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武漢抗疫期間,進隔離病房前,劉維(左三)在給護士們交待注意事項。張波/攝
老兵劉維在脫下軍裝後,又打了一場“硬仗”。
上一次“戰鬥”還是在2003年,24歲的劉維與戰友一起,在北京小湯山醫院共同奮戰51天,圓滿完成抗擊“非典”任務。時隔17年,當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已退役4年的劉維再度請纓,跟隨陝西省第二批援助武漢醫療隊奔赴前線,支援武漢抗擊疫情。
“我始終覺得自己仍是個軍人,國家有需要,我義不容辭。”曾服役21年,如今已是西安大興醫院質控科主任的劉維說。
劉維2016年退役自主擇業,2019年12月來到西安大興醫院,“不再是軍醫,但依舊穿著白大褂”。2020年年初,從電視上看到了武漢疫情嚴峻的訊息,有著豐富抗疫經驗的劉維立刻意識到“情況不妙”。
“不管是去武漢還是留守,醫院這時候肯定都非常缺人,我必須留下。”她原本已經買好了過年回老家的車票,卻在把放寒假的女兒送走後,退掉了自己的那一張,做好了“加入戰鬥”的準備。
1月27日,得知醫院有可能抽調人員去武漢,當晚劉維便寫好了請戰書。後來劉維笑著回憶,那還是她第一次寫抗疫請戰書。“之前跟隨部隊執行任務,是領命出征,肯定都能去。這次不一樣,真是搶著去。”
“搶著去”的劉維沒感到害怕,因為“別人沒經歷過,我經歷過,我應該去,就這麼簡單”。她以“參加過抗擊‘非典’,經驗豐富”為由向醫院極力爭取,最終被任命為陝西省第二批援助武漢醫療隊護理組副組長,於2月2日率隊出征。
陝西省第二批援助武漢醫療隊由陝西省41家醫院組成,其中護士100名,人員眾多,互不相識。為了儘快熟悉人員情況,方便開展工作,出征前一晚拿到名單後,劉維連夜將每個人的資訊調出列印下來,逐一背記每名護士的專業、職稱、工作經歷等。
“經驗豐富的可以當護士長,參加過搶救的適合安排到重症監護室。別以為都是做護理,其實分工大有講究呢。”劉維解釋說,“一句話,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
西安大興醫院脊柱科副護士長吳明因參加抗疫與劉維相識。她還記得出發前醫療隊在機場集合,隊伍中只有劉維揹著一個“大電腦”。一路上,其他隊員在聊天,劉維卻一直忙碌著,不是敲字就是寫寫畫畫。後來吳明才知道,在飛機上,劉維就已經初步安排起了值班輪換。
那時醫療隊還不知道,這位早早開始操心的領隊是一名退役軍人。吳明只覺得她“有責任心,有擔當”,抵達武漢第一天,劉維安排醫療隊休整,自己帶著幾位經驗豐富的護士長,率先進入對接醫院——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熟悉情況,“給大家打前站”。
抗疫戰場上,劉維是個“大總管”。她為包括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在內的42家醫院護士安排每日值班,做“崗前培訓”,教大家如何穿脫防護服。結合自身經驗,她梳理出13個穿防護服流程和26個脫防護服流程,並將其列印下來貼在走廊通道里。每組護士進入紅區前,她都要親自檢查,確保全部防護到位。
劉維坦言,與上一次在小湯山醫院相比,這次“肩上的責任更重了”。“不再是隻顧著自己的工作,而是要對整支隊伍負責。”那陣子,劉維對隊員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把你們平平安安帶來,也要平平安安帶回去”。
為了及時瞭解每名隊員的工作與身體狀況,劉維每天隨機找人聊天談心,有時是電話,有時是微信。遇到不適應或身體不舒服的,她會每天問候,並隨時調整排班,力爭讓每個人都能勞逸結合。
每天早上,劉維會準時出現在酒店門口,送第一批護士乘車去醫院,她一度覺得那種感覺就像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學,“欣慰又牽掛”。到了晚上,劉維的手機總是響個不停。誰白天遇到了難題,或年輕的小護士心裡害怕,不管多晚都可以隨時打來電話,劉維則一一耐心地解答、安慰。
吳明至今記得,在武漢她第一次進劉維的房間時,看到一整面牆密密麻麻貼滿了個人資訊表。那是醫療隊與武漢協和醫院西院護士每個人的詳細資料,貼不下了就貼在床頭。誰身體不適,誰有困難,劉維便用筆標註在旁邊,“做了滿牆筆記”。
吳明被深深地震撼了。劉維告訴她,這樣方便找人,“你們誰有事,我立刻就能聯絡上”。
“她用行動告訴我們,有她在,不用怕。”吳明說。那時,劉維被叫作“知心姐姐”。不少隊員都說,只要看到劉維,就覺得心裡有底了,“很安定”。
這種安定感也同樣傳遞給了患者。每週,吳明都要帶隊進行一次大查房,瞭解每位患者的病況。她還建起一個微信群,在紅區外的那幾天,裡面的護士遇到棘手的情況,可以隨時發到群裡,劉維便進行遠端指導。
誰物資短缺、需要醫療裝置,也可以隨時在微信群裡提出來。劉維會想方設法找到,再第一時間送進紅區。她開玩笑地說,有時去醫院領物資要“跑著去,搶回來”,就怕耽誤了時間,影響患者治療。
劉維始終記得,2003年在小湯山醫院時,她負責的是重症監護室。一次為危重症病人抽血氣,從股動脈抽完後,穿著厚厚防護服的劉維笨重又小心地幫患者按壓穿刺點。那一刻,這個24歲的小護士站在病床邊,看到身邊虛弱的病人戴著呼吸機躺在床上,說不出話,突然鼻子就酸了。她心裡有個迫切的願望,就是“要讓他們快快好起來,早點回家去”。
這個願望同樣被帶到了武漢。劉維知道病人的無助與恐懼,每次查房時,除了檢視病情,她總要在患者病床前坐一會兒,陪病人聊聊天,緩解他們的焦慮。
劉維記得曾遇見一位大姐,她告訴對方自己去過小湯山醫院,大姐激動地握住她的手一個勁兒道謝,感謝她“不怕危險來救人”。輸液時,大姐特意請劉維幫她扎針,理由是“參加過抗擊‘非典’的醫生來救咱,技術好著呢,肯定沒問題”。
每逢節假日,劉維會給病房裡的患者帶去各種各樣的小禮物。“三八”婦女節前夕,她和幾名護士長用A4紙自己畫了一疊賀卡,寫上祝福的話,又自費買了一堆巧克力,第二天查房時發給每位患者。
劉維極少主動提及自己的過去,很少有人知道她曾是一名軍人,還因在小湯山醫院工作突出,被評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個人”,榮立三等功。她只是每天風風火火,幹勁兒十足,把一切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條。
這次出征,劉維與“戰友”們共同奮戰了65天,是最晚撤離武漢的省級醫療隊。她們累計護理患者280名,收治患者113名。
直到疫情逐漸平穩,劉維的經歷被媒體“挖”出來,隊員們才知道這位剛40歲出頭的“知心姐姐”經歷豐富,“竟然這麼厲害”。回到醫院後,有同事好奇地問她怎麼“不帶怕的,去了一次又一次”。劉維平靜地回答,“因為不管穿不穿軍裝,我都有軍人的底色”。
她的確保持著軍人的作風。作為質控科主任,劉維的日常工作是負責監管整所醫院的質量管理,“乾的是得罪人的活兒”。她從不當“好好先生”,每次發現問題後,總是客觀地指出,還耐心地向相關科室提出建議,幫忙一起整改。
去年年底,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釋出《三級醫院評審標準》後,劉維又率先向院裡提出對標國家新標準,全方位實施質量管理的改革思路。
“幹工作就要幹出點名堂來,要敢想敢幹,束手束腳是不行的。”劉維說。得到院內批准後,她自發找來各類質量管理的相關書籍查閱,又花了3個月時間逐一走訪各科室,調研每個專業科室的實際情況。
今年年初,劉維制訂出一套《質量內涵年行動方案》,將32種獲得性指標、51個單病種質控指標、115種低風險死亡病種、13個重點專業指標和國家十大安全改進目標列為重點監測指標。
劉維雷厲風行的作風沒有得罪人,反而帶動了一批同事加入院內改革的工作。吳明覺得,“她身上就是有一股勁兒,讓別人想跟著她一起往前走。”
不久前,劉維被評為2021年度“最美退役軍人”,這位退役老兵二次抗疫、救死扶傷的感人事蹟也因此被更多人熟知。但她覺得,“這沒什麼好誇讚的,本分而已”。
在劉維心中,為國家和人民挺身而出是分內的事。她說,將來不管任何時候,只要國家需要,“我會毫不猶豫地第三次、第四次請戰出征,因為我曾是一個兵”。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鄭天然 來源:中國青年報 ( 2021年12月0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