生或專業的培訓老師諮詢,制定恢復計劃。

● ● ●

最後,這些表現要及時就醫

排除上面的這些原因,很少一部分寶寶踮腳是因為一些疾病,包括腦癱、肌肉萎縮、畸形足等。所以如果寶寶踮腳的同時還有這些症狀,需要及時就醫:

四肢肌肉僵硬

發育遲緩,甚至倒退

孩子很難、甚至不能腳跟著地

如果沒有這些情況的話,就把心放在肚子裡吧!

今天這文章,希望能讓大家更好地瞭解孩子踮腳行為背後的原因。什麼腦癱啊,自閉啊,聽起來是怪嚇人的,雖然別人有時候也是為了我們好,但怎麼說呢,畢竟咱只有充分掌握了科學的知識,才能擺脫盲目的焦慮和慌亂。育兒這事,只能自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