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九月底開始,亞歐大陸交界處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兩國圍繞著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再次爆發了激烈的武裝衝突。納卡地區的人口雖然多以亞美尼亞族構成,但是在20世紀的蘇聯時期被併入亞塞拜然,這樣就導致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對此境況極其不認同,他們也從未間斷過希望重歸亞美尼亞的意願。
(圖片來源於網路
歷史遺留下來的民族矛盾
由於蘇聯時期,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都是聯盟國成員,所以這個民族矛盾問題並不算太嚴重。至蘇聯解體時,亞塞拜然的首都發生了巴庫事件,國內的民族極端分子對亞美尼亞族人進行了武裝襲擊,事件造成的傷害十分慘重。
蘇聯解體之後,兩個成員國也隨之獨立,雙方開始對納卡地區爆發了軍事戰爭。雖然在1994年兩國簽訂了全面停火協議,但是雙方仍不時發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由此可以看出,兩者的敵對狀態一直存在。
(納卡地區地理地勢)
區域性衝突關聯國際關係
9月27日的納卡衝突事件,之所以引發大家的關注,是因為現今世界格局的複雜度可能會因此上升為一場關係國際代理人之間的戰爭。那麼目前世界各國對這場軍事衝突的態度是怎麼的呢?各自的立場又是什麼,是否會影響到事件的下一步走向?
首先,俄羅斯的態度非常耐人尋味,雖然普京在衝突剛發生時就與帕希尼揚通電討論局勢發展,但後續並未採取具體的行動,也沒有立馬錶明立場。很多人認為俄羅斯是支援亞美尼亞的,因為俄羅斯在這裡設有軍事基地,但是亞美尼亞當局政府卻是和美國方面走得很近。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方面的態度也算不上積極,更多是聯絡衝突雙方,避免衝突造成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實際上,美國和亞美尼亞政府關係很是親近,亞塞拜然國內又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同時衝突雙方又都是伊朗的接壤國,所以目前美國沒有采取非常明顯的一個選邊站的態度,只是兩邊施壓,調停戰爭。
各方態度,耐人尋味
迄今為止,立場和態度最為確切的當屬土耳其,土耳其很明確也很積極地支援亞塞拜然當局。其中緣由更多地是傾向於種族和語言,從人種的角度來看,亞美尼亞人和土耳其人均屬於突厥人,兩國人民在進行溝通時,可以不透過翻譯直接流暢地交流。反觀亞美尼亞與土耳其的關係,首先雙方存在歷史世仇,另外土耳其現任總統埃爾多安一直有蘇丹的抱負,所以對外關係上一直採取的是強勢和進取的態度。
這次納卡衝突無疑是作為土耳其彰顯本國在國際格局中存在感的舞臺,近期土耳其也開始派遣軍隊前往衝突地區,介入態度十分明顯。
此外,以色列也是亞塞拜然的支援國,主要是處於實際利益的角度考慮,國內石油進口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亞塞拜然,亞塞拜然也是以色列重要的軍火出口國,在這次區域性戰爭中發揮重大作用的無人機就是以色列生產製造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以色列和土耳其外,其他大國均持平衡和調解的態度,聯合國和歐盟等世界組織也是雙方停止戰鬥。就目前國際形勢來看,納卡衝突升級為國際代理人的戰爭可能性很小,發展為更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更是渺茫。